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唯一的华人将军朱文晋:上将军衔,因亲华被越南军方软禁到死

史在没有弦 2025-04-01 02:37:40

越南人民军中唯一的华人上将朱文晋被誉为越南版孙立人。他因“亲华”立场,在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前遭软禁,最终郁郁而终。作为越南军队中军衔最高的华人军官,他的经历令人唏嘘。朱文晋的一生究竟经历了哪些波折?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朱文晋

众所周知越南走向独立充满了坎坷与挑战,在二战末期,随着日本的投降,越南抓住了国际政治变革的机会,争取民族解放,法国殖民力量拒绝退出,并在短暂的时间后强势返回西贡,试图重建殖民统治。

面对这一挑战,越南人民坚定不移地开展了长达十年的抗法战争。直到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法国殖民军遭到重创,这场战役不仅摧毁了法国在越南的军事力量,也迫使法国在《日内瓦协议》中正式确认其从印度支那的撤退。

但越南的挑战并未因此结束。法国的撤退为越南带来了短暂的喘息,然而美国作为新的外部干预力量很快介入,美国政府打着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公然无视《日内瓦协议》,介入越南南北的对立中,极力阻挠越南的统一进程。

朱文晋(右一)与胡志明

在苏联和中国的支持下,越南人民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斗争,最终在1975年迫使美军撤退,1976年7月宣告越南的全面统一,成立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是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越南国内的政治派系开始重新洗牌,越共内部的权力斗争逐渐明朗。

越南的新政府面临着必须选择倾向苏联还是中国的艰难抉择。考虑到苏联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大支持,以及对越南统一印度支那半岛的战略利益,亲苏派逐步在越共中取得了主导地位。这种政治倾向影响了越南的对外政策,也触发了内部对华侨及与中国有深厚联系的政治人物的排斥。

1977年,越南爆发了针对华人的排斥浪潮,政府层面的排华情绪愈演愈烈。越南政府甚至提出要求中国归还南海的几个岛屿,这是胡志明生前确认过的中国领土。当越南政府的要求遭到中国的拒绝后,越南采取了更加激烈的行动,包括占领争议岛屿和在边境地区频繁挑起冲突。

广西龙州县

这些紧张的外交和军事摩擦最终导致1979年2月的中越边境冲突,中国军队在这场短暂的战争中迅速打击了越南的军事设施,尽管这场冲突未能改变越南内部政治的基本格局,亲苏派的影响力依旧在增强。在越南共产党内,朱文晋作为著名的亲华派成员,曾在越南独立和统一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实际上朱文晋出生地点围绕着一个跨国的争议。越南官方文献坚称他诞生于谅山省的武义县,而这些记录中的日期——1910年5月5日,事实上并不准确。真相是朱文晋于1909年5月22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州县,他的童年岁月在那里度过,直到七岁那年才随母亲迁往越南,与父亲重聚。

这个细节的确凿性,得到了朱文晋在广西仍居住他的大舅家,他们的存在提供了关于朱文晋血统和起源的直接线索,证实了他的族谱背景。朱文晋的父亲朱文和,是一位参与过早期反法起义的活动家。在起义失败后为了躲避法国的追捕,他逃亡至龙州,一个与他族裔背景——壮族——相连的地方,那里他有着亲戚的庇护。

朱文晋

在中国的龙州,朱文和结婚并且有了儿子,随后在确认法国殖民追捕不再威胁后,他将家人迁至越南谅山省的武义县居住。这段跨国生活背景解释了为何越南官方会认为朱文晋出生在越南。

在1927年和1940年,朱文晋在越南太原省的北山地区领导了两次重要的武装起义。面对局势的不利转变,他带领部分战友撤退到广西龙州,这个地方是他的祖籍所在,也是1930年中国红八军起义的关键地区。

龙州的历史和革命遗产使得当地居民对越南的革命斗士持有深厚的同情和支持。特别是春秀地区的居民,他们对藏身其中的越南救国军战士抱有极高的敬意,视他们为同道中人。

1931年,朱文晋进入法国殖民政府服务,担任税务和民兵组织的官职。尽管在殖民体系内工作,他内心深处始终抱有反抗之心。他因反对不公正的税收而多次与法国上级发生冲突,多次的努力使得法国当局不得不减轻了对当地人的税负。

朱文晋与胡志明

朱文晋因其正义行为在当地名声鹊起,尽管不属于主流的京族群体,但在武义县的民众中,他却是一位受尊敬的领袖。他的这些行为也引起了越南革命者的注意。

到了1935年,越南知名革命者黄文欢主动接触朱文晋,邀请他加入越南的革命行列。朱文晋接受了这一使命,从此他的人生轨迹转向了为越南独立和发展奋斗的革命者之路。

在1945年的“八月革命”浪潮中,朱文晋与武元甲一同率领越南解放军挺进首都河内,推翻了日本及其傀儡政权的残余势力。同年9月2日,随着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宣告成立,朱文晋被任命为首任国防部长,肩负起国家安全和军事建设的重任。他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为越南的独立和自由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在战争胜利后,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越南战争期间,朱文晋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和领导能力。他在战场上指挥若定,还在政治上起到了稳定军心、团结人民的作用,促进了南北越的最终统一。由于他的华裔背景,朱文晋与中国有着自然的民族和文化亲近感,这在胡志明领导下的越南是一种优势,使他能够成为连接两国的重要桥梁。

朱文晋

在1958年随着越南成功抗击法国殖民统治,朱文晋已然是党中央军委委员及国防部副总参谋长,在这场胜利后他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尽管身负重大的国防职责,朱文晋的内心深处却时刻思念着那些在广西龙州的老战友。

那是一个充满烽火与硝烟的时代,朱文晋常常给他的老战友们写信,每封信中都流露出对共同经历战斗的日子的深切怀念。他们一起经历过生死,共同承受过战争的苦难,这些经历使得他们之间的友情异常坚固。朱文晋在信件中与战友们分享自己在越南的新生活和心情,互相的问候仿佛能够跨越国界和时间的限制。

朱文晋心中有一个未了的愿望——他希望能与老战友们再次重逢,共叙往昔。因此,他始终热情地邀请他们访问越南,希望借此团聚来重温旧日的英雄梦。此外朱文晋与中国的联系非常紧密,他曾作为越南的代表团领队多次访问中国,与黄文欢等中国的政治同志进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

左一为武元甲的儿子,左三为朱文晋将军之子

这位越南的国防部长能流利使用越南语,还精通中国的多种方言,包括壮话、白话和普通话。在与中国同志的交流中,朱文晋有时候会直接用白话对话,无需翻译,使得交流更加直接和亲切。

尽管朱文晋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他的华裔背景以及明显的亲华情感,却使他在越南政治舞台上日渐处于不利地位。胡志明去世后,政权的更迭带来了对内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巨大变化。

黎笋上台后越南政府的政策逐渐转向排外和民族主义,特别是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尽管在胡志明时代,中越关系非常密切,中国对越南的支持对其抵抗外来侵略至关重要,但到了黎笋时期,这种友好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朱文晋的华裔身份,在这种新的政治氛围中变得尤为敏感和复杂。黎笋对他的不信任逐渐公开化,尽管朱文晋在军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黎笋仍寻找机会削弱他的权力。首先是取消了朱文晋主导建立的自治区,接着在1976年的越共四大会议上,以年龄为由强行让他退休,尽管他当时年仅65岁,而黎笋自己比他还要年长。

朱文晋退休后,被迫远离了政治中心,生活在河内的家中,几乎被排挤到国家政治生活的边缘。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爆发前夕,黎笋以未披露的理由将他软禁于胡志明市一家医院内,严重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在那里,朱文晋被剥夺了基本的活动权利,甚至连楼都不允许下。这段时间里,朱文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到了1984年,朱文晋在胡志明市的医院中病逝,终年75岁。他的去世对越南人民军以及整个华侨社群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但遗憾的是,越南官方对他的去世反应冷淡,长时间内没有为他举行适当的纪念仪式,也未能公正地评价他对国家的贡献。这一切反映了当时政治力量对历史人物的影响力如何深远及其对个人命运的控制。

朱文晋

朱文晋作为越南唯一的华人将军,他为越南人民军赢得了荣耀,也在动荡的历史洪流中保持了原则和尊严。他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应坚持追求真理和正义,勇敢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朱文晋虽已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和成就仍激励着每一个追求理想的人。

参考资料:

《越南人民军上将朱文晋》,成功网;

《论广西籍越南华侨华人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陈峥、丁静洁,《广西地方志》2023.6;

《越南华侨华人抗日斗争的特征及贡献》,向大有,《八桂侨刊》2015年第4期;

0 阅读:0
史在没有弦

史在没有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