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起源及习俗禁忌

北京道轩堂 2024-08-16 17:53:42

农历七月十五日,又曰“七月半”,民间叫鬼节,是日有烧纸钱祭祖活动,俗称烧纸会。

道教谓之中元,是普遍超度孤魂野鬼之日。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佛陀教民众在此日做“盂兰盆会”,以百味五果供养佛与僧,以所得福报来解救七世父母在阴间的倒悬之苦,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佛道二教这一天的祭祀活动融合于民间相沿久远的祭祖习俗之中,形成一重要节日,称之为中元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重视对祖先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里记载:“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即宗庙)”。

孟秋七月,人们要举行向祖先献祭的仪式,将成熟的谷物首先献给神灵和自己的祖先,希望得到他们的庇佑,称之为“秋尝”。

这是古代祖灵崇拜的表达形式之一,中元节也是在这种祭祀习俗基础上发展而来。

到了南北朝时期,祭祖在当时社会风气下成为一种隆重的行为。魏晋之前,祭祀的日期开始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日前后。

因为七月十五日是下半年的第一个望日,一般也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秋气新来的阳盛之时,祭祀亡灵对于古代的人来说,是极佳的选择,民间祭祀神灵祖先也逐渐固定在了这一天。

而随着同时期佛教的传入和盛行,本属于佛教内部的佛腊日与民间七月半尝新祭祖等风俗相融合,演变成为了佛教的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如倒挂在树头上,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

每逢这天,凡是信佛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僧众,无不入寺举行纪念活动,以供奉佛祖。七月十五也从这时起成为了大众都可参与,孝敬祖先的民俗节日。

到了隋唐时期,“中元节”开始介入民众的生活。中元节来自于道教的三元说。

道藏经以正月的望日为上元,七月望日为中元,十月望日为下元。这三元又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并逐渐形成了天官赐福的上元节、地官赦罪的中元节和水官解厄的下元节三个道教节日。

相传七月十五这天,地官出巡人间,分辨善恶。天上的圣灵们,也都要去地宫中,查看人鬼劫数。所以那些饿鬼囚徒,在这一天也都聚集起来,从玉京山采摘花果异物,装饰幡幢宝盖,精心备办斋饭献给这些圣灵。

道士在这一天日夜诵读《老子》,那些囚徒饿鬼,就会因此得以解脱。否则,就难以救赎。唐代李氏王朝遵奉老子李耳为“圣祖”,道教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道教的三元节俗也迅速在民间扎根。

唐中后期“中元”已成固定节名,唐末的韩鄂在《岁华纪丽》中指出,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是“地官考校之元日,天人聚集之良辰。”这说明唐末时古代的秋尝祭祖和佛教的盂兰盆会此时都已经让位于道教的中元节,中元节已然成为了一个具有道教色彩的宗教节日,并固定在了每年的七月十五。

唐朝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七月十五的祀先、礼佛、敬道分别在俗、释、道三个领域内各自为政,传承着自己的节俗内容。

然而中华文化强大的同化力量,使得本土的道教和外来的佛教,经过碰撞磨合,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两者都指向七月十五,又使民间的七月半有了成为节日的重要时间契机。

同时又因为道教是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中元”这一名词也更为民间接受,所以逐渐成为七月半这一节日通行的名称。

佛教与道教在七月十五的仪式逐渐世俗化,与民间的祭祀风俗渐渐糅合在一起。从此,中元节成为了一个以礼敬亡灵为中心、民俗事象多样性的祀先、解难、赦罪的重要节日。

中元节的习俗

1、  祭先祖

中元节一如清明节,人无贫富,皆祭其祖先。祭先祖、焚烧纸钱及其它冥器的习俗,至迟在宋代,已蔚然成风。

南宋洪迈撰《夷坚乙志》卷二十载:“蜀人风俗重中元节,率以前两日祀先,列荤馔以供,及节日,则诣佛寺为盂兰盆斋。”

为什么蜀人风俗要在中元节前两日祭祀祖先呢?原来是因为七月十五关闭鬼门关,各家死鬼陆续返程,重回冥间,蜀人害怕这时烧的钱,祖先收不到!故四川一般从农历七月十日开始各家早期制备“袱子”(即用纸钱一叠,外包白纸,成包袱状,上书祖先名讳)若干,富者多,贫者少。

午间备办酒食,先敬祖宗,然后象征性请祖先进食,晚间则焚烧“袱子”。敬祖的酒食应为素馐,民间传说祖考享用了腥荤则不能赴中元日冥间的“盂兰盆会”。七月十五日夜,还需烧散“纸钱”以赏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谓之曰“赏孤”。

2、  拜扫新坟

宋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记中元节有拜新坟的风俗,即京师城外有新坟,七月十五这天都去拜扫。皇宫亦出车马去道院谒坟。

道院本院官回赠祠部度牒十道,并设超度大会,焚钱山,祭祀军队阵亡将士;另设孤魂野鬼道场,普度亡灵。

苏州新亡者之家,有的还要请和尚道士诵经超度,至亲亦去拜灵位,谓之新七月半。

3、  放河灯

放河灯,也是民间中元节的一个重要民俗事象。明代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曰:“(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

中元节放河灯目的何在?潘荣陛著《帝京岁时纪胜》说:“点燃河灯,谓以慈航普渡。”《清嘉录》谓“照幽冥之苦”。

现代女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对放河灯的目的另有一番解说:“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脱生,缠绵在地狱里边是非常苦的,想脱生,又找不着路。

这一天若是每个鬼托着一个河灯,就可以得脱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条路,非常之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事。

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些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元节禁忌

1、忌半夜出门

传说,在中元节的半夜,阴气最重,那时鬼魂们四处游荡。如果我们在半夜出门,就容易遇到鬼魂,或者会被鬼魂带走。所以,在中元节的半夜里,最好待在家中,远离危险。

2、忌饭中插筷

这是因为在中元节这一天,鬼魂也会来人间进食,如果我们插筷进饭中,相当于给鬼魂供应了食物,这样会招惹鬼魂,可能会遭到其缠绕。

3、忌背后拍背

背后拍背容易使人感到寒冷和恐惧,而鬼魂也是从背后接触人类的,因此,背后拍背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产生不祥之感。

4、忌胡乱说话

在中元节这一天,鬼魂们也是来人间的,如果我们嘴里说话不经过思考,妄自表达一些不该说的话,就有可能招惹到鬼魂的愤怒,带来厄运。

5、忌披头散发

中元节是祭祀祖先和亲友的日子,我们要注重仪容,不要乱披头散发,这会让祖先和亲友感到不尊敬。

6、忌下水游泳

在中元节这一天,鬼魂们也会来到人间,而水是鬼魂的归宿之地,如果我们不小心掉入水中,就有可能被鬼魂带走,所以最好避免下水。

7、忌随意开窗

传说,中元节晚上是鬼魂活动的高峰期,因此,在这一天晚上,为了避免吸引鬼魂的注意,人们应尽量避免随意开启门窗,以免鬼魂进入家中,带来不祥之气。

8、忌穿红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瑞气的象征,但是在中元节这一天,红色被认为是和鬼魂有关的颜色,所以在中元节最好不要穿红衣服,以免惹来不祥之事。

9、忌晾衣物

传说,在中元节这一天,衣物晾晒的时候容易被鬼魂附身,所以最好不要在中元节晾衣服。

10、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参考资料:

《今朝道是中元节》作者:江玉祥、牛会娟

《中元节流变探析》作者:何春燕

《中元节考述》作者:张宁

福生无量天尊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0 阅读:280
北京道轩堂

北京道轩堂

道可道,非常道。北京道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