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思翰:支持康熙撤藩三臣之一,4子均成朝廷重臣,孙女被封皇后

方正刚不毅 2025-02-14 17:17:26

平南王尚可喜,征战数十年至康熙时已老病,遂将藩务交长子尚之信。尚之信残暴,尚可喜无奈。康熙十二年,尚可喜上书请归辽东养老,留尚之信镇守广东。

康熙正筹谋撤藩,得尚可喜奏疏后大喜,欲借此良机实施削藩计划。

不久,平西王吴三桂与靖南王耿精忠亦请撤藩,康熙令议政大臣商议。大臣们赞同撤尚可喜、耿精忠之藩,但对撤吴三桂之藩支持不足。

仅三人真正赞同康熙裁撤三藩而非两藩的决定。

兵部尚书纳兰明珠,身居要职,掌管全国兵事,以其才智与谋略著称,为国家军事重臣,负责军队调度与防卫,地位显赫。

刑部尚书莫洛,掌管全国刑狱事务,位高权重,职责重大,负责审理重大案件,监督司法执行,确保法律公正实施。

本文主角为户部尚书米思翰。

康熙复召大臣廷议,会上唯米思翰三人固守三藩同撤之策。见此三位尚书坚决拥戴,康熙遂决意实施撤藩。

米思翰支持康熙撤藩,成为少数获赞赏的臣子。若长寿,入阁拜相可期,如兵部尚书纳兰明珠与刑部尚书莫洛,均在康熙年间因支持撤藩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

米思翰于康熙十三年病逝,终年43岁,正处建功立业之期。

米思翰虽逝,但康熙的念怀使沙济富察氏在康熙朝转折,由将门变勋贵。其四子皆成康熙重臣,孙辈更显赫,出皇后及郡王。

【出身将门之家】

米思翰出身沙济富察氏,因祖上居沙济得名。乾隆的哲悯皇贵妃虽亦富察氏,但居噶哈里,故称噶哈里富察氏,其族望不及沙济富察氏。

沙济富察氏族于太祖皇帝时期已显赫,因诞出太祖第二位大妃富察衮代。此女身份尊贵,为沙济富察氏增添了无限荣耀。

衮代与米思翰同祖檀都,但分属不同支系。衮代乃檀都长子哈礼之后,伴太祖二十载,育二子一女皆不幸。其兄弟五人皆被李成梁杀,故哈礼一支在大清不显,侄孙女仅为索尼妾。

德云珠(米思翰)一族有异,其子旺吉努率族人归顺太祖,因此被赐予佐领之职。

旺吉努逝世后,长子万吉哈继任佐领之职。

万吉哈逝后,哈什屯继佐领职,获太宗擢礼部参政。崇德年间,他征战瓦尔喀部、锦州等,立功众多。顺治帝即位,擢其为内大臣,晋一等轻车都尉加一云骑尉。顺治八年,再晋一等男爵。康熙二年,病逝。

因受太宗皇帝重视且拥有世职承袭权,哈什屯获得了迎娶红带子觉罗氏的资格。

红带子觉罗氏乃清朝皇室旁系后裔,源自努尔哈赤父塔克世一族,其叔伯兄弟及子孙后代亦同属此列,均被视为红带子觉罗氏。

哈什屯一女,即米思翰之姐妹,嫁予辅国公、领侍卫内大臣班布尔善为继福晋,班布尔善乃太祖皇六子塔拜之子,因附鳌拜党羽被诛。

此外,米思翰的两姑姑均嫁入红带子觉罗氏一族。

沙济富察氏族(旺吉努分支)在大清已有较高地位,但仍逊于弘毅公家族(额亦都后裔)与赫舍里氏家族(索尼分支)。

米思翰为父哈什屯嫡妻觉罗氏所生的嫡长子,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有共同先祖。

【得康熙帝器重】

康熙四年,米思翰于父哈什屯逝世后承袭世职,并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

熟知清史者皆知,康熙帝时虽已登基,然年幼未亲政,实权握于四位辅政大臣之手。彼等欲索假尚方宝物,遭米思翰坚决回绝。

米思翰因清正不阿,得罪了四位辅政大臣,然他并未因此退缩,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立场与原则。

年幼康熙帝赏识此举,康熙六年亲政(非完全)后,授米思翰礼部侍郎。康熙八年除鳌拜,米思翰升任户部尚书,并列入议政大臣。

米思翰获康熙器重并非偶然,其背后有因。

康熙六年至八年,康熙逐步亲政,为稳固皇位,他着手培养自己的势力。势力来源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外戚力量,包括生母孝康章皇后所属的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佟图赖分支)及发妻孝诚仁皇后母族赫舍里氏,两大家族背景深厚。

顺治帝八子中,仅四子成年,除康熙外,有次子福全、五子常宁、七子隆禧。康熙六年封福全为和硕裕亲王,八年封常宁为和硕恭亲王,十三年封隆禧为和硕纯亲王。

三是朝中大臣纳兰明珠与米思翰,于此时获得康熙的信任与重用。

康熙八年至十二年,米思翰仅是康熙众多臣子之一;至十二年,他因坚决支持裁撤三藩,成为康熙重要助手,遂有前述转变。

康熙决心裁撤三藩,令群臣议讨伐之策。文官与武官意见分歧:文官持己见,武官亦有其主张,双方各抒己见,未能统一。

文官主张,大清目前初定未稳,此时不宜兴兵出战。

武官认为,扑灭这场野火势在必行。

满汉官员间出现了分歧:各自持有不同意见。

汉官建议,从邻近州府调遣兵力以应对。

满官认为,州府驻军兵力匮乏,难以满足需求。

当众人各抒己见之际,米思翰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敌军兵临城下,出兵抵御合乎情理。州府兵力难以制胜,宜调八旗精兵合围歼灭,杜绝后患。军需庞大,内外共济,足供十年,我愿负责筹措三军物资。

米思翰的谏言促使康熙坚定了发兵之意。

米思翰再奏康熙密折,建议处死叛臣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断其念想,振朝臣信心。八旗兵马可借此士气剿灭叛贼。出兵时,王公贝勒等可为佐领,与披甲共战,彰显八旗军威。

康熙高度赞同米思翰的意见,对他深表钦佩,说道:“你我所想不谋而合。”

三藩之乱期间,米思翰勤勉筹粮,获康熙赞许,加封太子太保。本有望入阁拜相,但康熙十三年末,他因过劳卒于任上,年仅43岁。

康熙对米思翰之逝深感惋惜,遂下旨厚葬,并赐予谥号“敏果”。

自旺吉努归顺太祖起,米思翰家四代尽忠朝廷。他虽43岁病逝,却留四子皆入仕为朝廷重臣,将家族由将门转变为勋贵世家。

【米思翰四子】

长子马斯喀生于顺治九年前,至米思翰1674年去世时已至少23岁,可入仕,被授予侍卫兼佐领。康熙二十七年,马斯喀被授武备院卿。

康熙二十八年,马斯喀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旋升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兼管火器营。三十五年,随康熙亲征准噶尔,领镶黄旗鸟枪营,于拖诺山被授平北大将军,率军至巴颜乌阑。

马斯喀与西路军统帅费扬古会合后,于昭莫多战役中重创噶尔丹,取得大胜。

因此,马斯喀被任命为议政大臣。他凭借自身能力获得此职,此决定体现了对其才能的认可,确保他在政府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康熙三十六年,马斯喀因追敌迟缓被夺官,但仍保留内务府总管及佐领衔。康熙四十一年,授其镶白旗蒙古都统。四十三年,马斯喀病逝,康熙遣皇子奠祭,并赠谥“襄贞”。

马齐为米思翰四子,仕途最顺,唯一入阁拜相。康熙八年,18岁的马齐任工部员外郎;二十一年擢升为郎中;二十三年成内阁侍读学士,次年晋升山西布政使。

康熙三十七年,即1698年,48岁的马齐获康熙帝任命,成为武英殿大学士,正式进入内阁并担任宰相一职。

马齐康熙四十八年因拥立胤禩为太子被革大学士,并牵连三弟马武、四弟李荣保及族人。两年后,他再度崛起,康熙五十五年重获武英殿大学士之职。

康熙六十一年,帝崩逝次日,马齐与胤祥、胤禩、隆科多四人即被委以重任,共同担任总理事务大臣之职。

雍正帝于十三年驾崩后,马齐随即被令致仕。

乾隆四年,他去世,享年88岁。乾隆帝追授其一等伯爵位,并令其入祀贤良祠。

三子马武在米思翰诸子中较为低调,仍为重臣。历任侍卫至一等,康熙四十三年任镶白旗汉军副都统,五十年为内务府总管,六十一年升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

雍正帝即位后,马武继续受重用,于雍正四年被任为册封和硕怡亲王副使。

这一年,马武逝世,雍正帝赐予其三等轻车都尉之职。

李荣保,米思翰幼子,承袭祖父哈什屯一等男及云骑尉世职,曾任察哈尔总管,康熙五十一年被革职未复。后因其女,追封一等公;因其子,获谥“庄悫”,成米思翰四子中最有福者。

【孙女封皇后,孙儿赠郡王衔】

康熙末至雍正初,沙济富察氏(旺吉努支)成为显赫勋贵,地位崇高。李荣保妻为觉罗氏,大学士马齐女嫁康熙十二子胤祹为嫡妻,米思翰一女亦嫁头等侍卫觉罗·山齐海。

雍正帝怎会不充分利用如此显赫的家族?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定会被巧妙运用。

雍正四年,雍正帝将沙济富察氏,即李荣保之女,指为四阿哥弘历嫡福晋。李荣保另一女,则被指婚给太宗十子韬塞之孙萨喇善。

了解清史者皆知,雍正元年,雍正帝已秘立弘历为皇储,此举既为选弘历嫡福晋,亦为大清择母仪天下之皇后,即孝贤皇后。

孝贤皇后婚后于雍正朝为弘历诞下两女一子,其中子永琏备受雍正帝喜爱,亲赐其名,因他可能成为未来君主。

雍正帝逝后,孝贤皇后主掌后宫,乾隆秘密册立嫡长子永琏为皇储。

永琏9岁夭折,孝贤皇后所生的嫡次子永琮2岁亦亡,而孝贤皇后亦于乾隆十三年离世。

孝贤皇后虽早逝,乾隆却未薄待沙济富察氏,反更器重该族。

富察傅清,李荣保次子,曾任驻藏大臣(都统衔),乾隆十五年为国捐躯,获谥“襄烈”。

富察傅恒,李荣保第九子,27岁入阁为相,领班军机大臣,因战功封一等忠勇公。娶纳兰明珠曾孙女叶赫那拉氏。康熙三十五年卒,入贤良祠。嘉庆元年赠郡王衔,配享太庙。

傅恒四子皆官至重臣。

长子福灵安娶多罗格格,成多罗额驸,官至副都统、总兵官。康熙三十二年,他英年早逝,获封云骑尉世职。

福隆安,乾隆次子,娶和嘉公主,封和硕额驸,任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袭一等忠勇公爵。其子丰绅济伦受乾隆宠爱,袭一等公爵,娶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

福康安,幼与皇子同长,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嘉勇忠锐公,乾隆六十年晋贝子,后追封嘉勇郡王,乃大清唯一非宗室封王者。因此,傅恒赠郡王衔,父子均配享太庙。

福长安,傅恒独庶子,官至尚书,封一等侯。

傅恒之女,其一适乾隆第十一子永瑆,为成亲王嫡福晋;其二适和硕睿亲王淳颖,亦为其嫡福晋。

除此之外,米思翰的众多孙辈与曾孙辈亦多入仕建功。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沙济富察氏旺吉努支系已显赫非常,关键在于四代人的努力。

米思翰力挺康熙决策,主张撤销藩镇,以稳固朝纲。其立场坚定,逻辑清晰,旨在强化中央集权,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马齐历任三朝,成就显赫,终得入阁拜相,成为朝廷重臣,权倾一时。

孝贤皇后,乾隆帝一生缅怀之人。她以其贤德,深得乾隆敬重,其逝去后,乾隆常怀念,情感历久弥深。

傅恒入阁拜相,育有四子,皆成就斐然,位至重臣,建功立业。

0 阅读:22
方正刚不毅

方正刚不毅

方正刚不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