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四个女人,三段感情,两次婚姻,西部歌王传奇的情感历程

青林知青 2024-11-14 07:47:22

王洛宾:花儿少年情,西部老歌王

1990年,军阀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在台湾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也是他的老师,被人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四十多年过去了,二人久别重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在流传的西部情歌中,最著名的非《花儿与少年》莫属,而马继援就是王洛宾当年创作这首歌的原型,所以,二人的关系是相当好的,于是,有了这张合影。

作为我军最痛恨的对手,马步芳素以凶悍和残忍闻名,我西路军两万余人全军覆没,以至于在解放战争中,彭德怀司令甚至下令,不接受马家军的投降,由此来看,马步芳同我军是有着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的。

但是,作为颇受人们尊敬的王洛宾老先生,却对马步芳有着感激之情,他说,“没有马步芳,就没有我王洛宾,那些红遍大江南北的西北民谣,很多都是马步芳唱给我听的,我只是修改加工一下而已。”

马步芳虽然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却非常喜欢音乐,尤其对本地的民歌相当拿手,他不但为王洛宾唱了许多的民谣,还请来好多当地的高手演唱给王洛宾听,使得王洛宾从中获取了很多的灵感,也是他创作的源泉。

而那首《花儿与少年》的词,就是马步芳所作,王洛宾改编了曲子,所以可以说,这首歌就是二人合作的结果,当年,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在传唱着这首歌,十分火爆。

1913年,王洛宾生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个油画匠家庭,6岁时进入京师八旗子弟高等小学堂读书,即今北京市东城区春雨胡同小学,14岁转入北京通州潞河中学读书。

这是一首教会学校,于是,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基督教堂唱诗班,教父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指定为唱诗斑的领唱,从这个时候起,王洛宾开始正式接触了音乐。

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和新文化浪潮的冲击,特别是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倡导,北平各种音乐院校纷纷成立,音乐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了起来,他们大力吸收有音乐天赋的人才,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王洛宾被保送到北平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

后来,他又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深造,在学习的几年里,王洛宾接受了正规又系统的音乐教育,从而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王洛宾担任了北京京绥铁路扶轮中学的音乐教员,他教学生《国际歌》《民先队歌》等进步歌曲,并创作了很多的优秀歌曲,引导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洛宾奔赴了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他参加了“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于八路军的各个战场,一边为战士们慰问演出,一边创作抗战歌曲,如《老乡上战场》、《洗衣歌》等等。

西北战地服务团成员合影(左起塞克、萧军、王洛宾、杜明远、朱星南)

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修权的邀请下,王洛宾前往兰州参加了“西北抗战剧团”,左边这张照片就是他与剧团成员,也是他第一任妻子杜明远的合影。

此时正值国共联合抗日的蜜月期,以前所有的恩怨先放下,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去了青海,在原马家军统治的地盘上,开展了抗日宣传活动,也就在兰州,王洛宾结识了马步芳。

他们的第一次接触,是王洛宾参加的一次演出,当时他带着回民小帽,唱了刚学会的民歌《花儿》,演出结束后,马步芳上台祝贺,他握着王洛宾的手久久不放,询问他是哪里人。

当马步芳知道他是北京人,是假扮的回族青年时,稍显遗憾地说,“不要取了白帽帽,戴着戴着,我喜欢你这一身回民打扮。”就这样,两人开始了相互欣赏的友谊,也为王洛宾解放后的牢狱之灾埋下了伏笔。

在马步芳的邀请下,王洛宾去了西宁,在回民中学担任音乐教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青海学校中开始有了音乐课,并且,王洛宾为了呼应全国抗日的高潮,写了《穆斯林青年进行曲》,旨在鼓动穆斯林青年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影响很大。

正是在青海,王洛宾开启了他“西部歌王”的生涯,他一边在马步芳的全力支持下,收集了大量的歌曲,一边去西部各地采风,创作了许多留传后世的作品,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等。

1941年,王洛宾在兰州因通共嫌疑被军统逮捕,一直被关了三年才被马步芳得知,他立即打电话通知军统西北站,硬气地说,“王洛宾不是共产党,他是我马步芳的人!”

可是,军统是独立的系统,并不受他的管束,于是,马步芳又立即电话找到甘肃省主席,也是蒋介石亲信的谷正伦要求放人,在马步芳强烈的干预下,王洛宾终于走出了监狱。

不过,在监狱中的王洛宾也没闲着,尤其是在狱中创作的《青春舞曲》,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当王洛宾回到西宁时,马步芳为他举行了接风宴会,他开心地对在场的佳宾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唱一首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王教官给我们青海省争来的荣光。”

1945年抗战胜利,举国欢庆,马步芳在西宁举办了一个文艺会演的比赛,他自己组织的团队由王洛宾负责,节目叫做《世纪歌舞》,唱的就是由他亲自整理和填写歌词的河州民歌《四季调》,也就是传唱四方的《花儿与少年》,当然,王洛宾在曲调上也做了很多的艺术加工。

西北临近解放时,马步芳准备带着王洛宾一起逃离兰州,但王洛宾觉得自己只是一个音乐人,他的根在西北,于是,他拒绝了马步芳的好意,留在了西北。

本打算返回北京的王洛宾,接受了准备进军新疆的王震将军的邀请,他加入了解放军,前往新疆去发掘和搜集民歌,新疆和平解放后,王洛宾在新疆教育厅任职。

然而,正是由于他同马步芳不同寻常的关系,从此也开启了他无休止的劳动改造和牢狱生活,因为,毕竟他曾被马步芳授予上校军衔,在当年,以他这样的反动身份,不被镇压已经是天大的宽容了。

1951年,王洛宾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1952年,又被新疆军区以长期逾假不归为由判处他两年劳役,1953年又被逮捕,一年后假释出狱,戴罪立功。

1960年,他再次被逮捕入狱,并被判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20年,可有些奇怪的是,他创作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却在传唱,同时也有歌曲集和唱片出版发行,这似乎与判罚不太相符。

15年后,浑身是罪的王洛宾刑满出狱,长年的牢狱生活让他因祸得福,躲过了 “史无前例”的冲击,可以想象,如果他不在监狱中,作为那场浩劫“重灾区”的文艺界,他是很难逃脱如田汉和老舍那样悲惨命运的。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几年后,他被彻底平反,恢复了军籍,他的歌曲广为流传,还获得了新疆军区授予他的“人民音乐家”的称号!

1996年3月14日,王洛宾在新疆逝世,走完了他传奇又风情的一生,享年83岁,一代歌王谢幕,他给人们留下的那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将一直传唱下去。

除了他创作的那些歌曲外,最吸人眼球的,是王洛宾的情感世界,他一生四个女人,三段感情,两次婚姻,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这四个与他生命交织中所结出的果实,也成为他歌曲的一部分。

1934年,王洛宾结识了第一任妻子杜明远,也就是众人口中的洛珊,他为自己的初恋写下情感真挚的歌曲《曼丽》,后来因两地分居,加上妻子无法忍受跟着王洛宾风餐露宿的生活,加上妻子婚内出轨,于是,二人只能分手。

不过,也不能全怪他的妻子,王洛宾在采风的过程中,也与一位美丽善良的藏族姑娘产生了感情,她叫卓玛,一位放羊的姑娘,至于二人的感情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就不太好说了,反正,他的妻子知道了,看来,这应该是很深沉的交往了。

但是,王洛宾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同卓玛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后,毅然决然地断绝了交往。

1954年,年仅32岁的卓玛离世,在后悔和深深的思念过程中,一首美妙的歌曲从王洛宾的心底流出,这就是那首缠绵悠远的《在寻遥远的地方》,他也只能用歌声,来祭奠这位用皮鞭轻轻打在他身上的草原女神。

在兰州的监狱中,他又结识了一位好姑娘,那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黄玉兰,黄玉兰长得非常的漂亮,在结婚的当天,王洛宾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曲开心的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可惜的是,黄玉兰在1951年,也就是他第一次以历史和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新疆军区逮捕后的一个多月,妻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实话,王洛宾对黄玉兰的感情是相当深厚的,他在家中的客厅里,还挂着妻子的遗像,直到一个叫三毛的台湾女作家出现在他的面前,才将他本已如枯井般的情感,再次搅起了波澜,这也成为后世对他最为关注的焦点,其热度甚至超过了他的那些作品。

这是一段让匪夷所思的情感,既不是人们口中“一树梨花压海棠”那般的庸俗,也不像有些人口中的乱情。

可以肯定的是,面对热情勇敢示爱,且小他30岁的三毛,王洛宾并没有欣然接受。

其实,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是同居还是朋友,实在是说不清楚,不过,回到台湾后的三毛自杀,是否是因为同王洛宾的情感有关,这也是见仁见智之事。

我觉得,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但似乎又是超出朋友之间的感情,因为,三毛自杀后的第六天,王洛宾在三毛住过的房间中设置了一个小小的灵堂,祭奠着她的一缕秀发,并为她写下一首名为《等待》的情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茫的梦

莫将我责怪,莫将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回来,我永远等待,等待,等待

等待你回来……

其实,现在想想,老夫少妻这样的事于今天来看,实在不算是什么稀奇之事,比如,娶了年龄相差整整半个世纪的范曾,同比自己小54岁的杨振宁,太多,太多,只是因为三毛是知名的女作家,加上她的传奇故事,也使得她与王洛宾的交往,有了更神秘的传诵度。

反正,不管人们有着怎样的猜测,他们二人最终是错过了无法重叠的时空。

如今,尽管王洛宾早已离开了我们,但大西北的旷野上,王洛宾创作的那一首首经久不衰的歌曲,依然响彻在辽阔的大地上,那一顶顶白帽帽,牵着漂亮的姑娘,唱着《花儿》踏歌而来。

而那碧绿的草原上,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依稀还在天空回荡: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

0 阅读:7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