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跌了10块钱,卖玫瑰花卖出炒股的感觉

小北读财报 2025-02-13 09:02:15

过年这段时间家里在卖玫瑰花,那感觉就像重仓的股票在择机出货。

价格大跌就跟股票崩盘一样突然发生,然后是花农的恐慌,甩卖,有些人囤的花砸在了手里只能低价卖出,而距离玫瑰花的价格高点,不过几天时间而已。

开始的时候我跟我妈说卖花就像炒股。

但是在价格大跌的第一天,我意识到炒股这个说法不准确;因为卖玫瑰花更像是炒期货,其价格波动远远超过了我在股市看到的波动。

就在早上跟我妈说,今天无论价格多少赶紧把花全部卖掉的时候,价格已经从昨天的最高价50块钱,跌到了最低报价35块钱,跌幅30%;我们家的花的售价比昨天跌了10块钱。

一、总想卖在最高点,却亏钱最多今年玫瑰花的价格从年前就开始上涨,到了2月8号突然下跌。也就是前面所说,2月7号的时候最高价出到50块钱一扎,一扎20枝;到了2月8号上午,就有人只给到35块钱一扎。的确有人能把所有的花全部卖在最高点。比如有人能在7号把所有的花都卖到48块钱一扎,就在这一天,大家都在憧憬收购价会超过50块钱,因为有一年一扎玫瑰花的价格超过了80块钱。

可是有人囤着花,见证了价格的冲高回落,始终没有出手过。

从一开始我就跟家里说,一定会有人把花砸在手里卖不出去;这不需要你多么会种花多么懂行情,这是概率问题。不论炒股还是卖花,人性的贪婪是相通的。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卖在最高点,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把花砸在手里,但是会有部分人囤着花砸在手里,在价格下跌的时候又着急又后悔。这种囤着花砸在手里的事情,原来发生过,今天还在发生,都是身边现成的例子。于是我就在想不贪婪到底是在让我们赚钱,还是在保护我们亏钱最少。

我觉得不贪婪最大的作用是后者,是在保护我们少亏钱。

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总想卖在最高点,却亏钱最多;如果能够见好就收,反倒能够赚到钱。

预测明天的价格走势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都高估了自己的预测能力。二、种地需要的智慧,并不比炒股少2024年玫瑰花的行情惨不忍睹。一扎玫瑰花20枝,只能卖2块钱,也就是一枝花只能卖1毛钱。我们家肯定是不赚钱的,不算我爸妈的劳动力,只算农药化肥薄膜等刚性成本,卖花的收回的钱都覆盖不了;我妈说去年春天一整个花棚的花,才卖了一千多块钱。我就想起同学跟我说他爸妈在家里种红枣的事情。他们把枣从树上摘下来以后,冻坏了;于是他爸妈每天很早就去仓库,把这么多的枣搬出来晒,一趟又一趟,天黑再搬回去,这样天天重复。可是这些枣的收购价还不到一块钱。

我们就在说,其实爸妈他们种地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那就是人要勤劳、勤快、吃苦,不能想太多做得太少,很多当下不赚钱事情我们也要去做。去年国庆节的时候,我妈还在说要不就把花棚改成种西红柿,因为好几年花价都太低,都在赔钱;但是没想到今年过年花的价格就涨了起来。花价30多的时候我们开始卖花;在花价下跌前基本上卖出了80%的花。我妈说30多卖出也挺好,毕竟原来一扎才卖2块钱。我跟我弟也一直劝我妈别贪心,能卖就卖,见好就收;花价30多的时候卖花的人不多,我们是里面的一家。我能想到的是,千万不要贪;可能就是因为我贪心想把花卖在最高点,就是因为我这个贪念,反倒让我亏钱最多。

当我动了贪心的那一刻,我就把亏钱大门打开了。

三、有些种地的人不炒股,但他们也是价值主义者真的,我发现价投这种说法不只适用于股市,很多其他行业的人虽然不接触股票,但他们的智慧一点都不少,他们都是价值主义者。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农民那么辛苦种地,一斤玉米的收购价不到1块钱,他们那么辛苦才能赚到1块钱,这1块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对我来说,这1块钱给我提供了一个价值标尺。他们只是从事了种地这个职业,身上有着农民的标签,只是他们在这个位置上、只能从事这种劳动而已。但是他们付出、勤劳、吃苦、智慧等等,他们的处事方式,他们的行为所践行的价值观,很多时候并不比高大上的行业里的人,低多少。小时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行业有所差别,现在我总是想起这段话。

记得《乡土中国》这本书里说:其实农村里的孩子并不比城市的孩子笨,虽然农村的孩子到了城市会局促不安,但是城市的孩子到了农村,种地摸鱼也并不比农村的孩子更灵活。只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出生在不同的环境,所以有了不同的后天习惯。我想,对于不同的人从事的不同的工作,也是这样的。

别拿你的职业去拔高你个人的规格。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呢?

农民种地那么辛苦才能赚到一块钱,这1块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还会继续思考,很多不可言说的价值观,都在这1块钱里面了。

0 阅读:15
小北读财报

小北读财报

小北读财报,带你找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