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阎锡山去世前,为何留下奇怪遗言:我死后你们不要放声大哭

青春诗行无悔 2025-01-10 14:29:34

1960年阎锡山在台湾去世,他曾经统治山西长达38年,被称为山西的“土皇帝”,到了台湾也是位高权重的国民党元老,曾被蒋介石任命为“行政院长”。

按理说这样的大人物去世的时候,葬礼都会风光大办,家人们会放声大哭,表示哀悼。

可是阎锡山的葬礼却办的并不怎么体面,规模与其他国民党元老相比十分有限。

尤其奇怪是,葬礼根本就听不到哭声,因为阎锡山临终时曾留下遗言,让家人在自己死后不要放声大哭。

对于阎锡山这样的身份来说,这种种情况都显得十分奇怪,其中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原因?

军阀中的奇人

在中国旧时代的风云人物中,阎锡山可谓是一种奇特的存在。

几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过许多军阀,几乎每一位军阀都有那么一两件广为人知的事情,让其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例如张作霖带兵打了两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建立西北军并成立大刀队,李宗仁带兵打赢台儿庄战役等等。

而提起阎锡山这个人,很难想到他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旧时代称霸山西长达38年,从清朝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比任何一个军阀割据一方的时间都要长,被称为山西的土皇帝。

那么阎锡山有什么深藏不露的过人之处,能够如此长久地称王称霸呢?一言以蔽之:投机倒把,玩弄权术,左右逢源,奉行中庸。

在旧中国的各个军阀中,阎锡山这个“土皇帝”是做得最轻松,而且时间最久的一个,从上位到掌权,其中过程无不透着极致的精明。

1883年,阎锡山在山西出生,父亲是家乡的一个小地主,凭借土地带来的财富不断经商,源源不断的收入让一家人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阎锡山本来不叫“锡山”,成长过程中一直叫小名“万喜”。

后来家道中落,父亲让他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去奔前途,左思右想感觉将来的堂堂军官被人叫作“万喜”多多少少与身份不符,于是请算命先生为他算卦起名,先生说他命里缺“金”,于是为他起名为“锡山”。

有了像样的名字之后,阎锡山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考入了山西武备学堂,又被保送到日本就读军校,在日本认识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以革命者的身份开始暗中参加革命活动。

回国后他在山西军队中担任职务,辛亥革命的爆发让他迎来了人生中最光荣的时刻,他带领部下和清军浴血奋战,使得清军在伤亡惨重之后还是没能成功镇压山西的革命。

阎锡山因此也成为了推翻满清王朝的功臣,凭借军功在山西拥有了显赫的地位。

之所以辛亥革命是阎锡山最光荣的时刻,因为这是他少有的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而换来地位晋升的时候,此后的多年时间里,阎锡山的整个上位之路,完全是凭借在政治斗争中玩弄权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成为了大总统,起初袁世凯对阎锡山并没有多少好感,根本不同意他做山西都督,阎锡山为了讨好袁世凯,就拥护袁世凯“定都北京”的主张。

袁世凯十分高兴,就让他做了山西都督,阎锡山就这样靠讨好高层而成为了“山西王”。

后来袁世凯想要称帝,阎锡山就马上通电表示支持,并且还送来了资金表示支持,哄得袁世凯十分高兴。

阎锡山这一切行为完全是逢场作戏,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住自己在山西的地位,后来袁世凯称帝失败,身死国灭,阎锡山又改口拥护共和,开启了自己的新一轮的玩弄权术。

在后来的中华大地上,先后发生了两次直奉战争、中原大战,基本是革命军和各路军阀之间的混战,每次战争中,交战双方都会派人来拉拢阎锡山。

每当这时阎锡山都会把中庸之道发挥到极致,对双方都表示名义上的支持,但是却又都不出兵援助,两边都不得罪,结果谁都拿他没办法,他也能顺利继续当自己的山西“土皇帝”。

他曾经向他透露过自己的处世之道:“想反对左,不一定非要站在右边,想反对右,不一定要站在左边。”

他的理念非常明确,那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尽量站在中间。

甚至到了抗战时期,他依然在玩弄这种手段,日军派人去拉拢他,他既不答应日本人的要求,也不出兵抗日,在日军、国军、八路军之间尽量都不得罪,心安理得地守好自己的山西地盘。

后来日军进犯山西,他无可奈何才被动抵抗,扛着一个“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头衔,不断向蒋介石和八路军求助,更加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和解放战争的爆发,阎锡山这个“土皇帝”也逐渐走向了穷途末路。

山西王失势,携重金赴台

1949年随着解放军的连连胜利,国民党大势已去,山西太原也在3月份面临解放,这时阎锡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多么想继续留在山西做自己的土皇帝,现实情况又不允许,于是他在万般不舍之下,还是选择了逃走。

3月29日,阎锡山收拾了行李,准备逃往南京,可是对外依然宣称只是到南京开会,他想稳住自己手下的部队,让他们留下来做最后的抵抗,为了避免引起人的注意,他甚至连挚爱之人都狠心抛弃。

阎锡山有一个堂妹叫阎慧卿,比阎锡山小27岁,对阎锡山十分崇敬,一直留在身边照顾阎锡山的生活起居,阎锡山也对这个堂妹十分喜爱,两个人的感情十分深厚,可即便如此,阎锡山在逃跑时还是狠心把阎慧卿抛弃。

当时阎慧卿本来是想跟着阎锡山走的,因为阎锡山去哪里她就想跟到哪里,可是阎锡山对她说:“我是去南京开会,没多久就回来,你就别一起去了。”

阎慧卿对阎锡山的话深信不疑,就这样留了下来,后来太原解放,阎慧卿这才感觉自己被堂哥骗了,她伤心至极地服毒自尽,留下遗言:“一别永决,来生再见。”

阎锡山带着少量部下跑到了南京,此时的他成为了光杆司令,蒋介石对他再也没有了忌惮,但碍于情面还是客客气气地给他做了一番安排,让他出任行政院长,给足了他面子。

后来南京解放,解放军继续南下,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便逃往台湾,而阎锡山作为国民党要员,也随之乘坐飞机前往台湾。

在他乘坐的飞机上,还有他的随行人员,以及一帮国民党的官员和家眷,本来飞机最多能搭载24人,可是起飞之前,上面乘坐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24,飞机无法起飞,飞行员和乘客们都心急如焚。

飞机上的其他人都基本上没有带什么行李,也没有带什么随行人员,而只有阎锡山带了两大箱黄金和几名随行人员。

在飞机上阎锡山的官职最大,大家都纷纷请他拿主意应该怎么办,阎锡山自己带了最多的人和物品,不好意思让别人下飞机,只好让自己的几名随行人员下飞机,飞机这才能够顺利起飞。

阎锡山所带的两大箱黄金是一笔巨大的财物,就连最后的逃亡时刻他都在为自己今后的生活而算计。

到了台湾后,阎锡山先是继续在行政机构担任要职,曾经一度想要和蒋介石政权。

但是在台湾的一亩三分地,蒋介石最忌讳的就是有别人和他争夺权力,凡是出现他都会不遗余力打压,随后他把阎锡山撤职,从此以后阎锡山淡出国民党的权力中心。

他被安排住在一个连公路和电都没有的乡下,生活非常寡淡,这时候他带来的两大箱金条发挥了作用,他用金条换钱盖了几间房屋,供自己和随行人员居住,晚年写诗练书法,过得平淡而惬意。

很长一段时间内阎锡山都几乎被人们遗忘,直到他去世的消息传出,他才又回到人们的视野

让家人不要放声大哭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湾去世,终年77岁,临终之时他把家人都叫到身边,留下了七条遗言,其中一条非常特殊,那就是他要求自己死后,家人不许放声大哭。

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猜测的有两个原因,第一,阎锡山觉得自己一生中没有什么功绩,出于羞愧他不允许家人为他放声大哭。

第二个原因是,他担心家人放声大哭会引起蒋介石的注意,从而使得蒋介石出于对他的报复而伤害他的家人。

虽然阎锡山晚年已经没有什么权力,和蒋介石也已经很少有往来,但是在蒋介石的心中,依然对阎锡山心存芥蒂,甚至可以说蒋介石对阎锡山一直有一种憎恨。

当年阎锡山统治山西的时候,曾经多次和蒋介石作对,尤其是在中原大战的时候,更是联合冯玉祥、李宗仁一起和蒋介石对着干,让蒋介石对他既憎恨又忌惮。

即使后来阎锡山在形式上让山西归入了蒋介石南京政府的管辖,但实际上山西的军政大权依然在阎锡山的手中,对于蒋介石下达的命令,阎锡山是想遵守就遵守,不想遵守就搁置一边,经常把蒋介石搞得十分生气又不好发火。

而到了台湾,阎锡山又和蒋介石政权,这彻底触怒了蒋介石,直接将他撤职,让他离开了国民党的权力中心。

结语

因为阎锡山多次和蒋介石作对,蒋介石不免怀恨在心,所以在阎锡山死后,其势力彻底被瓦解,蒋介石完全可以把对阎锡山的报复心理发泄在其家人身上。

所以阎锡山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尽可能让家人保持低调,就连自己去世的时候,都让家人不要放声大哭。

1 阅读:65
青春诗行无悔

青春诗行无悔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