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肃宗曰:“何也?”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要。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
这段话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段趣闻。
这里的肃宗,即唐肃宗李亨,而这里的“泌”乃是唐代名臣——邺侯李泌。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在李泌的谋划下,唐朝击溃安史叛军,即将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唐肃宗便问李泌:“你想要啥赏赐。”
而李泌回答:“我的愿望和其他功臣是有差异的。如今我修道辟谷,为陛下运筹帷幄。等京城克复,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枕着天子的膝盖睡一会,让有关部门上奏有客星犯帝座就可以了”。
实际上,李泌之所以有这个愿望,是有典故的。东汉时期有名隐士,名叫严光,和光武帝刘秀是布衣之交。刘秀建立东汉后,曾将严光请到京师,希望能他能做官。但是严光自由惯了,根本不愿出仕。
到了晚上,刘秀和严光像儿时那样同床而眠。而严光则将大腿搭在了刘秀的肚子上。不一会儿,有个天文官紧急上奏:“有客星犯帝座!”然而实际上,只是严光将大腿放在刘秀肚子上而已。
李泌自然不像严光那么胆大,敢拿皇帝老儿的肚子垫脚。因此退而求次,希望以唐肃宗的膝盖做枕头。
那么,李泌和唐肃宗为何如此“基情满满”。李泌所求的封赏,到底有何深意呢?就让我们从李泌和唐肃宗的关系说起吧。
李泌,字长源,出身于贵族,从小便有神童之称,深受唐玄宗赏识。后来,唐玄宗将李泌送往东宫,成为太子李亨的下属。在东宫,李泌经常为太子出谋划策,抵挡政敌李林甫等人的攻击。而李亨,也多次因为李泌的计谋保住性命。因此,李亨与李泌的关系非常密切。
然而由于李泌嫉恶如仇,经常写诗讥讽当时的权相杨国忠,因此遭到对方的馋毁。为了避祸,李泌以修道辟谷为名,隐居山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在灵武称帝,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是为唐肃宗。由于身边缺乏运筹帷幄之谋臣,因此唐肃宗便想起了李泌。于是他紧急派人四处寻找李泌。而李泌早就意识到唐肃宗会寻找自己,因此早就达到了灵武。
见到李泌后,唐肃宗非常高兴。要给他授任官职,李泌自称山人,坚决推辞,希望以宾客的身份随从。
李泌虽然没有官职,但在战略上给唐肃宗提出许多重大建议,并制定了一系列击溃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的方针。而正是在李泌的正确建议下,郭子仪、李光弼才屡破叛军,接近收复长安和洛阳。
除了提出军事建议以外,在政治上,李泌也多有建议。
当时,唐肃宗有两个得力的儿子,长子广平王李俶和次子建宁王李倓。李倓虽然年纪小一些,但英武过人,有唐太宗之风。因此,唐肃宗有意将李倓任命为元帅。
然而李泌却认为“建宁王的确聪明,但广平王是嫡长子,有为人君的气量,难道想要使他做吴太伯吗?”与此同时,如果建宁王担任元帅立下战功,广平王又能置于何地?
听到这里,唐肃宗就懂了。如果让建宁王担当主帅,岂不是要让当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旧事重演?因此,唐肃宗紧急收回成命,将一场皇族内斗扼杀于无形。
后来,唐肃宗想起当年李林甫对自己的迫害,于是准备派人将仇人开棺戮尸。然而李泌却再一次提出了反对。唐肃宗不高兴地说:“难道你忘了李林甫是怎么对付咱们的?”
对此李泌回应道:
“你忘了往事吗?”李泌回答说:“臣考虑的不在于这些。上皇统治天下五十年,一朝失意(指玄宗逃亡四川),南方气候恶劣,而且他已年迈,听到陛下记恨旧怨,将会内心惭愧不乐。万一上皇伤感得病,就是陛下以天下之广大,还不能够安抚亲人啊。”
这句话看起来像答非所问,但实际上却直击问题的核心。实际上,李林甫不过是唐玄宗限制唐肃宗权力的一个打手。因此并非单纯是李林甫陷害李亨,而是唐玄宗打压李亨。如果将李林甫挫骨扬灰,无疑是在打远在四川的唐玄宗的脸。而这样做,无疑会造成平叛大军的分裂,对大局毫无帮助。
听了李泌的建议,李亨恍然大悟,抱着李泌的脖子痛哭。
李泌用一次又一次的建言,拯救了安史之乱以来危局。而李泌所受的宠遇,也日渐隆重。当时李泌已少吃烟火食。肃宗有一天夜里,高兴起来,找来兄弟三王和李泌就地炉吃烧烤,因李泌不吃荤,便亲自烧两颗梨请他食用。三王争取要梨,肃宗也不肯给他们。
长安、洛阳相继克复后,唐肃宗与李泌兵临保定郡。当夜,李泌已经入寝。而唐肃宗则偷偷摸摸爬到他的床上,将李泌的头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李泌的一句戏言,唐肃宗竟当真了。
然而,唐肃宗对李泌的宠爱,却激起了当时权相元载和大宦官李辅国的仇恨。史书记载:“元载、辅国之辈嫉之若仇。”
李泌明白,自己宠遇过盛,乃是取祸之道,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唐肃宗智商平庸,很容易被这些小人影响。于是李泌不顾唐肃宗反对,再次回到了山林。
李泌之所以不求封赏,只想躺在唐肃宗膝盖上。其目的实际在于确立与唐肃宗更私密的朋友关系,如果真要封地或金银等封赏,元载、李辅国等小人对他的攻击只会更加猛烈。相比于普通人,李泌确实更懂断舍离之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唐肃宗死后,曾被李泌保护的广平王继位,是为唐代宗。而唐代宗将李泌重新请出山,并任命为宰相。之后,李泌历事代宗、德宗两朝,为大唐帝国的延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资治通鉴》中,每当读到邺侯的故事,总令人神往不已。他有诸葛亮之智,又有张良的保身之道。他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保全自身,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而这也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