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酸甜苦辣都是成长,男孩也并不比女孩儿差,教育男孩更要善于发现优势,只要肯花时间多陪陪他们,就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春节走亲戚那几天,来到一个多年没见面的好友家里,曾经我们是儿时玩得特别好的铁闺蜜
大学毕业后,大家有了各自不同的工作需求、不同的生活居住地,虽然平时的联系不似儿时那般频繁,但深厚的友谊依旧不变
一晃很多年过去,朋友的儿子文文都13岁已经上初中了
初次见面,文文正在低头打游戏,见到有客人来了,礼貌性地抬头说了声“阿姨好”,然后又继续低头打游戏
聊天期间,我观察到,朋友十句话里有至少6句话是吐槽文文的
一会让倒水、一会让洗水果、一会又让把地扫一扫
经历过三、四次的不间断唠叨指挥,文文不耐烦地怒怼道:
“你自己没长手,干嘛什么事情都要喊我”
这句话当下就把朋友激怒了,她声嘶力竭地喊着“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而我,也在毫无预兆情况下被朋友的声音吓了一跳,当时还吐槽她“曾经的窈窕淑女去哪里了”
朋友一脸尴尬地笑了笑说“哎,没办法,儿大不随娘了”
男孩长大后和妈妈关系淡了,“儿大不随娘”或许是一个谎言我记得,朋友和文文母子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争锋相对
大概5年前,朋友简直就是一个晒娃狂魔,吃饭、走路、旅游、还有学习成绩的照片和视频简直是应接不暇
有一次,朋友还在闺蜜群里炫耀说“我儿子连收情书这件事都告诉我”
随后,她还晒出了一张小女生的秀气情书照片,那个时候众人还纷纷羡慕朋友和她儿子之间的深厚关系
再看看如今的朋友圈空空如也,甚至一年都发不了一、两个动态
再听听如今的大嗓门,曾经的温柔不知何处,曾经深厚的母子感情也似乎是一场梦
这究竟是什么样原因导致如此大的变化发生呢?
正当我感慨这5、6年的前后变化时,朋友冷不丁地插一句:
“可别提了,就是因为把情书发到群里让你们看,文文从那以后就再也不跟我分享了,就连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怒,我看就是儿大不随娘,跟妈妈不能一条心了”
听到朋友如此一说,起初我也认为可能就是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心事,距离就远了
可是,经过几天的相处后我发现事实好像并不是如此
就拿初次见面时朋友各种指挥做家务,十句话里有至少6句话是吐槽文文来说,这份相处里包含了一份“强势”,同时给文文带来的感受也是不被尊重
时间一久,比较强势相处自然会成为孩子心中的一根刺,随着年龄增长反抗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
男孩不同年龄段有不同成长需求,懂得适时调整才是妈妈们的智慧对于朋友来说,她最大疏忽就是忘记文文已经长大了,13岁年纪又怎能和3岁时的寸步难移相比呢
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的也是对自己做事情的掌控感,哪怕是低头无聊地打游戏、听音乐,也不希望被人突然打扰
所以,并不是男孩长大后跟妈妈之间的关系疏远了,而是妈妈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男孩已然长大
我们不能拿3岁时的懂事乖张去挖苦13岁的疏远冷淡,更不能拿13岁的叛逆少年去说“儿大不随娘”,因为这一开始或许就是一个谎言
请记得,没有无缘无故的疏远,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亲密无间,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语言沟通,也直接决定着和孩子今后的感情质量
想要打破这种僵局、和男孩之间的关系一直亲密如往,就需要懂得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改变和男孩之间的相处方式
对此,妈妈们在男孩三个年龄段如果做对这3件事,男孩长大后依然还会跟老妈亲:6岁前
爱的陪伴是建立关系基础
有一个男孩,他的爸爸每天早出晚归挣钱养家,妈妈喜欢打麻将
每次妈妈被约去打麻将之后,都会把男孩和妹妹锁在家里
本身就是未成年的孩子又该如何照顾另一个未成年的幼妹呢?
这也似乎预示着会有不幸发生
一次意外,妹妹身亡,妈妈却把妹妹的意外全部归咎在男孩身上
很长一段时间,妈妈对男孩的态度都特别冷淡
她当着众人的面殴打男孩,甚至还气急败坏地指着说“你就是一个凶手”
没过多久,妈妈因为家里条件太差便抛夫弃子,远走他乡之后就是十几年的不闻不问
对于这个妈妈,男孩即便是再痛,依然心存念想,好几个深夜都躲在被窝里流着思念的眼泪
再后来,男孩长大了,也遇到抛弃他十几年的妈妈
思念已久的相见,男孩的脑海里都是曾经被冷落、被抛弃的痛苦片段
但不管妈妈如何柔情、如何说好话,男孩根本就没有办法接受,也无法走出心理的那道阴影
那些不注重孩子的童年情感,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而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即便将来长大后对妈妈客气、有礼貌,但曾经缺失的爱与亲密感,在无形中就形成了不容易愈合的伤疤
另有大量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孩子跟父母建立亲密、信任、和安全感的黄金期
其中,怀胎十月、哺乳期、幼儿期,这些都是属于母亲的阶段
在此阶段如果母亲抛弃、冷落,那么孩子长大后自然很难和妈妈贴心亲近
所以,在男孩6岁之前,妈妈们一定要给予充足的情感回应、及关注
请记得,当男孩害怕不安时张开手臂抱抱他,千万别拿“你是小男子汉,不能哭鼻子”等标签去要求伪坚强
6~12岁
支持肯定是生命的活力
如果6岁之前是男孩被爱的早期需求阶段,那么上小学后就是小小人儿的独立关键期了
家有男孩的宝妈们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苦恼: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明明挺讨人喜欢,放学后还分享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就像是一个闯祸发动机,一启动就管也管不住了”
“儿子一个人的时候,分分钟都能有各种奇怪的念头,下一秒也可能会把你气得爆炸”
“想要讲讲道理吧,看着那油盐不进,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样子,简直是吃力不讨好,继续管吧,没有效果,不管吧,又看不下去…”
还有妈妈说“家里有男孩的真实情况就是,一二年级还能晒晒娃,到了三四年级就人间蒸发了”
6岁前可爱会撒娇,父母多少会包容一些,而6岁后让老母亲想爱都爱不起来的焦躁,主要还是担心管教不住孩子了
有一位妈妈就分享了一个片段:
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漫画,每天放学路上、吃饭、甚至上厕所都在看漫画
妈妈知道后,简直就是又气又恨,打骂一顿之后没收漫画、扣零花钱、还增加了课外作业量
本以为在一系列管教、约束下,儿子的成绩会慢慢变好,没想到成绩非但没提升、忤逆心理倒是越来越强烈了
有一次,不知道儿子在哪里收藏了一本漫画被发现后,妈妈当众把书撕碎
也就是那么一撕,母子之间的感情被降到冰点
从那以后,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刻意防着妈妈,平时也不愿意多说话
记得《养育男孩》一书中指出:
“少年期的男孩,正在感受内心世界的独立召唤,还特别渴望成为一个小小男子汉”
在孩子独立并且渴望成为“男子汉”的阶段,妈妈的认可和肯定才是激起生命的真正活力,也是拥有不断前行、挑战困难的底气
所以,6~12岁男孩都不愿意接受妈妈的指责和批评,这种感觉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挫败、和无力
哪怕这件事情是不对的,作为孩子生命里的活力,妈妈也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感化、改变他们
比如,对于喜欢看漫画的男孩,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设定时间表,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娱乐,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对应的事情,劳逸结合才是教育孩子最正确的方式
12岁后
适时退出远远大于引领
有作家曾这样形容青春期男孩:“陪男孩成长,就要像陪老虎一样小心翼翼”
其实,更多的是属于难以控制的无力感
可我们为什么要控制呢?因为控制的本身就是在否认、拒绝、或打击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思想独立有主见,面对父母的质问、和不理解在情绪方面会难以控制
多年之前,有一位妈妈愤愤不平地在网上留言,讲述了她和儿子的那段爱而不得
儿子出生之后,因为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妈妈就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照顾
虽然无法时刻陪在身边,但妈妈在物质和感情上从来不曾亏待过儿子
小学3年级后,妈妈想要把儿子接到身边辅导作业,可孩子说什么都不肯
无奈之下,只得每天晚上熬着疲劳的双眼跟儿子开视频辅导功课
就那样持续三年之后,儿子上了寄宿制初中,妈妈也经常会大晚上开车去学校给儿子送这个、送那个
可是,儿子15岁后根本连话都说不了几句,甚至还被嫌弃说:
“以后别来给我送东西了,同学都笑我妈宝男”
对此,这位妈妈一直很委屈,她觉得自己明明那么爱儿子,也付出了很多,可儿子为什么体会不到呢
其实,这位妈妈和他儿子之间的情感障碍就是没有找到需求
6岁之前的男孩最需要什么?是爱的陪伴,这是建立关系的基础,而妈妈却奉献给了事业
6~12岁的男孩最需要什么?是肯定和支持,这是生命的活力,而妈妈却化身教师隔空辅导
而15岁左右的初中生呢,比起之前的需求,他们更需要的是独立和外界的认可
正如儿子15岁之后,排斥妈妈往学校送东西是一个道理,这个阶段男孩除了渴望家人的关心,还特别在乎外界他人的看法
妈妈经常往学校送东西,给了同学们嘲笑“妈宝男”的机会,这就是男孩跟他妈妈之间的心结
所以,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妈妈们就要改变和儿子的相处方式了,不必要事事为他们安排周到,学会潇洒退出、默默关爱
比如,化作一封信、一份外卖的相处方式,这些就可以把妈妈和男孩的距离拉近
教育男孩,看起来像是一份比较困难的挑战,其实教育方法若用对了,也就没有那么困难,而相处方式对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没有想象那么糟糕
今天之后,和男孩相处记得要多一些耐心、方法、和了解,不同时期的男孩就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去相处
也请记得,这个过程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妈妈带给男孩的美满童年,将会是彼此生命里最美好的一份回忆
那么,关于妈妈和男孩之间的亲密相处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