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行近亲结婚,却为何没有出现大量的畸形儿?原因很简单

温史司 2020-09-30 17:39:34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封建社会里近亲结婚似乎是尤为常见的现象,不仅如此,皇室宗族更是喜欢用血缘的纽带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诚然,这的确是一种饶有成效的政治手段,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近亲结婚的方式是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育和发展的。因为近亲结婚父母双方拥有类似的基因,所以孩子出生之后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遗传疾病。

可是事实上,封建社会里近亲结婚却没有出现大量的畸形儿,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律规定了不能同宗结婚,这也就意味着表哥表妹是可以结亲的,但是堂兄堂妹就不可以了。但是当婚姻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连表亲结婚也被禁止了。

比如在《唐律疏议》中就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同姓和辈分不同的表亲结婚,男女双方都要收到仗刑。最后还要在政府的介入之下离婚。《宋刑统》中也是白纸黑字写明了有亲属关系的适龄男女不可以结婚。明朝法律亦然。

一般而言,同宗结婚的情况被发现之后还需要接受法律的惩罚。不过也有特殊的例子,汉惠帝刘盈和张嫣以及孙休和自己的外甥女都是同宗结婚。不过他们的婚姻是为政治而服务的,所以这背后牵扯到的就不是简单的伦理问题了。

其次,近“亲”之“亲”实则不“亲”。

因为封建社会的男子一般都是三妻四妾,所以他们的子女也特别多。经过几代的发展之后,原本是夫妻二人之间的小家庭也会繁衍成枝繁叶茂的大家庭。所以有很多"近亲"结婚的男女实际上也只是沾亲带故罢了,不见得真的有很亲密的家庭核心成员关系。所以"近亲"结婚在古代虽然很常见,但是也没有出现大量的畸形儿。

最后,我国古代人口基数很大,所以哪怕出现了一些畸形儿,也会被自然淘汰。有的畸形儿甚至都活不到成年就已经因为各种遗传疾病夭折了,所以更别提结婚生子了。因此也就不存在人口素质大幅下降的情况了。

但是为什么在公众的印象中,古代近亲结婚就一定会出现畸形儿呢?这其实只是一个放大效应,因为那些著名的例子流传度较高,这样也就导致人们有了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近亲结婚是很少的,而且出生的畸形儿的比例更小。

近亲结婚只是一个特定时期发生的特定的历史现象,所以它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这种现象不可能存在太久。也就是说,人们是可以通过婚姻制度和传统婚俗的变化来窥探社会的变化。

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民国的《婚姻法》里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较为文明的婚姻形态。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亲属编》,一夫一妻制度和近亲不能结婚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女性的权利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和提高。

0 阅读:17

温史司

简介:还原历史最真实的一面,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