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放疗是现代放疗技术的基础,也是一直追求的目标,但要做到精确二字,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到,图像引导放疗技术是精准放疗的重要部分。放疗期间根据实际需求重新做定位CT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简单来说放疗计划的制订完全基于定位CT,而实际放疗时能不能和放疗计划制作的图像吻合才是最重要的,吻合得越好,说明越精确。治疗期间会拍验证CT,当验证CT与定位 CT 差距明显时,就是吻合得不好,就需要重新做定位CT(又叫改野定位CT),制订新的放疗计划,使以后的放疗能够和新的放疗计划相吻合。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因:
(1)肿瘤明显缩小:治疗期间,经过数次的放射治疗,肿瘤病灶会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原发病灶越大,治疗后缩小的范围相对也越大。随着肿缩小,周围的正常组织位置相应就会改变,进入原来是肿瘤的区域。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放疗计划进行治疗,放疗照射区域内就卷入很多的正常组织,会增加正常组织的受照射范围,加重损伤。

(2)盆腔器官过度移动:体内器官一直在移动,只是保持相对位置不变。举个例子,伸出右手握拳,拳头就像子宫宫体,手腕和前臂对应宫颈和阴道,固定手肘时,手腕和前臂基本不动,而我们的拳头却可以前后左右随意摆动。宫体在盆腔内也是如此,更容易前后摆动,定位CT仅能拍到某一时刻的位置,不能代表宫体不摆动。憋尿的目的之一也是让膀胱充盈到大致相同的程度,从而减少宫体的摆动范围。
另外肠道游走在腹盆腔内,可能某一时刻就偏偏掉入病灶附近区域将病灶推出照射区域;并且肠道过度充盈,尤其是便秘几天或者胀气明显的情况肠管明显扩张,也会把宫体,甚至宫颈病灶推出照射区域。所以,器官的移动幅度过大,既可能使病灶漏到放疗靶区之外,没有受到应有的照射,又可能造成正常组织被过度照射,需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实时的验证CT和质量控制就非常重要了。
(3)体位重复不佳:每次做放疗都要对着体表标记线来摆位再扣上模具,这并不能完全避免模具下的身体变化,体表标记所处的皮肤位置重复到定位时的位置,而皮下的脂肪、肌肉以及更深处的靶区位置则可能重复不准。特别对于过胖的人群,皮肤相对松弛,躺下后身上的肉会垂下来,但并不会每次都垂得一样、这样就降低了摆位精度,自然拍出来的验证CT与定位CT的重复度也会降低。另外,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体重减轻,也会进行性地改变靶区和体表标记的相对位置。还有个别情况,如疼痛明显、摆位不配合的时候体位的重复性会更差。所以建议定位时穿着宽松舒适的内衣裤,放松躺于定位床,不要紧绷身体,以后每次放疗都处于一个放松状态,尽量保持一致。

当然除了这几种常见原因,还有其他导致重复性差、吻合程度不好的原因如果发现了并且无法通过实时调整来改善的话,就必须重新做定位CT进行改野了,这都是为了保证放疗的精准进行,提高肿瘤控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