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736年唐玄宗罢免了一个宰相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吖 2024-11-27 14:27:04

安史之乱前发生了一件看起来不显眼的小事,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唐玄宗这个皇帝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他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昏庸无能,看起来他创造了唐朝的一大盛世-开元盛世,实际上带给唐朝的却是巨大的政治灾难-安史之乱。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玄宗任命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同时免去了他知政事一职,这一事件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在此之前,张九龄是执政的宰相,在此之后,他的官职是尚书右丞相,但是没了知政事,就跟汉朝不能录尚书事一样,没有了执政的权力,自此,张九龄退出唐朝权力中心,没多久,又被唐玄宗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罢相事件,成为唐玄宗由英明转向昏庸的标志性事件,之所以这么说,有三个原因:

1、奸臣开始当道,吏治开始败坏。

张九龄

开元盛世之所以是唐朝的一大盛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清明,能够维持政治清明的原因是唐玄宗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著名宰相,这些宰相有: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

姚崇是改革派,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推行改革,整顿吏治,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与经济基础。

宋璟耿直正派,公私分明,敢于直言上谏,与姚崇并称贤相,与唐朝初年的贤相房玄龄、杜如晦齐名。

张说有节操,重承诺,当宰相期间,裁减边军,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改革宰相机构,增加中书省权力。

张九龄则是唐玄宗一朝最后一位贤相,武惠妃多次陷害太子李瑛,多亏张九龄尽力在唐玄宗面前说情,才保下太子,武惠妃想废除太子立自己儿子,拼命拉拢张九龄,但张九龄不为所动,张九龄被罢相之后,唐玄宗就听从了武惠妃的谗言,一天之内杀死了自己三个亲生儿子,其中就包括太子李瑛。

唐玄宗

虎毒都不食子,唐玄宗居然一天之内逼死三个亲生儿子,这算得上是唐玄宗昏庸无能的开始,这一切都是在张九龄罢相之后发生的,有张九龄在,这事不会发生。

安禄山担任平卢将军,因为讨伐契丹失败,被节度使张守珪送至朝廷议罪,张九龄一眼就看出安禄山是个奸诈之徒,并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当时安禄山触犯军法,张九龄作为宰相, 同意斩首安禄山,但是唐玄宗不同意,赦免了安禄山,如果唐玄宗听从张九龄的话,后来根本不会发生安史之乱,哪怕是张九龄不罢相,安禄山也无法崛起。

张九龄罢相后,李林甫成为宰相,从张九龄之后, 唐玄宗一朝再也没有贤相,全是奸相,奸相掌权时,开元盛世也开始走下坡路,朝廷开始政治腐败,吏治败坏。

从宰相的人选也能看出唐玄宗用人识人的能力,张九龄之前的贤相一位接一位,张九龄之后不再有贤相,只有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诈之人,国家怎么能不乱呢?

安禄山

2、李林甫养虎为患。

武惠妃诬陷太子李瑛谋反,张九龄极力劝阻唐玄宗杀太子,而李林甫则对唐玄宗表示,这是皇帝的家事,不必与外人商量。

太子乃是国家储君,关系到政治稳定,杀太子可不是皇帝的私事,而是国家的大事,李林甫只想明哲保身,或者他就想打压太子,此举就是奸臣所为,也让唐玄宗坚定了杀太子李瑛之心。

李林甫担任宰相,打压太子李亨,诬陷四镇节度使王忠嗣利用兵权与太子合谋,导致王忠嗣被削夺兵权,李林甫不断离间唐玄宗与太子李亨之间的关系。

王忠嗣骁勇善战,是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有他在,安禄山哪敢造反?王忠嗣也算是唐朝名将,但是因为李林甫的原因,被一贬再贬,最后突然去世,原因不明。

《旧唐书·李林甫传》:开元中,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皆以节度使入知政事,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帝以为然,乃用思顺代林甫领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然而禄山竟为乱阶,由专得大将之任故也。

李林甫还干了一件引发安史之乱的大事,唐朝本来有地方节度使干得好能够到朝廷担任宰相的传统,比如张嘉贞、王晙、张说等人就是这样,李林甫担心这些地方节度使进入朝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对唐玄宗上奏说道:

文臣担任将领,是不敢打仗的,不如用寒族、胡人充当将领,胡人骁勇善战,寒族在朝廷之中没有党人支援。

李林甫

唐玄宗采纳了这一建议,使得地方节度使多为胡人充当,比如高仙芝、哥舒瀚、安禄山等人,尤其是安禄山,那可是李林甫一手扶持起来的地方节度使。

李林甫的这一建议还导致地方节度使专权,原本节度使能够到中央担任官职,现在节度使不能到中央,只能继续当节度使,就容易让节度使长期化,长期化就会导致节度使培养亲信及私人势力,就像安禄山一样,他身边的私家都有几千人。

李林甫养虎为患,导致安禄山势力壮大,有实力了,安禄山才有反叛的资本,这可是李林甫带来的。

3、杨国忠逼反安禄山。

李林甫之后宰相就是杨国忠了,杨国忠完全靠杨贵妃上位,杨国忠比起李林甫来,能力更差,更加昏庸无能,朝廷之中但凡有点能力,只要不依附杨国忠,都会被诬陷打击。

《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国忠虽当国,常领剑南召募使,遣戍泸南,饷路险乏,举无还者。旧,勋户免行,所以宠战功。国忠令当行者先取勋家,故士无斗志。凡募法,愿奋者则籍之......自再兴师,倾中国骁卒二十万,踦屦无遗,天下冤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国无武备矣。

杨国忠主导的南诏之战,导致唐朝损失二十余万军队,当时根本没人去南诏打仗,杨国忠就强行征兵,导致军队大量损失,杨国忠还谎报战绩,瞒上欺下。

杨国忠

南诏之战还导致了一个后果,就是唐朝中央军兵力空虚,当时唐朝的精锐部队集中在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等边镇,剑南节度使本来没多少人,参与南诏之战的大多数是唐朝中央军及新招募的军队。

安禄山起兵后,唐朝只能抽调边兵来平叛,至于中央兵,全部是新招募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封常清、高仙芝等人在洛阳打不过安禄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军队战斗力太差,至于后来上任的哥舒瀚,其军队中同样有很多的新兵。

朝廷兵力空虚,也是安禄山敢起兵造反的原因之一。

杨国忠还极力打压太子李亨和安禄山,尤其是安禄山,杨国忠与他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一个劲地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的坏话。

杨国忠终于逼反了安禄山,安禄山反叛打的旗号就是“讨伐杨国忠”,虽然杨国忠不是安禄山发动叛乱的主要原因,但杨国忠无疑加剧了安禄山的叛乱,逼反了安禄山。

唐玄宗与杨贵妃

自从张九龄罢相之后,政治开始一步步走向黑暗,唐玄宗本人也一步步走向昏庸,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再也没有正直大臣规劝唐玄宗的昏庸决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非常容易出错,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唐玄宗重用的,这样的小人只会讨好唐玄宗,根本不会规劝唐玄宗的错误,导致唐玄宗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包括唐玄宗沉迷杨贵妃,哪怕有人劝说唐玄宗也听不进去。

唐玄宗作为一国之君,他显然是安史之乱最大的责任人,从他罢免张九龄开始,唐朝就开始由盛转衰,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一方面是用人失误,另一方面是政治黑暗,进而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一下子从盛世进入战乱,从此一蹶不振。

0 阅读:119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吖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吖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