75年邓公主持大局,刘华清大胆陈言:尽早研制航母,邓公是何反应

红色先驱 2023-07-07 17:02:46

“如果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这是刘华清将军在参观美国航母之后,回国即立下的明志誓言。

从一开始,到最后,他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向邓公大胆陈言

1970年,54岁的刘华清正处在人生低谷期,却意外接到了中央最高决策层有关研制航母的指令。

是巧合也是命运,自此,刘华清和航母结下了四十年的不解之缘。

这一年5月16日,由刘华清亲自主持起草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航母工程报告出炉。

这个报告字数不多,很是简短,意义却非同一般,有关中国航母的第一个“概念模型图”就出自于此报告。

同年7月,航母工程启动,当时新上任的国防科副主任钱学森,还有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等都出席了这次会议,而刘华清作为挑大梁的那个人,是会议的主要组织者。

不过遗憾的是,后来由于一系列变动,这个项目最终搁浅了,不过刘华清心中对早日实现中国“航母梦”的渴求却一直强烈。

彼时,我国的海洋主权危机实际上已经日益凸显,这引起了共和国领导人们的极大焦虑。

毛主席当年论及人民海军建设问题,曾直言:“海军我们恐怕是不行……印度洋、太平洋都被大国霸占着,所以我们也得搞海军。”

而搞海军,在武器战备方面,只有航母称得上是水面战舰中最强的,如刘华清将军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正是航空母舰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发展到后来)它已经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战术武器单元、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以及一个能抛核弹的战略威慑力量,更是世人眼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它的存在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军事战略家关注的焦点。

只不过我们真正认识到航母的强大,并有能力去实现中国自己的“航母梦”,已经是在后来。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病重之际,曾不无感慨和遗憾地说:“我们的南沙、西沙被南越占着,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辈子的军事和政治,却直到现在也没有看到自己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母,我实是不甘心啊!”

这些话,也成为了刘华清一路走来,立志早日实现中国航母梦的前进动力。

1975年,邓公主持大局,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毛主席的授意下,和叶帅共同整顿军队。

同年9月,刘华清再也“憋不住”了,亲自提笔动手,写了一篇万言书——《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

在其中,刘华清时隔5年重提建造航空母舰的事宜,并大胆向邓公陈言:“当尽早着手研制航空母舰!”

邓公当时在自己办公室的桌子上看到这份报告,尤其看到报告最后这样写道:

要抓紧时间,在前七年左右将航母首舰试出来,十年末开始形成战斗力。如果这个十年,特别“五五”如不上马,那就是要在二十年之后我国才有航空母舰。因为它的研制周期起码要七年左右的时间,而且我们又是从头做起,时间会长些。我们一定要建设既有数量又有高质量的强大海军。

紧接着,在收到报告的第二天,邓公就做出了批示,并转给了时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苏振华:“请你考虑一下,我看有些意见值得重视”。

也就是这一次,邓公对海军航母的建造工作以及身负中国航母梦的刘华清重视起来。

踮起脚尖参观美航母

1980年5月15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刘华清率中国军事技术代表团访美。

也就是这一次,刘华清将军留下了那张踮起脚尖、前倾身子的照片。

很多人从这张照片认识了刘华清,却很少人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真正的故事。

彼时,刘华清64岁,从人生低谷期第一次在心里种下航母梦开始,到1980年,已经过去了10年,他终于在人生中第一次登上了航母。

只不过刘华清能够登上美国航母,同时也是美国五角大楼导演的一出“压轴戏”。

而刘华清对此不甚在意,更可以说是乐见其成,在舰长的陪同下,他参观了美国的“小鹰”号航空母舰。

这艘航母,虽然早在1960年下水,到1980年已服役近20年,且属于常规动力航母,却也是美国海军所拥有的一个常规动力超级航母系列的大幅强化版本,相较于前型,在防空武器、电子设备、舰载机配备等方面均作出了较大改进。

刘华清当时可以说是走遍了“小鹰”号航母上从作战指挥中心、机库、飞机维修中心、飞行弹射装置到官兵生活舱、厨房餐厅、医疗病房大大小小的各个设施平台。

他看得细致认真,恨不得将看到的一切全部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小鹰”号航母之后,6月4日,十天之内人生第二次,刘华清又登上了美国“突击者”号航母甲板。

这一次,他看得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和细致。

不过美国方面尽管同意了参观,却也是多加保留。

曾作为中国军事技术代表团成员,和刘华清将军同行参观美航母的原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尤子平回忆说:

当时美国海军虽然接待隆重,礼遇甚高,但技术露底不多,中国代表团当时除了参观航母,还参观了美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导弹巡洋舰等其他重型主战舰艇,但终究是走马观花,仅留印象而已,尤其对航母更是如此。

期间美方以保密为由,不让触碰仪器,就出现了刘华清踮起脚尖探着脑袋看的一幕。

这一幕,值得铭记,也让人心疼。

正是因为我国在当时还不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刘华清将军才会这样做,以求尽可能地看得更细致一些。

而也就是这次参观完美国的航母回国后,刘华清将军即立下明志誓言:“中国海军一定要拥有现代化的航母编队!如果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再往后的日子里,这句话更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

主导“航母连续剧”,获邓公亲自点将

不过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

1987年3月下旬的一天,全国各大报纸、广播、电视上几乎同时发布了一条消息:总参的一位领导在会见外宾时公开表示,我们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中国不需要,也不准备搞航空母舰。

刘华清当时看到这条新闻,直接吃了一惊,不准备搞航母?这可不能随便说说。

他深觉事态严重,如果一切成定局那就更都晚了,他必须赶紧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同军委首长还有总参领导们作个详细的汇报。

不过慎重起见,刘华清决定先找海军德高望重的老司令员萧劲光聊聊,听听对方的想法。

萧劲光是人民海军首任司令员,毛主席说他是“旱鸭子”当海军司令员。

1980年1月,萧劲光卸任海军司令员,不过在那之后,他对人民海军建设发展的关心一点也没少,报纸上说的“中国不准备搞航母”的那条新闻,他自然也看到了。

刘华清找上门的时候,老司令还正为这条新闻生闷气。

两任海军司令员难得坐下来,敞开心扉,就中国海军发展和装备建设的话题交谈开来。

萧劲光首先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过去几十年,我们没有航母,不是不需要,也不是不想搞,而是搞不了,技术、经济都是受限因素。

而刘华清闻被老司令打动,也便接过话头,直抒胸臆道:随着国家的发展,受限因素慢慢的不再构成阻碍了,所以这个时候“更不能等,只有早论证,早研究,才会有主动权。

两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人民海军建设和装备发展的前景逐渐明朗起来。

萧劲光当即建议:“你应该把你的这些想法,向军委总部首长作个详细的汇报。”

刘华清闻言,当即应了下来,临走前,他又恳请老司令将自己对海军建设以及发展航母的见解和看法,写成文章,发表在海军内部。

这样一来,也便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人民海军发展航母的进程。

于是在刘华清的建议下,萧劲光很快写就了《建设现代化的强大海军》一文,并顺利刊登在《海军杂志》上。

有了老司令的支持,刘华清彻底打消了思想上的包袱,开始准备向总部进言,一如1975年时向邓公大胆建言那样。

这期间,刘华清更可以说是主导了一出“航母连续剧”。

首先在总参赴海军听取关于“七五”海军装备规划意见和建议的会议上,刘华清亲自汇报,分析了世界海军的发展形势,再由远及近,总结出了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发展“近岸海军”的一条沉痛教训:

海军绝不能再搞那些简易、粗糙、水平低、质量差的装备,这种搞法,从短期效益来看,似乎不用花太多钱,就能建成不小的规模,但长此以往,则会限制海军的实际作战能力,其长远效益很差。

最后,刘华清向在座的总参领导们说明:“我们是通过发展航母,引出海军装备发展的路子来,现在我们这样规划,30年后就会看到效果!”

话音一落,总参前往海军听取汇报的领导们精神一振,刘华清的汇报产生了重大反响。

不过刘华清自己对此却很淡定,因为在同总参领导们“交底”后,下一步,他要开始为实现中国航母梦谋篇布局了。

1987年4月初,刘华清开始将筹建“航母舰长班”提上了日程。

因为航母从现在开始论证研究,立项上型号,一切顺利的话,20年后能入列服役,而这就要求超前考虑航母必备人才。

是年秋季,刘华清即下达指令,广州舰艇学院一期“飞行员舰长班”正式开办,毕业后他们将全部上舰,一步一步锻炼,到20年后航母服役,也便可以从他们当中挑选第一代指挥员了。

就在“飞行员舰长班”如火如荼地筹办之际,同一时期,中国航母论证正式全面展开。

就这样,一出由刘华清精心导演的“航母连续剧”,很快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广泛关注。

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公自然也不可能没有听到风声,他似乎什么态也没有表,其他人也猜不透他真正的想法。

而就在几个月后,一道任命下来了,刘华清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进入到中央军委决策层,接下来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任务将由他总揽,这意味着在航母建造问题上,他将拥有更大话语权,而下达这个任命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邓公。

这样一来,邓公什么都没说,却又什么都说了。

一如1975年刘华清那次“憋不住”陈言造航母一样,这一次,邓公再度将赞赏的目光投向了这位高瞻远瞩,才智超群的老部下。

此后十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正式进入到了刘华清主导设计的新航程,刘华清将军的军事政治生涯也进入到巅峰十年。

这期间,他初心不改,依旧继续关注着航母问题。

一场海战更坚定了他研制航母的决心,“如果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的那句明志誓言响彻在他的耳畔。

1988年3月14日,当时正在开会的刘华清将军突然告知:“南沙打起来了!”

刘华清将军二话不说直言:“打就打。”

而如周恩来总理在1973年病重之际所说,“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去拼刺刀”,为着此,刘华清当即采取紧急对策,亲自主持修建了西沙机场,并研制了空中加油机,以便于我海军在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斗争中取得优势。

不过另一方面,刘华清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些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中国海军作战兵力的“短腿”软肋已经暴露,单靠近海防御是不行的,而执行远海作战任务,失去了制空权,再强大的舰艇编队都将成为敌人实施空中打击的“活靶子”,这个时候,只有以舰载机为主要战斗装备并能为其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航空母舰才是破局关键,航母的研制和建造是大势所趋。

为此,刘华清开始踏上了出访发达国家,参观考察其航空母舰的路程。

这期间,刘华清尝试过各种解决方案,曾试图与英国合作,购买或建造轻型航母,再搭载垂直起降型的战斗机,不过这一方案后来因为各种因素作罢了。

一直到了1995年5月,乌克兰方面传来消息,有一艘“瓦良格”号航母或是合适的选择。

刘华清得到消息,当即指示总参、海军以及中国船舶总公司前往调研。

“瓦良格”号航母,也就是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

不过要论及“瓦良格”号从乌克兰到中国的历程,实则是一波三折,“瓦良格”号航母上舰载武器装备被拆卸一空,实际变成了一个空壳子。

即便如此,将“瓦良格”号运回国又是个大难题,回国路线中途遭遇阻挠,被挡在了黑海,后来等到拖曳着“瓦良格”号的舰艇才又重新起航,中途又遇到了风暴,最终耗时123天,“瓦良格”号才飘荡抵达中国港口。这时的“瓦良格”号早已锈迹斑斑。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正式交付大连造船厂进行更改制造。

时年89岁的刘华清闻航母立项,连道三声“好哇,好哇,好哇”,并感慨直言:航母上马,自己“走”也放心了。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

曾经的空壳子由此焕发新生,并为中国后续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母装备打下了良好的科研和训练基础。

只不过,这一切,刘华清将军没能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

2011年1月14日,一直怀揣着中国航母梦的刘华清将军病逝,享年95岁。

他在临终前,对自己评价说:

“作为公民,我为国家和民族尽心尽力,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为军人,我一直在冲锋陷阵,没有让军装沾上污点;作为下级,我完成了小平的重托,将来汇报,可以不用汗颜了。”

现如今,中国海军已经拥有3艘航母,中国海军航母的建造之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借鉴改装到自制的飞跃,从第二艘航母“辽宁舰”开始,中国海军已经进入到国产航母时代。

刘华清将军终于可以“不同汗颜”地去向老首长邓小平汇报了,而我们也终于可以对刘华清将军、对邓公说,这盛世,如您所愿。

1 阅读:416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