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徐向前突然调离前线,5年未打一仗,解放时才知毛主席高明

水绿看历史 2023-02-11 05:30:02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9月27日下午,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正在举行一项意义非凡的仪式——授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自此,中共十大元帅也就正式确立了下来。

在这十大元帅中,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重要人才,包括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等,但在其中,有一位元帅的身份却十分特殊,他就是“布衣元帅”——徐向前。

徐向前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其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也是唯一一位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然而抗战时期,原本正在前线作战的徐向前突然被调出前线,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都没再指挥前线作战。

那么,脱离前线的徐向前都在干什么?把他调离前线的毛主席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徐向前的早年生活

1901年11月8日,在山西五台永安村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徐向前出生了。

那个时代的中国,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乱”,从上到下,老百姓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

徐向前也不例外,或许是家庭贫困的原因,徐向前从小便深刻认识到国家命运之于个人的重要性,幼小的心灵早早埋下了一颗叫“救国救民”的种子。

1919年,18岁的徐向前考入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新兴的进步思想,参加了五四运动等一系列进步活动,马列主义的甘泉灌溉了一颗迷茫的心。

于是在毕业后,他不满足于只当一名小学教师,转而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学校里,徐向前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军事课程,也展现了其在军事领域惊人的天赋与勤奋,由于成绩优异,他顺利毕业。

在毕业后,徐向前等一批人被分配到了北方的国民革命军中,就在其以为自己能够大展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之时,却发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还要残酷。

徐向前所在的国民革命二军原属于冯玉祥系的一支军队,即使在被击倒后归入国民党的军队,但实际上仍是一股子军阀军队的做派。

在黄埔军校中学习了一系列军事理论的徐向前来到这支队伍之后才发现,这支所谓的军队却没有一丝军队的做派,反而是抢夺百姓的口粮、贪污、懒散、队中各派斗争此起彼伏,徐向前傻眼了。

事已至此,徐向前也只好继续待在队伍中,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改变现状。然而这种溃烂到骨子里的作风岂是一个人所能改变的。

不仅如此,在军长丘维竣的“瞎指挥”下,整个军队在一次作战中被狠狠打击,四散奔逃。

这段经历带给徐向前的也不只是痛苦与无奈,在这段时间的四处行军中,徐向前见识到了百姓在军阀统治下所过的黑暗生活,也见识到了所谓的军阀混战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之徒为了自己的利益干的“龌龊事”。

这些都不是他心中真正能够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办法,真正的办法,他仍在不断地寻找中。

离开国民革命二军后,许多昔日的好友想要给其介绍到北方军阀部队中去任职,都被徐向前所拒绝了。

这种脏水他实在是不愿意淌第二次了,就在其迷茫无措之时,他来到了武汉,事情出现了转机。

来到武汉的徐向前,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打到军阀”等的游行集会,街上是数不尽的进步青年,他们高呼着马列主义的进步思想,高谈阔论着当前的时局,这是他在队伍中从未见过的,他的心头燃烧起了一簇火苗。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共产主义,徐向前买来了许多关于马列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并与其认识的相关好友共同讨论了共产主义思想,在不断地思虑之下,他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张发奎对九江地区的共产党员进行了无情的驱逐,这导致徐向前只好前往上海地区寻找党组织。

在上海,他被中央党组织任命前往广州组织工人武装起义,虽然最终起义失败,但徐向前优秀的组织与军事作战才能已经开始大放异彩。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徐向前正式在中共开始了其革命军事生涯。

多次被重用,徐向前“开挂”经历的背后

1929年6月11日,彼时徐向前被党中央派遣前往鄂东北第31师任职,在师长吴光浩不幸牺牲后,徐向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第31师的师长。

在带领31师作战期间,徐向前多次粉碎了包括“罗霖会剿”“鄂豫会剿”“徐夏会剿”的局面,取得了多次重大作战成功。

也正是在一次次作战中,徐向前的军事天赋尽显无疑。1929年底,徐向前被任命为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委主席,在之前多次的作战实践经验中,徐向前总结开创出了一种新的作战招式——游击战术。

在其编创的《军事问题议案》中,徐向前将自己独创的游击战术概括为“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16个字。

而十分巧的是,这16个字与毛泽东总结的游击战术十分相似。不仅如此,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徐向前的游击战术也与毛泽东出奇的相似,几乎可以说就是毛泽东游击战术的“详细版”。

但彼时的徐向前并不知道毛泽东的这一军事作战计划,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实际上,或许也正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在徐向前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曾经不止一次地重用过徐向前。

1931年1月,红一方面军与红15方面军在中央军委的整理下合并成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担任总指挥。

在徐向前担任总指挥期间,红四方面军获得了“反六路围攻”作战的重大胜利,特别是在金家寨、鹅毛岭、双桥镇等一系列作战计划成功之后,红四方面军的名声可以说是彻底打响了。

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自然是寝食难安,于是他亲自指挥下令对鄂豫皖地区展开激烈的围剿。

在长征归来后,徐向前所在的部队虽已损失惨重,但毛泽东对徐向前说道:“留着鸡不怕没蛋下,你呀,就是那只母鸡”,足见此时徐向前受器重的程度。

1937年7月7日,正是“七七事变”的节点,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打响。此时的徐向前,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九军队的副师长。

在这期间,徐向前与刘伯承和邓小平三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三人在指挥作战方面大放异彩,成为当时三大主力师之中最强的存在。

其多次率军给予日军极大的打击,其中在太原保卫战中还击毁日军24架飞机,给了前线战场极大的帮助。

在参与领导晋东南根据地游击战争过程中,徐向前与刘伯承、邓小平等人开展了全新的游击战术以此来面对新的作战环境。

在以往的游击战术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山区作战与平原作战的区别点。在以往的山区作战中,游击的战术所需要的隐蔽场所是相对较多的,但是面对此时的平原地区,游击战士们应该往哪里去躲避呢?

徐向前在《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一文中明确提到了这一点,关于平原地区的游击战术,可以采用“人山”战术,将广大人民推动到抗日战争这一战线上,这便是最好的“大山”。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徐向前的这一战术是十分准确且一阵见血的,以人民为背靠的大山下,八路军战士们屡屡获胜,打得敌人一时之间十分迷茫。

然而在1940年6月份,徐向前却由于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前线,回到延安地区,这一待,就是五年之久。

彼时的徐向前在前线与刘伯承、邓小平二人的配合可以说是十分默契的,三人指挥的战役往往都是以胜利告终。

如果三人能够继续配合下去,对于当时晋东南根据地的游击战争是十分有利的,那么毛泽东为何要将徐向前突然调走呢?

事实上,刘邓徐三人的配合虽然是极好的组合,但在当时军事指挥人才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一种浪费人才的配置。

不仅会让徐向前个人指挥能力无法完全展现出来,更是让原本两个人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硬生生提到了三个人,大大降低了办事的效率。

最初徐向前是要被调去另一支前往河南的军队的,但由于此时徐向前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无法负担其进行长时间的行军跋涉。

于是徐向前就这样被调离了出去,这也有了其之后做出的种种功绩,若是仍将其留在晋东南游击部队,是断然不可能实现的。

离开前线后,徐向前来到了延安地区安心养病,虽然在这五年时间内,徐向前没有再上过前线杀敌,但他在后方做出的贡献,却仍是不可估量的。

1942年,徐向前奉命前往陕甘宁根据地,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这个参谋长并不是向以往那般领兵打仗的,其主要任务是推进生产,做好后方基本的粮食器具供应。在短暂的失落之后,徐向前冷静的分析起眼前的状况。

在实地的考察与缜密的推断之下,徐向前很快便制定出了一套关于陕甘宁与晋西北地区的生产建设方针:将机关人员下放到生产岗位做实事,同时让主力部队开始生产工作。

果不其然,在徐向前的部署下,陕甘宁与晋西北地区的农民革命军开始大搞生产,不仅保证了部队的基本需求,同时还没有丧失战斗力,并且在徐向前的领导下成为了日后逼退胡宗南部队的一大主力。

在解放战争期间,徐向前更是发挥其“越是硬仗越向前”的作风,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临汾之战期间,尽管徐向前当时的身体仍处于大病初愈的阶段,但他仍然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坚持长途跋涉,全面调查了战争中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与敌我双方的力量等。

由于当时我军武器装备以及相关设施较差,相对于敌军精密的设备与固若金汤般的防守,徐向前提出了“边打边建”的作战方针。同时狠抓士兵的训练,以弥补作战工具的落后。

在徐向前的带领下,临汾之战历经72天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毛泽东评价道:“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重大胜利”。

在这之后,徐向前又先后带领了兵团取得了晋中、太原等战役的胜利,极大地丰富了我军的作战经验,对后世的军事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戎马一生,与民为亲的“布衣元帅”徐向前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徐向前被正式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但由于长期的重负,加上一直未能得到良好的休养,徐向前的身体一直都是不太好的状态,甚至连开国大典都未能参加,这也是徐向前生前的一大遗憾。

徐向前虽然是个带兵打仗的武将,但其人却是十分低调谦和,与民为亲,从不乱摆架子,被人们成为“布衣元帅”也有这一原因在。

1955年,徐向前得知自己的名字在开国十大元帅之内时,却并不是常人所想的那般欣喜若狂,反而是辗转反侧,半宿没睡。

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向毛主席寄出信件,坦言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元帅的职位有没有是没所谓的。可见其从不居功自傲,永远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生活中的徐向前也是这般,不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自己的子女,徐向前始终告诫他们应该保持谦逊,不应沉湎在过往的荣誉之中,要时刻向前看。他坦言:“不能靠父母铺路,要走自己的路。”

女儿换了一套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徐向前立马告诫其不要搞“不正之分”,侄子想要走后门拜托他找找关系,他直言:“不能破这个例!”

身边工作人员有不解他这一行为的,徐向前也告诉他们一句话:“我们是共产党员,任何行动都不能搞特殊化。”

19世纪80年代,徐向前听说大别山区的人民仍然过的十分困苦,当即感到十分愧对当地百姓。

他不仅向中央递交了许多报告,给出了许多十分有实用价值的建议,同时也将这件事时刻记挂在心中。

甚至在他85岁生日之际,他仍然想着大别山区七口之家只有六个碗这件事,坚决不为自己过生日。直到弥留之际,还在挂念着大别山区人民的生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徐老的高风亮节之举,让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敬佩。

1990年10月,徐向前病逝,享年89岁。世人不会忘记这位“布衣元帅”,其精神永存!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4

水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