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创始人参加民企座谈会:看懂中国科技突围的“阳谋”

刻度说 2025-02-17 18:31:08

当一家AI公司的创始人坐在最有分量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席位上时,整个科技产业的坐标系可能都在发生位移 。2025年2月,DeepSeek创始人现身某重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这场看似寻常的政企对话,却暗藏着中国科技突围的深层逻辑——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定义规则”的战略跃迁。

在历年民营企业座谈会参会名单中,制造业、金融业巨头长期占据主流。而2025年的最新动向显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企业首次进入核心参会序列。这背后是政策层对“新质生产力”的重新定义:当传统产业增长动能衰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赛道成为突破“中等技术陷阱”的关键抓手。

这并非一厢情愿的说法,而是事实和数据证明的:截至2025年1月,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占比达27%,较2020年提升18个百分点;AI行业的的领跑杭州城市,将15%的产业政策资金投向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单家企业最高可获2亿元补贴;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成立以来,AI企业诉求占比从2023年的9%跃升至2025年的34%。

这种转变与DeepSeek的技术突破密不可分:其开源的DeepSeek-R1模型以557.6万美元的超低训练成本,在多项国际评测中超越Meta等巨头产品,不仅验证了“低成本创新”路径的可行性,而且正从事实上,参与改写并重塑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OpenAI被迫宣布“大模型部分免费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在传统AI竞赛中,算力投入往往是决胜关键。但DeepSeek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通过开源生态重构竞争力,比如,刚刚宣布的与腾讯合作,将DeepSeek-R1嵌入微信生态,使中小开发者能以极低成本调用千亿级参数模型。而这些开源代码,又有相当比列的贡献来自海外,进而形成了“东方技术、全球智造”的协作网络。

此外,很多AI的应用场景已经落地,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激活产业势能,比如在一些制造业中接入大模型,产品缺陷率得到大幅下降52%,设计周期也大幅缩短70%;应该在农业领域,则可以在精准种植、养殖方向大幅降本增效。

这种“技术下沉”策略与政策导向同频共振,对中国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非对称竞争优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同样只是开始,后面经精彩故事还会有很多很多。

DeepSeek的崛起恰逢全球AI格局剧变期,欧盟即将出台的《AI法案》将大模型训练数据透明度纳入强制规范,DeepSeek的开源策略为其赢得规则制定话语权;高盛、德银等机构将DeepSeek视为中概股估值重构的关键变量,预测其技术溢出效应将带动MSCI中国指数上涨14%。

此外,AI之战还是地缘博弈延伸,美国“星际之门”计划加速AI基建投入,而中国通过民营科技企业(以DeepSeek为代表)实现“去中心化突围”,这场博弈的本质,是两种创新范式的对决:美国依托巨头垄断+资本驱动的“金字塔模式”,与中国民营企业主导的“分布式创新网络”模式,所展开的历史性碰撞。

算力即国力!今天,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能和其他中国大厂巨头一起出现在这种高级别的座谈会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布好这一局,也许会事关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天佑中华!

0 阅读:367
刻度说

刻度说

标记值得标记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