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文丞相——潮阳莲花峰

英杰聊旅游 2025-04-03 03:35:53

在汕头玩了三天,第二天去潮阳区的莲花峰和县城里面转了一圈。去莲花峰主要是看一下那里的摩崖石刻,追寻一些文天祥文丞相的足迹。

莲花峰位于潮阳县海门镇,距潮阳县城约10公里,史称“莲峰海色”,为潮阳八景之一。现在莲花峰是一个开放的小公园,门票20元,70岁以上免票。

公园的小广场上有文天祥塑像。宋景炎二年(1277),文天样在福建汀州(今龙岩)发兵江西,恢复失地,八月不幸于江西永丰县空坑皇恐滩兵败入粤,招集旧部,力图恢复。景炎三年(1278)二月,文天祥率军进海丰,三月屯丽江,文天样接到福州宋行朝已沦陷,帝舟已循海西行讯息,文天样拟接应宋室行朝,遣人沿海寻访。六月知道行朝在崖山,文天祥去觐见,八月被授予少保信国公。十月进屯潮阳,文丞相在潮阳有诗一首

驻潮阳——十月兵趋朝阳,稍平群盗,人心翕然。

寒城朝烟淡,江沫拥春沙。群盗乱射虎,回首白日斜。

他们在此驻扎了两个多月(其中有一个闰十一月)。平定叛宋降元潮州知府刘兴军队,斩刘兴。十二月又移屯于海丰,当月被俘,文天祥服脑子自杀未死,被押解见元朝的大元帅张弘范,文天祥不跪不降,押返潮阳。

祥兴元年(1279)正月初三文天祥被元将张弘范囚于海口村船中。潮阳义士陈梦龙聚众于海口古堤劫船不遂被杀。当月从潮阳海口村出发押往崖山,经七天七夜海上跋涉,于正月十二日晚至外零丁洋,文天祥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2月6日崖山宋室行朝溃,文天祥披押囚于大都,元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在北京柴市口英勇就义,时年四十七岁。

立像下的大石头上有现代的石刻——宋信国公文天祥像,吴南生撰文,启功先生书丹。

莲花峰前有张鲁庵墓,张鲁庵名奂,南宋学者。宋亡后,其慕文天祥之气节,在莲花峰结庐讲学,终身不仕,守节至死,后人以赞之。

莲花峰所谓是峰,其实也就是20来米高的一个小阜,方圆百米,由一堆花岗岩奇石堆叠而成,上面多有摩崖石刻。从海面遥观这里,如盛开的莲花,因而得名。摩崖石刻现在是省保,有从宋代至现代共93题。这莲花峰三个大字据说是南宋末文天祥所题,《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文丞相登此石以望帝舟,题‘莲花峰’三字书其上”。到清乾隆时有人补上了一个古字,成了古莲花峰。

此处留下了勒石题记也是有可能。除了这莲花峰题刻,公园大门右手还有“终南”两字,据说也是文丞相提剑刻。但自此之后,许多历代后人到此凭吊忠贤,留下不少题刻。

这三处分别是明、民国和清代的。

这龙虎二字是清光绪年间的,虎字是清末名将刘永福的。

右边的史明崇祯年潮阳知县题的。

第一峰和左边的是清乾隆年间的,右边是明隆庆年间的,好像是一个告示。

鲁庵书舍——张鲁庵当年在这里结庐,隐居讲学。

清乾隆年间的——心朗海天,字很漂亮。

旁边刻了现代饶宗颐先生题的“望帝”两字。

后面临海是一个亭子,据说当年文丞相就是在这里瞭望海上,搜寻行驾的踪迹。

这里一览海天,景观不错,下面沙滩,夏天是游泳场。

南边是莲峰书院,又称忠贤祠、双贤祠,所谓双贤是文丞相和张鲁庵。

看来近年修过,花岗岩的大门很有味道。祠坐北向南,背靠粤东名刹莲峰古寺,两进院子,明朝万历甲午年(1594年)由驻海门金吾将军江应龙和隐士吴从周倡建,在此创建祠堂,因纪念宋丞相文天祥及元隐士张鲁庵“一忠一贤”,故取名“忠贤祠”。道光四年海门参将何岳钟拓建,光绪四年署知县张璇,参将冯耀祖捐修。故这里既是纪念文丞相的祠堂,又是书院,为清代潮阳县四大书院之一。

一进院子旁边墙上有巨石,上有 “云水结庐”四个大字,寓意这里是元张鲁庵隐居住所及明吴从周隐居讲学之“海镜堂”。

前面应该是享殿,里面有题匾——“气壮山河”——千秋正气”。

正殿上匾额——浩然正气,共有三龛,中间是文丞相。我鞠躬三下拜一拜。

右手是张鲁庵先生像,三个牌位,分别是宋陈梦龙,他当年欲救文丞相未成而遇难;中间是张鲁庵先生;右手牌位上写的是“明隐君从周吴公”。查了一下,吴从周是明嘉靖年间福建人,曾任国子监学士。

左边一龛正中坐像是镇海将军江应龙,三个牌位是明金吾将军庞龙江;清因抗击海贼阵亡的参将陈名魁、守备李象斌。

殿内墙上中间是文丞相的墨迹。

每年逢文天祥生日(农历五月初二)及就义日(农历十二月初九),人们都在这里举办纪念活动。

0 阅读:0
英杰聊旅游

英杰聊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