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没看好孩子,被婆婆掌掴|探究婆婆抬起“罪恶”之手的潜意识

百合妈妈读心理 2019-10-30 20:37:46

小艾平时工作比较忙,每天早晨上班走之前,就匆匆把孩子送到婆婆家,晚上下班后才去接孩子回家。

这天。快下班的时候,临时有一份报表需要紧急处理,小艾便加了一个多小时的班,赶到婆婆家的时候,已是很疲惫。

1岁半的小女儿看到妈妈,欢快地撅着小嘴咿咿呀呀跑上前来要妈妈抱,妈妈体力不支,一个趔趄,就把孩子碰倒在地,孩子顿时哇哇大哭。

婆婆心疼孙女,情急之下,居然冲上前来,抬手打在了小艾脸上一个脆生生的巴掌。

小艾一愣,用手扶着脸看着婆婆,说不出一句话,眼睛里却有泪花在闪。

第二天,小艾在午间吃饭的工夫和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同事比小艾还情绪激动:“如果是我,直接就还回去一巴掌了,帮忙带孩子怎么了,占多大理儿了,又不是故意让孩子摔的!”

小艾却笑笑,“起初,我也很不理解婆婆的行为,感觉到怒气直往上涌,却抬不起手来!过后,仔细想了想,我没有还手打回去是对的!”

01 婆婆该不该被原谅?

婆婆情争之下出手打人的行为,并非是对儿媳妇的恶意伤害,应该是情急之下的一种源自潜意识的本能反应,而这种反应可能源自于她的原生家庭。

现在的婆婆虽然已经是一位老者,但她的身上还潜藏着童年时期的影子,或者可以说,从她现在的行为,我们就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时期经历的许多事情都会渐渐淡忘,但是,那份最初的人生体验,却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成为他的潜意识。

这位婆婆的父母可能是非常强势,而且喜欢使用暴力的人,当她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她的父母可能习惯于通过暴力来让孩子就范。这样做的结果是,巴掌打在了她的脸上,也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心上,不碰则已,一碰必痛。

当她慢慢长大,离开原生家庭,再加上自我的修行,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大多数情况下,她的行为可能是比较理性而得体的,但是,在紧急情况下,潜藏在身体里的那个小孩就会无意识地跳出来,左右她的行为。

而这位婆婆的反应,恰恰是她内在小孩的反应。她很爱自己的孙女,不愿意孙女受到任何伤害,孙女在她的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她要竭尽全力保护她。

那么,当孩子因为儿媳妇没有抱好而摔倒的时候,她就会不受控制地做出过激行为。

退一步讲,如果这个人不是儿媳妇,而是儿子,或者其他什么人,都丝毫不会改变婆婆的行为,那一刻,婆婆的眼中只有孙女。

所以,婆婆的行为虽然不理性,但可以被原谅,我们可以把她看成是那个童年时期被父母暴力对待的、内心很委屈的、弱小的、躲在角落的、非常缺爱的小女孩。

02 儿媳妇该打回去吗?

如果这位儿媳妇是在充满爱的原生家庭中长大,她内在的修养应该不会允许她本能地打回去。

她的内心会有愤怒的情绪产生,但是同时也会有所停顿与思考,她的内心可能会疑问:婆婆这是怎么了?她为何会这样对我?

但她的手一定不会瞬间抬起来打回去。

如果这位儿媳妇的原生家庭也是充满了暴力与强制,那么,她的大脑几乎不需要经过思考,就会直接打回去,根本不会去想该不该打回去的问题。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很可能是一生的。

我是@百合妈妈读心理,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我只写有温度的育儿文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赞赏!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18
百合妈妈读心理

百合妈妈读心理

手写我心,谋爱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