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朱大爷一直觉得,冬天最大的快乐,就是睡到自然醒,哪怕是中午才起床。年纪大了,冬天冷,身体不再像年轻时那么抗得住寒冷,睡个好觉成了最奢侈的事。
过了60岁的人,冬天宁愿睡到中午起床,也不要早起做这3件事。
许多老年人都有一个相似的想法:冬天冷,早上醒来觉得身体僵硬,关节疼,尤其是起床后还得急匆匆地做些家务或者赶着出门办事,简直是对身体的折磨。
可是,有些事确实是不适合在冬天早上做的,特别是对60岁以上的人来说,这些事要避免。
首先,早上别急着去户外运动。大家常说,清晨空气清新,是因为低温让空气中的氧气分子浓度较高,但你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清晨外面的温差和寒冷空气对身体的冲击,是不容小觑的。
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心脏和肺部,早晨一阵寒风吹过,气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极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早上刚起床,脖子僵硬,关节酸痛的状态,立马去外面跑步或散步,身体根本没有预热,反而容易受伤。
尤其是对一些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早晨这个时候进行剧烈的运动,无异于给身体带来额外的压力。
其实,等到气温稍微回暖,太阳出来之后,进行适量的运动更合适,比如太阳升起后去小区公园散散步、做些舒展的操,既能帮助身体缓解寒冷,又不会对心脏和肺部带来太大负担。
接下来,别急着喝冷水。老年人的胃肠道相对比较敏感,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早上刚起床喝一杯冰冷的水,对胃肠的刺激是极大的。
早晨的胃黏膜处于一种“半休眠”状态,如果立马灌下一杯冷水,胃的适应能力差,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诱发胃痛、胃炎等问题。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下降,特别是早晨这个时段,胃肠的温度比较低,冷水进入后会加剧身体的寒冷感,甚至可能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所以,冬天早晨起床后,最好先喝一杯温水或者温的蜂蜜水,这样不仅有助于唤醒身体,还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对消化有帮助。
第三件事,是别急着洗热水澡。然而,热水澡的温度如果过高,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洗澡前如果没有充分热身,也可能让心脏和血管承受过多压力。
老年人一般都有一定的血管硬化或者血压不稳定的情况,过热的水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尤其是在刚刚起床的时候,洗澡时突然改变体温,很容易出现晕厥的情况。
而且,如果水温过热,皮肤也会受到刺激,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出现小血管破裂的现象。所以,冬天洗澡的水温最好控制在38°C左右,不要让水温过高,避免过度刺激皮肤和心脏。
如果可以,最好等到天气稍微温暖,或者待在温暖的室内活动,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过渡,不要一早就做一些剧烈的运动,避免急着喝冷水或者急于洗热水澡,这样能减少身体的负担,也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保暖、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才是保持冬天健康的好方法。
说到冬天,很多人会觉得寒冷的气候让身体很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会觉得冬天是个不容易过的季节。
其实,冬天对老年人来说,反倒是一个潜藏着健康好机会的季节。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生活方式,冬天不仅不伤身体,反而还能帮你养生。
一个你可能没有想到的观点是,冬天其实是适合“沉静”的季节,这种沉静不单单指的是多休息,更多的是通过静心的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
大家知道,冬天是一个阳气收敛的时节,尤其对于年纪大的老年人来说,冬季更应该避免剧烈活动,保持适当的休息和静态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调养身体。
如果你能把时间安排得更有规律,晚上早点休息,白天尽量放慢节奏,不急着做事,那么身体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恢复,尤其是心脏、肾脏等器官也能得到更多的自我修复和保养。
你可能会觉得,冬天人也应该适量活动呀,毕竟身体不能“死气沉沉”。
没错,适量的运动是有益的,但是这里的“适量”要注意,不是每天都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应适当的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这些运动强度较低,且能避免外界寒冷对身体的侵害。
这里有个细节,很多人喜欢在冬天早晨去跑步,尤其是早晨空气新鲜,可是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早晨的寒冷空气非常考验身体的耐受力。
与其冒着寒风去做高强度运动,不如选择室内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既能避免寒冷刺激,又能让身体保持活力。
冬天的另一个大亮点,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冬季会进入一种自我强化的模式。
所以,冬天即便天气寒冷,还是要争取每天晒个太阳,哪怕只是站在窗边也好,能让身体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
冬天的确是一个对老年人来说需要特别小心的季节,但只要采取合适的保养方法,冬天不仅不会让你感到不适,反而能帮助你积蓄能量,增强免疫力,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人冬天注意事项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1]张梦,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分析,预防医学, 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