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给我什么是次要的,首先,你不要剥夺我什么。
你能带给我多少收益是次要的,首先,你不要减少我的本金。
不论处事还是投资,很多底层的思维是相通的,即首先考虑清楚做这件事情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我能不能承担得起这个代价:
比如投资的底线是本金不存在发生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做事的底线首先是不依赖于这件事、这个人能给我带来什么,而是考虑他会不会让我损失什么。
比如,不考虑买卖股票产生的价差收益,某些消费股的股息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如下表所示,根据“同花顺iFinD”里的数据,多家公司近12个月的股息率超过了5%,比如洋河股份、重庆啤酒和云南白药。
“同花顺iFinD”中列示了包含特别分红的每股股利,毫无疑问,贵州茅台的分红额遥遥领先。2015年以后,贵州茅台的股利支付率,即股利总额占净利润的比重,基本都超过了50%;
特别是2022年和2023年,贵州茅台的股利支付率超过了当期净利润的80%,每股股利接近50元。
当然,由于每股股价的高基数,贵州茅台的股息率最高不到4%,在股利支付率最高的年份,股息率不足3%。
这样来看,只从股息率的角度看,似乎别的白酒企业更有性价比;
但是,企业分红的持续性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而分红的持续性跟业绩增长以及现金储备相关。
你能给我什么是次要的,首先,你不要剥夺我什么。
这句话也在提醒我们要用“资产”的思维看待自己的资金配置。
资产是指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而不是消耗自己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消耗品”;比如,汽车属于资产还是消耗品,要看持有人能用汽车做什么,而不是由汽车本身决定的。
那么对股民来说,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究竟是资产还是消耗品呢?这不能一概而论。
个人觉得,如果在持有股票的过程中,本金不存在发生永久性损失的风险,且享受到了现金红利,那么,持有这样的股票可作为资产。简单来说,资产属于钱生钱的模式,在你睡觉的时候资产还能给你赚钱。
资产把你从用精力、时间、健康、青春换钱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持有优质且持续分红的公司的股权,就是持有资产的一种方式。
比如伊利股份。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4次。
分红率57.50%。
近12个月的股息率达到了4.32%。
用资产的思维持有分红多的公司的优质股权,跟投资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理论上讲,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实际上是拥有公司的部分所有权,我们买入股票是在拥有公司的某一部分,那么,作为股东,我们的投资收益来自于哪里呢?巴菲特在1977年的股东信里提到:
当价格合理,我们很愿意在某些特定的公司身上持有大量的股权,这样做不是为了要取得控制权,也不是为了将来再转卖出或是进行并购;
而是期望企业本身能有好的表现,进而转化成企业长期的价值,以及丰厚的股利收⼊,不论是少数股权或是多数股权皆是如此。
①在公司股价低于实际价值,即公司被低估的时候,买入好公司的股票;
②通过价值回归赚取收益,即市场价格从低估到内在价值的回归;
③享有公司分红或回购带来的收益。
不知道我前面的理解对不对,这篇文章从底线思维到资产思维,兜兜转转考虑了这么多,最终回到投资操作上,还是原来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这可能就是知易行难吧。
新年目标:持有更多优质公司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