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逛庙会,偶遇一个地推团队,他们花费15000元临时租了一个30天使用权的摊位,摊位上摆放着大量玩具,地推人员穿着印有某某互联网大厂字样的小马甲,站在地摊前引导过往游客注册新软件领取奖品。
在交谈中得知他们是一个区域地推代理商,目前负责十余款软件的本地地推工作,其中包括京东、抖音极速版、快手极速版、淘特、微粒贷、美团严选等互联网公司的新产品。据悉,他们每注册一个新用户能收到平台二三十元的佣金,每天最多能新增100多个用户,除去租金、奖品成本、人员工资等开支,这个摊位一个月能净赚3万元左右。
地推是面对面推广公司产品或服务的营销行为,地推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在商场,地铁站,小区等人流密集处,宣传资料包括门上的推拉,海报,宣传POP,喷绘,车贴,DM单,通过现场活动和奖品,实现吸引用户完成关注、注册、在线下单等推广目的。在线上获客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地推成为一种低成本、见效快的方式受到互联网平台的青睐,阿里中供铁军在地推行业内是数一数二的。
当前的地推合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成立专业的地推公司,通过采取层级代理的方式快速组建区域地推团队,总公司接收互联网平台的地推合作任务,获取较高的佣金比例,然后层级递减到达终端,地推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一个公司在全国各区域能有十几万的地推人员,凭借庞大的地推团队可以让互联网软件快速抢占市场,那些资金充足的互联网大厂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市场打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用户数据变得漂亮,但是有一个获客成本高的缺点。
另一种就是互联网公司自己的市场部组建全职地推团队,按市场战略优先级去攻城掠地,比如这个月在郑州,下个月去武汉。这种模式适用于中小互联网公司,地推成本低、工作执行高效,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覆盖更多的用户,在实现预期推广目标后会有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我们常见两家竞品公司的地推人员大打出手,他们大多数属于某一公司旗下的全职员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鼎盛时期,各大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加持下,耗巨资烧钱获客抢占市场,地推作为线下获客的重要渠道自然享受到了资本红利。一个地推人员声称自己收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赚了十几万,但这个局面仅持续了几年,现在很多同事都离职转行了。目前的地推重点是转向县城下沉市场,吃完了一个区域转向下一个区域,乡镇地区主要和商户联合推广。
一个地推人员表示,现在的地推工作不好做了。一方面,互联网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需要拉新的平台越来越少,补贴力度大大降低。由原先地推获取一个用户,平台最高补贴200元,到现在只补贴20元,收入减少了10倍。另一方面,随着软件用户逐渐普及,开发新用户越来越难,再加上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地推行为十分抵触。城市相关部门也在大力治理摆地摊行为,这也给地推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不少阻力。此外,地推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竞争压力很大,直播短视频渠道抢走了一部分份额,“狼多肉少”的现实情况十分凸显。
地推行业依附于平台经济,在经历O2O、共享单车、互联网金融、网约车、无人货架、电商、短视频、社区团购等风口后,作为市场开拓者获得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当移动互联网格局固化,后来者没有了竞争资本,只能在巨头生态下求生存,这就注定了移动互联网的路越走越窄。
相反,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反垄断和监管力度的提高,资本无序扩张被限制,巨头们开始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新产品上线被设置了红线。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地推行业开始内卷,成败皆因移动互联网,但终究要为一个时代的落幕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