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800字。
自古《临江仙》多出名篇。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但,至今影响最大,格局最高的是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称为明词第一。后来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把这首词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更是名声大噪。
一、创作背景:身在“穷山绝域”而“绝世独立”袁宏道评价杨慎:“人有言曰:‘胸中无万卷书,不得雌黄人物。’然书至万卷,不几三十乘乎?除张司空(张华)外,更几人哉。吾于汉刘向、唐王仆射、宋苏子瞻见之,然自子瞻迄今又三百余年矣,吾于杨升庵、李卓吾见之。”
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因“大礼议”事件,杨慎被廷杖两次,几乎死在当场,后来被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省保山市)。
放逐云南三十多年,杨慎足迹几乎遍布云南。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诗篇。
三十五年的放逐生涯中,杨慎先后七次回川,“往复滇云十四回”,路过江阳(今四川省泸州市)十五次。
本篇《临江仙》应该写于公元1553年-公元1558年之间,那段时间,杨慎寄寓江阳,本词就写于江阳码头。本篇也是《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图1 杨慎
二、站立时代潮头,俯瞰历史兴亡,看遍人生浮沉本词的格局跨越了时代,包罗万象而又超然物外。
第一句便是俯瞰之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首句便见词人格局,非站立时代潮头之上,不能有如此胸襟。
“是非成败转头空”,承接上一句,不管帝王将相,皇图霸业,还是贩浆走卒,蝇营狗苟,在万年横流的大江面前,在恒定的宇宙中,都是“转头即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只有那屹立不倒的连绵青山和滔滔长河,伴随着日出日落,亘古不变。
作为日月轮回中,微不足道的“人”的一员,看透了时代沧桑,词的基调肯定是苍凉深沉的,慷慨悲壮的。

图2 滚滚长江东逝水
三、超然世外的理想人格上半阙写宏观的时代,大笔勾勒出一幅苍茫的时代背景。
下半阙写人和情。
历史的长河中,人虽如蝼蚁,但是却可以与清风明月为伴,万事万物不萦于怀。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在大江之上,渔樵是最常见的平民,千百年前有渔樵,千百年后也有渔樵。
词人正是在江阳码头上看到了闲看风月的渔樵,才触发的灵感。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壶浊酒,千古兴亡。超然物外的渔樵,正如词人此时的心境。
意气风发的词人。因君王昏暗,朝堂腐朽,自己还没有施展抱负就被贬黜千里之外。
今日,面对亘古不变,万古常在的大江大川,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这些渔樵一样,管它千古兴亡,清风明月,多少自在。
也许是词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仰观苍天,俯瞰大江,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天地长存,青山大江长存,世间的不公平也长存,人间的渔樵也长存。我的思想与清风明月也长存。

图3 一壶浊酒喜相逢
四、对于原创度的质疑胡薇元在《岁寒居词话》评价道:“明人词,以杨用修升庵为第一。”
杨慎在明朝的文学地位不用怀疑,但是,世间对这首《临江仙》的原创度有很大怀疑。
首先第一、二句就化用了两首最著名的诗词名句。
“滚滚长江东逝水”,很明显是化用了杜甫《登高》里的“不尽长江滚滚来”。
紧接着“浪花淘尽英雄”,很明显是化用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两句意境与《登高》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非常相似。
所不同的是,《登高》整首诗都体现出了杜甫沉郁的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体现出了苏轼虽然也看穿了时代兴亡,却还是有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意愿。
而杨慎却完全是客观的描述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下半阙化用了张昪《离庭燕》的“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关于“渔樵问答”的典故很多。词人巧妙的化用在一起,变成了清风明月,一壶浊酒的世外之人。
古来化用前人名句的诗词众多,即使李太白也化用过《水经注》的名句,但也不耽误“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古流传。
杨慎这首《临江仙》虽然有一定的化用,但是无论境界、格局都是超一流,不愧是明词第一,比起晏殊、苏轼的《临江仙》格局境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