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抽奖不兑现惹众怒刚募完资美的就飘了?

海凡资本 2024-10-22 17:54:41

海闻社讯 还没享受二次上市的喜悦,美的就惹了众怒。

图源:小红书

近日,点开小红书搜索美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到不少对美的的质疑,直指美的直播间“店大欺客”。

电商直播间的抽免单或者折扣,在当下已经是常态操作了,给一个幸运儿便宜买到的机会,换来的流量却不是一个级别的,这是个很赚的思路。

但是,美的它居然不兑现。

当然,不是明说不兑现,而是借各种理由卡住兑现环节,比如下单时没备注,比如不是指定型号,比如要赠品就没有折扣……

多少小厂商都会兑现的东西,偌大一个美的集团会舍不得这个钱?

要知道,美的刚刚在9月份完成二次上市,在港股募资了:

310亿港元。

刷新了三年以来港股IPO的募资记录。

相比美的“不舍得”这个钱,更大的可能性是,美的“不在意”这个直播,所以出现了管理失误。

12年前,美的和格力同时迎来了新掌舵者:

方洪波和董明珠。

董明珠高举“掌握核心科技”的旗号,聚焦空调品类,想要靠单一品类的剑开辟市场。

而方洪波选择了什么都做,靠多元化的盾排除万难。

12年后,资本市场已经交出了答卷。

美的集团的市值超过5800亿元,超过格力电器2600亿元的一倍还要多。

即使是格力引以为傲的空调,美的也不是说完全不能打。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美的空调与格力空调线上零售额市场份额均为24.15%,排名行业第一。

那美的那么厉害,要融这310亿港元干啥?

虽然今年四月,美的在股东大会上表示:

二次上市不是为了募资,美的现在一年都能分红200亿元,只是为了港股的“突破性、便利性、快捷性”上市。

但实际上,美的还真的有点缺钱,小钱不缺缺大钱的那种。

近年来,美的高速扩张,高速扩张的代价就是大规模举债。

2021年到2023年,美的总负债从2531亿扩张到3117亿,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已经到了3303亿元。

在总负债中,包括长期借款在内的非流动负债的扩张最为明显,2021年美的集团非流动负债302.68亿元,2022和2023年则增加至642.89亿元和604.92亿元,扩张近1倍。

美的港交所的招股书,也比较立体的印证了这点。

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90.83亿元,而2023年和2022年同期仅为37.73亿和39.16亿元,增加了超4倍。

而且,较高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金额占比也带来了更高的压力。

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金额为1082.03亿元,同比增长了14.8%,但是上半年美的集团的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共1046.95亿元。

也就是说,美的所拥有的流动性,覆盖自己的债务已经很艰难了。

2015年以前,美的集团商誉不足30亿元,2017年至飙升至289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商誉继续攀升至300亿元,这也意味着公司未来面临一定的商誉减值的风险。

为了更进一步,盲目扩张肯定做不到,美的选择了出海与科技化。

在上海举办的AWE展会一直是全球家电及消费电子产业的风向标。

但外界发现,从2023年开始,曾经包下一整个展馆的美的,开始缺席这个重要的家电展会。

因为美的不再想当家电公司,想当科技公司。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也说:“将让美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科技企业。”

家电企业怎样变成科技企业?

当然是不止做家电,2020年底,美的集团调整业务架构,将业务板块分为五大战略事业群,分别为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数字化创新。

要实现全球化科技集团的想法,美的的方法之一是挖掘B端的增长点,那是因为,相比C端,To B业务的竞争壁垒高,而且目前该领域还是起步阶段,增长的空间广阔。

其实这个思路是有普遍性的,之前海外家电巨头GE、飞利浦等也是这么干的。

把旗下的家电业务或出售或转让,转而投身医疗、能源等领域。

科技就是听起来比家电高级。

但是,梦想很美好,美的确实离成功转型还有点距离。

美的集团2023年的年报显示,B端板块收入提升幅度较大,其中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为279亿元,同比增长29%;智能建筑科技收入为259亿元,同比增长14%,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为311亿元,同比增长12%。

虽然有增长,但这些业务占比完全无法和家电业务相提并论。

而且,要转型科技业务,就可以不在意家电销售的口碑了吗?过度对老业务的“不在意”,可能会酿成未知的风险……

0 阅读:1

海凡资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