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享年考解析

朱明刚历史 2024-03-19 14:04:35

关于周文王的真实年龄,《礼记》中说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经过历代文人的民间宣传,尤其是明朝《封神榜》的演义,于是文王寿命百岁深入人心。然而据此倒推的话,就会出现非常魔幻的现象,周国凭借白发苍苍的老者,最终击败英勇善战的纣王,这就是胜利者改写而成。

周文王

姬昌(前1152~前1056)商时称为西伯昌,陕西岐山人,周太王孙,季历子,周朝奠基者。少时参加农牧,关心民间疾苦。商朝末年任西伯后,礼贤下士,诸侯争相归附。曾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被商王约囚于羑里,因重赂得以幸免。在任五十年间,积善累德,教化推行于南国。晚年东进翦商,先后攻灭黎,邗,崇等国,以丰邑为根据地,为武王灭商打下基础。1056年去世,葬于咸阳,享年97岁。首先,这个观点是错的。周文王83岁被纣王囚禁,90岁时被释放,自立为王,随后率军征伐犬戎,黎国等国。周文王91岁出兵攻灭黎国,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在商周交替历史大潮中,或许会出现个别高龄奇人,但周国核心领导层全是高龄老人,这简直都难以置信。既然如此,周文王真实年龄应该是多少呢?其实,西晋时出土战国竹简,早已经给出重要线索,只是后世文人不愿相信,主流还是认为文王寿百岁,因此出现《封神榜》中擅长养生的百岁周文王。

商王武乙时,古公亶父第三子季历,娶太任为妻。由于姬昌背后有庞大政治资源,古公亶父认为姬昌能兴盛周人。季历在位时期,周人不断强大,成为西部强大诸侯。由于周族实力大增,引起商王文丁担忧,借机将季历杀死。前1101年姬昌继位后,不满文丁杀父而伐商,兵败后归顺商朝。次年帝乙采取与姬昌联姻办法,商周两国达成和约。前1099年帝乙将妹嫁给姬昌,数年后去世,续娶太姒,生长子姬考,次子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古公亶父是周部首领,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使周人得到昌盛繁荣,追尊周太王。

古公亶父

自从父亲季历死后,少年姬昌发誓要复仇,为了周族以后发展,他一直隐忍至今。几年后,商王帝乙为了拉拢各部,让他们无法联盟,将妹妹嫁给姬昌,姬昌为了讨好商朝,只好同意。前1097年与太姒结婚,两年后生下伯邑考,共同生育十子,女儿资料不详,太姒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尊称为文母。

周文王推演八卦

历史上诞生出两个伟大人物,一位是上古首领伏羲氏,另一位是周文王姬昌。经过推论解读,才能得以传承下来。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传承,文王《周易》成为中国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与人们日常生活都有密切联系,两两重复排列则为六十四卦,周文王完善对八卦的推演和预测。

周易

周文王被囚

周文王对九侯案,鄂侯案处理结果不满,崇侯虎向纣王进言诬陷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因此,商纣王将文王囚禁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后,周国大臣散宜生花重金购得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有熊九驷及美女给纣王。纣王于是赦免姬昌出狱,赐弓矢斧钺,使姬昌得专征大权。

文王被囚羡里

断讼称王

《史记·周本纪》记载,诸侯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没办法想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相互礼让而去。诸侯听闻了这件事情,凡是有矛盾纠纷都来找姬昌评判。此时,成为天下诸侯们的道德楷模。西伯昌断虞,芮之讼,也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周人将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告邑的命名无疑有着秉承这一制高点的意义。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后被儿子武王拟定为文王。

人生结局

周文王立五十年崩,享寿68岁,葬于毕。太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周武王在位七年而死。根据史书记载,姬昌在位50年或51年,在《尚书》《吕氏春秋》《史记》等文献中,记载文王享国五十年,姬昌享年与史记记载相矛盾。周文王去世后,其子武王准备伐纣,应该在前1047年伐纣,然而考古另有结论。

西周利簋反映的武王伐纣时间,与姬昌去世时间相差4或5年,而史记中记载周武王伐纣的故事。前1048年周武王准备伐纣,到达古渡孟津后,遇到突发事件而退兵。前1046年周武王再次伐纣,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向东伐纣。当时,周文王已经去世,周武王依然打着周文王旗号。由此反推可见,周文王继位时间为前1102年,称王时间为前1056年。另一种去世时间为前1050年,说明文王享国五十年是正确说法。

西晋时期,盗墓贼挖出一座战国魏国大墓,后来被人告发,官府接手整理不少失传书籍。其中《竹书纪年》记载武王年五十四,周武王享年54岁,前1043年去世。我认为周文王生于前1117-前1112年间,死于前1050年,享年62岁。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大家尽量解读历史,要了解拔开历史的疑云,还原当时周灭商的过程,不要被史书记载偏离真相。

儿子列表

姬考:又叫伯邑考,母太姒,周文王长子。为人仁孝,为了营救父亲,呈献珍宝和良驹,前1056年触怒纣王被处死,享年40岁。

姬发(前1087-前1043)母太姒,周文王次子,西周开国君主。前1050年文王崩逝,由其继位。继位后,重用太公望,周公旦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前1046年联合庸,蜀,濮等部族发动牧野之战,商军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朝建立后,定都镐京。前1043年驾崩,享年45岁,史称周武王。

周武王

管叔姬鲜(前1085-前1039)周文王第三子,周武王同母弟,母太姒,周初三监之一。周朝管国国君,因受封管国,故称管叔或管叔鲜。周武王灭商后,将其封于管地,建立管国,与蔡叔度,霍叔处协助监督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即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监国。后与蔡叔度,霍叔处不满周公摄政,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随后,周公率军平定叛乱,诛杀管叔鲜,管国灭亡。

管叔鲜

周公姬旦(前1084-前1030)母太姒,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弟,故称周公,西周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先驱。初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病死前,留其辅佐成王。前1043年武王崩,遗诏由其摄政监国。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夷反叛。前1039年率师东征,迅速平定叛乱,前1037年灭奄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洛邑,制定礼乐,奠定成康之治基础。次年建侯卫,前1035年营建洛邑。前1033年还政于成王,不久病死于洛阳。子嗣有:鲁公伯禽,周公君陈,凡伯,蒋伯龄,邢朋叔,茅侯,胙伯,祭伯。

周公旦

蔡叔姬度(~前1036)周文王第五子,周武王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蔡国始封君主。前1043年武王灭商后,封于蔡地,成王时与管叔挟持武庚一起叛乱,前1039年被周公旦平定。因此被流放,前1036年死在流放之地,其子姬胡受封于蔡。

曹叔姬振铎(~前1032)名振铎,母太姒,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胞弟。曹国始封君主,曹姓始祖。周武王伐纣期间,随军出征商军,因功封其于曹国,都城陶丘,生子曹太伯,卞叔田。

曹叔振铎

郕叔姬武:又称成叔武,郕国开国君主,周文王第七子。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周武王克殷后,分封其地郕。成王时期,因淮,徐夷作乱,周朝派其到江淮镇乱灭夷,因功被封曾国,成为曾国首任君主。同母兄弟有伯邑考,周武王,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卫康叔和冉季载。

霍叔姬处:名处,世称霍叔处,周文王第八子,周武王同母弟,霍国君主。自幼受到母亲教诲,处事谨慎。周文王死后,伯邑考早逝,由周武王继任。前1046年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周朝建立后,被封于霍地,建立霍国。前1041年联合管叔和武庚等人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前1039年周公旦东征叛军,历时半年平定叛乱,诛杀管叔鲜和武庚,将其流放,降为庶民。

卫康叔姬封:名封,周文王第九子,周武王同母弟,因获封康国,故称康叔,卫国第一代国君。周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朝歌,建立卫国。赴任时期,周公旦作《康诰》《酒诰》作为治国法则,并告诫要爱护百姓,很快使卫国社会安定。周成王年长后,鉴于其治国有方,卓越政绩,担任司寇之职,掌管刑狱和诉讼等事务,成功维护西周政权稳定。卫康叔死后,命其子卫康伯继位。

姬载:周文王第十子,周武王同母弟。前1039年受封冉地,建立冉国。前1043武王死后,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勾结联合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因平叛有功,荐为司空,被成王封于聃国,又称冉季载。

郜叔(姬郜):尊称郜硕父,周文王第11子,周武王异母弟,素有贤德,封于郜国,都于郜城,传至春秋中期,郜国灭亡。

雍叔(姬雍伯):周文王第12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继位后,封于雍国,成为诸侯,雍姓始祖。

毛叔姬郑:名郑,周文王第13子。前1043年封于毛国,世称毛公,西周初年受封岐山扶风地区,后代有毛懿公。

滕叔姬绣:名绣,又称滕错叔,周文王第14子。周朝建立后,封地滕国,死后,其子姬嗀任滕国君主。

毕公高(姬高):周文王第15子,毕国开国君主,周武王弟。周武王灭商朝后,受封毕地,毕姓始祖。周成王临终时,遗命与召公辅佐周康王继位,周康王命他治理东郊。由于毕公等人辅佐,成王与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史称成康之治。

原叔(姬原):周文王第16子,史称为原伯,受封于原邑,建立原国。春秋时期,原国被晋国所灭。

酆叔姬子余:周文王第17子,受封于酆,周代诸侯国,原为崇侯虎之地,周文王灭崇作丰邑。武王时封其于酆,是为酆侯。成王十九年,黜酆侯,自此绝封。

郇叔(姬葡):名葡,周文王第18子。周朝建立后,受封于郇地,史称郇伯,建立郇国,前677年被晋武公所灭。

赖叔颖(姬颖):周文王幼子,周成王时封在赖地,又称赖叔颖,赖叔颖死后,子赖惠公继任,至前538年赖国灭亡。

周文王生卒年考

周文王(约前1117-前1050)名昌,季历长子,西周王朝奠基者。父亲季历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史称西伯昌, 在位50年。在位期间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邗,和崇等国,建都丰邑,为周武王灭商奠定基础,传《周易》为其所演。死后葬于陕西咸阳周陵。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时,被追尊为文王。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追尊周文王为始祖。

周文王是西方诸侯之长,本名姬昌,周太王孙,季历嫡子。商纣时为西伯,西部诸侯之长,亦称西伯昌,前1100-前1050年在位,在位50年,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君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同时非常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委以军国大事。周文王临终遗言《保训》中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些观念都是长期影响中国主流文化的核心元素。

周文王像

周初功臣录

1姜尚(前1128-前1015)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亦称飞熊,河南许昌人,周初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因先祖佐禹掌四岳有功,故称吕尚。喜欢研习兵法,四十岁开始娶妻,生活坎坷,曾做过商贩,时常生意亏本。后在渭水之滨垂钓,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委以重用。周文王崩逝,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前1047年组织牧野之战,次年击破商军,因功封于齐国,也是齐国始祖。武王伐纣最高军事统帅,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促进成康之治。前1015年病卒于镐京,享年114岁。历代典籍公认其历史地位,儒,法,兵家等皆奉其为本家人物,尊为百家宗师,唐朝时期追封武成王。

姜太公

2散宜生:名宜生,西周开国功臣。早年与姬昌结识,被委以国事。姬昌被纣王囚禁于羑里,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通过权臣费仲,尤浑游说纣王,将周文王赎出。此后,辅佐武王灭商朝。此后,协助武王伐纣有功,赏赐封地,成为散姓始祖。

3南宫适: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臣。早年辅佐文王治理周族,文王死后,辅佐武王灭商。周武王灭商后,命其拆掉鹿台,打开粮仓赈济奴隶,因功封于曾国。

4太颠:西周大臣,文王四友之一。因仰慕周文王而归向,武王伐纣时期,与散宜生及闳夭皆执剑以卫周武王,深得信任。

5辛甲:商末周初年史官,原事商王纣,西周时期道家人物,著有《辛甲》29篇。倡议百官群臣各献箴言,力劝商纣王行善补过。纣王不采纳,于是向西而去,投奔周文王,成为西周第一任史官。经由召公奭推荐,任周太史,受封于长子。

6闳夭:陕西蓝田人,西周时期贤臣。姬昌被纣王囚禁羑里,与众人设计营救,献给纣王美女宝物,营救西伯脱险。此后,辅佐武王灭商朝。周朝建立后,官拜太宰,成王时期去世。

0 阅读:18
朱明刚历史

朱明刚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