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我花9.6万给父母补交社保,堂弟却拿钱买房,如今差距悬殊

鸿毓说过去 2025-02-22 04:46:25

阅读前先点个赞,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你的支持让我更有动力创作!

文|时光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09年我花9.6万给父母交社保,堂弟却用这笔钱在县城买了房,村里人都说我傻。

如今,我家庭美满,父母每月领着退休金,安享晚年,而堂弟不仅房子没了,还要为卧病在床的父母四处奔波,疲惫不堪!

01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家里世代务农,生活清贫。父母勤劳朴实,辛苦操持着几亩薄田,把我和妹妹拉扯大。他们虽没什么文化,却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从小就督促我们读书,希望我们能跳出农门。

日子过得艰难,但也算温暖。我学习成绩一直不错,2003年高考那年,我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成为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全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父母甚至专门杀了一只家里养了很久的老母鸡给我炖汤。可他们的高兴里,藏着掩饰不住的忧愁——学费从哪儿来?

最终,父亲四处借钱,又卖了家里一头大猪,凑齐了第一年的学费。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背着行李上车,母亲站在村口,眼里含泪,嘴里不停地嘱咐:“孩子,好好读书,争口气。”

我在大学里拼了命地学习,课余时间到处兼职,生怕增加家里的负担。毕业后,我留在了省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足够维持体面生活。

后来,我谈了个对象,感情不错,原本以为会顺利走入婚姻,可她父母坚持要在省城买房,房价高得吓人,而我刚工作,存款寥寥无几,父母的积蓄更是杯水车薪。她家里不同意,我们最终遗憾分手。

02

08年,我回老家看望父母,发现他们老了不少,皱纹更深了,背也更驼了。村里人议论说,现在本地出了个新政策,可以一次性补交15年的社保,之后就能按月领退休金。

这件事让我动了心。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年纪越大,身体越差,等他们再老一点,连地里的活都干不了,日子该怎么过?如果能交上社保,起码他们老了还有个保障,不用看天吃饭。

可当我把这事告诉父母时,他们却坚决反对:“交什么社保?那都是城里人玩的,我们农村人就是靠自己,哪能指望别人给饭吃?”

无论我怎么劝,他们都不愿意,说那是浪费钱。他们更希望我把钱留着,将来在城里安家。

我无奈之下,找了堂弟商量。他和我同岁,小时候关系很好,感情胜似亲兄弟。我想让他一起劝劝父母,可堂弟听完却摇头:“哥,我正准备买房呢,现在房价涨得快,再不买怕以后更买不起。”

他想买房,我想给父母交社保,谁也没说服谁。

这件事就这么搁置了。

03

第二年春天,父亲摔伤的消息像一块大石头砸在我心头。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忙碌,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声音透着焦急:“你爸从梯子上摔下来了,腿好像断了,你能不能请假回来一趟?”

我连夜坐长途车赶回家,推开院门时,看到父亲躺在炕上,腿上缠着厚厚的绷带,脸色苍白。他见到我,咧嘴一笑,硬撑着说:“不碍事,养几天就好了。”

母亲却红着眼睛低声说:“医生说腿骨断裂,得养好几个月呢。”

我看着年迈的父亲,心里五味杂陈。他本就年纪大了,这一摔,更是雪上加霜。家里的农活全靠他撑着,现在倒下了,母亲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而且,这次摔伤后,家里又要额外支出医药费,日子更紧巴了。

就在这时,我再次想到了社保的事。

“爸,趁这次机会,咱们把社保交了吧。”我试探着说。

“交什么社保?花那冤枉钱!”父亲皱起眉头,“我这腿养好了,还能下地干活,咱们农村人就是靠自己,政府那点钱,谁知道以后还发不发?”

母亲叹了口气:“你爸啊,就是倔得很,怕给你添麻烦。”

我知道父亲的脾气,软硬不吃,于是换了个方式劝他:“爸,现在有政策补缴社保,不交的话,以后你年纪再大,没法干活了,怎么办?咱们不能总是靠身体吃饭。现在补缴一次,以后你每个月都能拿退休金,生病了也能报销医药费。你这次摔伤,医药费都得自己掏,要是有社保,至少能报销一大半,多划算?”

父亲沉默了。

他当然明白我说的道理,可一想到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还是有些不舍得。

我没再逼他,而是每天耐心地劝说,偶尔还会拿一些村里已经交了社保的人的例子给他听。终于,半个月后,父亲点头了:“行吧,你做主。”

我心头一松,立刻去村里办手续,用4.8万给父亲补交了15年的社保。

第一个月退休金到账的那天,父亲一早就去了镇上的银行。我陪着他去,他取出一叠崭新的钞票,仔细数了又数,嘴角压着笑意,嘴上却还在嘟囔:“也没多少钱嘛。”

但回到家,他主动塞给母亲两张百元大钞,说:“以后买菜别总挑便宜的,想吃肉就买点。”

母亲忍不住笑了:“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父亲脸一板:“反正钱都交了,早拿回来早划算!”

我站在一旁,默默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阵暖意。

看到父亲变得开心,我心里有了更大的决心——既然已经给父亲交了,那母亲的也一定要补上。

但我没敢直接跟母亲说,因为我知道她一定会拒绝。于是,我偷偷又用攒的4.8万,替母亲交上了社保。这笔钱,我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半年后,母亲的退休金到账,她才知道这件事。

那天,她拿着银行存折,睁大眼睛看着我,急得直跺脚:“你这孩子,怎么自己做主?”

“妈,您和爸一样,年纪大了,就该有保障。”我笑着说。

母亲嘴里埋怨着,但眼里却泛起了泪光。

04

十几年眨眼而过。

这些年,我在城里忙碌,事业渐渐稳定,家里也过上了安稳日子。每次回老家,父母都会笑眯眯地迎出来,母亲做好一桌子菜,父亲则乐呵呵地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钞票,非要塞给我:“拿着,回去给孩子买点好吃的。”

“爸,妈,你们自己留着花。”我总是拒绝,可父母依旧坚持,仿佛这点钱能表达他们全部的关心。

相比之下,堂弟家的光景就大不如前了。

堂弟和他妻子刚结婚那几年,小日子确实过得红火,每逢过年回村,总是大包小包拎着礼品,穿得光鲜亮丽,走路都带着风。

村里人见了他,都羡慕地说:“小勇这小子有本事,买了房,娶了城里的媳妇,过上好日子喽。”

每次听到这些话,父母也会偷偷看我一眼,似乎在担心我的生活。

可世事无常,堂弟的婚姻并没有维持太久。

最初只是小吵小闹,后来争吵越来越频繁,原因大多是钱。堂弟的工资不算高,买房时掏空了积蓄,又背着房贷,生活压力大,而他妻子一直希望能过上更体面的日子。两人常因柴米油盐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几年后,矛盾彻底爆发,两人最终选择了离婚。

更糟糕的是,当初买房时,房产证上写了两个人的名字,离婚时,堂弟的妻子理所当然地分走了一半房产。

堂弟心有不甘,不想卖掉房子,拼命想办法凑钱,甚至向亲戚朋友借了一大笔钱,想要买回她那一半的产权。

但现实残酷,他的积蓄很少,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最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前妻出钱买走了他的那一半产权,自己搬了出来,租了个小房子住。

堂弟的父母也早已上了年纪,身体大不如前。大伯常年劳作,积劳成疾,最终倒下了,卧病在床。医生说他的情况需要长期治疗,每个月的医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他们并没有退休金,所有的费用都压在堂弟身上。

堂弟的母亲大娘,为了照顾大伯,自己也累出了病。堂弟夹在两头,既要赚钱养家,又要负担父母的医疗费用,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

有一次,我回老家,在镇上的小饭馆里碰见堂弟。他正一个人喝闷酒,桌上摆着几个小菜,眼睛里满是疲惫。

他见了我,苦笑着招呼我坐下,给我倒了一杯酒,自己一口闷了。然后,他叹了口气,说:“哥,我真是后悔死了……”

我看着他,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当初我怎么就没听你的话呢?”他捏着酒杯,喃喃地说,“要是我也给爸妈交了社保,现在他们起码还能领点退休金,能帮衬一点。可现在,全都压我一个人身上,我真是快喘不过气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只能拍拍他的肩膀。

堂弟低着头,声音低沉:“哥,你说,我当年是不是太傻了?就知道急着买房,结果房子也没了,日子也过得一团糟……”

我没有回答他,只是端起酒杯,和他轻轻碰了一下。

05

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则稳定得多。

这些年,我和妻子一起努力,房贷早已还完,日子渐渐宽裕了起来。父母的退休金每个月按时发放,生活也越来越好。起初他们只把退休金当作一个小补贴,日子照旧精打细算,没想到几年下来,他们竟然攒下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你看看,这钱交得值吧?”有一天,我打趣地问父亲。

父亲嘴硬,还是那句老话:“不值不值,浪费钱。”但眼里满是满足和欣慰。

母亲则笑着插话:“你爸嘴上这么说,可每次去镇上取钱,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

父亲假装不服气地瞪了母亲一眼,可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如今,每次回老家,我看到父母的生活安稳,脸上带着笑容,心里就充满了踏实感。而堂弟呢?他依旧在为生活奔波,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每次见到他,整个人都比以前瘦了一圈。

有一次,我们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聊天。堂弟看着天色渐暗,点了一支烟,叹了口气,说:“哥,你真是比我有远见。”

我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是远见,而是选择。人生的路,怎么走都行,只是看你愿意承受什么代价。”

他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是啊……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肯定不会这么短视了。”

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身,看着天边渐渐沉下的夕阳,心里充满感慨。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评论,一起交流观点,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0 阅读:2
鸿毓说过去

鸿毓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