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并没有完全摆烂,清末新政推动风俗改良,大清做了不少好事

白安看历史 2023-03-12 14:15:0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近代的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而且大部分的变革都是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驱使产生的。列强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西方文明大量传入,我国的国民开始对以往的风俗习惯进行了反思,清政府面对国内外的压力,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运动。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最后一次自救运动,除了政治、经济上的变革,风俗改良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此时的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了社会风俗变革,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风俗改良,社会风气得到了改变,推动了女性的解放进程,改善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有利于政治上的变革,也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历史的长流碧波中,晚清时期(1840-1911) 的社会风俗充分表现出其特异之状貌。“守本”与“趋变”是整个晚清时期的社会特点,这短短的七十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巨变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1900年,整个国家正在经历巨大的伤痛,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慈禧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给国内外都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之后清政府面对国内外的压力,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从上而下进行改革。

在改革的这一过程中,统治者发现,改革政治和经济的前提是要开启民智。只要开启民智,其他的措施才会顺利进行,启民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风俗改良。晚清的社会风俗习尚在社会转型的驱动下也随之进行演变,移风易俗势显。

社会风俗包括衣着、饮食、婚姻、丧葬、节庆、礼仪、居住、生产等方面。近代是风俗改革从整体上来看是旧风俗向新风俗转变的过渡时期,中西、新旧交替存在,整个社会上都呈现各种乱的现象

鸦片战争后,我们和外部对抗的过程也是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留学生在中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批人归国后,不断传播西方文明,尤其重视女学,宣扬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反对缠足,西方婚姻习俗也传入我国被部分人所接受。

王国维先生说,近代中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道出于二”,在受西学冲击之前,我们对事物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但是西学的冲之后,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产生了分歧,不知不觉西方传入过来的思想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

在风俗领域妇女地位的提升是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的观念是男耕女织。近代中国开始工业化进程,虽然早期存在很多局限性,但是在某一种程度上让人们意识到了女性在生产中的作用,提高了女性的地位。西方婚姻习俗也传入我国被部分人所接受,由之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为倡导自由恋爱,这些都推动了我国风俗改良的进程。

清政府所做的努力

中国女性的缠足的历史悠久,在男性主导的审美下,女性通过缠足来获得一双小脚以得到男性的青睐,这是女子婚姻的重要参考标准。近代民间有多方的努力,希望废除这项陋习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缠足依然盛行。

1901 年,慈禧太后发布谕旨废除缠足,开始了官方参与禁缠足的工作。早期由民间推行的不缠足运动, 到清末新政时期已得到政府比较积极的参与。随着官方的介入,开创了以禁罚为主的反缠足新路。

禁缠足和兴女学是相辅相成的两项风俗改良。清末新政时期,我国开始了教育制度的改革,废除了科举制,但对女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直到 1907 年,女学创办才有了制度规范,除了私人所办的女学,公立的女学得到了发展。

各地创办学堂,将不缠足作为入学的必要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禁缠足的实施。通过不缠足让女子走向学堂,通过学堂学习开化思想,更好地推动不缠足的进行,推动了风俗改良的进程。

晚清的婚姻习俗,除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形态外,还存在童养媳、买卖婚、冥婚、典妻婚、忽亲、守寡等婚姻陋俗。典妻是因家庭贫困等生活压力,将妻子典与他人,以补家用的方式。而受典一方或因家贫至无力娶妻,或因家无子嗣等多种缘由典他人之妻。

在此中特殊的婚姻形式中,妇女被当作财产进行出卖,基本的人身权利已荡然无存。无论是冥婚、典妻婚都是在男尊女卑、“妇德”思想等封建伦理的压制下产生的。这些旧习俗让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深受茶毒,命运多舛。

“新政”时期,政府的婚俗改良侧重进行基层宣传工作,深入民间并结合现实状况,渐次有序地开展改良活动。地方官府对于婚姻陋俗的改良则需要劝学所、教育会等自治机构深入民间进行广泛的思想宣传,强调自由、自主的思想理念,在各项陋俗改革中注意保证妇女的基本权益,使民众树立打破传统婚姻恶俗的意识,进而便于推展改良工作。

除了缠足和婚姻改革婚姻制度,禁烟也是清末新政中风俗改良的重要方面。清代后期,鸦片烟祸与其他社会弊病互为表里,成为社会公害,败坏社会风俗。烟毒在当时属于奢侈性消费,毒害着由于近代企业初步发展而握有余钱的市民。

1906年清政府制定了禁烟章程,对禁烟的各项活动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通过禁种﹑禁运和禁吸三个方面来实现禁烟。清政府在禁烟章程中规定十年内禁绝吸食,并对禁烟不力的官员革职查办。禁毒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减少国家财富外流具有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各项改革事业的开展。

改良风俗的社会影响

对于清末新政,大部分人对其都是负面的印象,清末新政虽然有很多局限,但其在政治,经济,文教及习俗诸方面的改革,确实促进了政治、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也为辛亥革命的来临奠定了一定基础。

社会习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清末时期种种旧风陋俗的流行严重影响到民族形象的塑造,西方国家把“小脚女人”这种形象当作中国的标志,并在国际博览会上将之展示出来,导致我国国际形象受损,落后成为当时中国的代名词,在外留学人员还因为服饰和发辫问题遭到歧视。

清末新政后,官方以颁布上谕、制订女学章程等方而力主禁缠足、兴办女学,禁缠足使得女性身体得以解放并得以挣脱桎梏进入社会从事各种劳动,女学的崛起打破了“女子无才,是为美德”旧俗,与放足同样在客观上对妇女地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女学的建立与女留学生的增多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由于一些女性思想解放,突破传统婚姻习俗束缚,在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之上开始寻求婚恋关系,为促进女性解放,也建立了若干民间团体,以汇聚力量、传播平等思想并给予相应援助。

鉴于缠足这一现象,清政府颁布上谕严禁缠足,以缠足为满汉通婚之要,拟定女学章程以发展女学来开化社会,促使更多的人们抛弃缠足,把女性从家庭与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增加女性文化知识,提升传统女性形象,让世界各国都意识到社会风气在变化。

清末时期吸食鸦片越演越烈,造成财富外流之同时亦影响了国际形象,更有西方媒体称罂粟为清代“国花”,清末新政从禁种,禁运,禁吸等三个方面禁止鸦片,在取得一定效果的过程中积极参加国际禁烟会议,国际社会也认可禁烟成果,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塑造健康民族形象和摆脱“睡狮”懒散形象。

西方社会称清朝男人的辫子为“豚尾”.辫子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了很多不便,也遭到西方国家嘲笑,为改变这一现状,一些留学生开始鼓吹剪辫易服。军队与学生对剪辫的冲击开始显现,剪辫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精明强干,一改往日落后愚昧,同时又显示民族团结与交融,禁毒的开展,婚姻关系的改善,也不同程度地塑造着近代化国家形象。

结语

近代我国渐渐滞后于的世界发展潮流,不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落后的时候,就加大步伐迎接改革,也积极学习先进经验。风俗改良作为清末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在指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

清末新政关于风俗改良的一系列措施实施,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提升了国家形象等作用,在近代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清末新政本身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但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参考资料

《大公报》

《奏定学程章程》

《大清律》

《光绪朝光华录》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 2023-04-03 21:42

    满清遗老为洗白八旗真是费尽心思[得瑟]

白安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