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精讲《传习录》(58)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11-01 11:05:01

原文: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儒以学为效先觉之所为,如何?”

先生曰:“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工夫。然不过欲去此心之人欲,存吾心之天理耳。若曰效先觉之所为,则只说得学中一件事,亦似专求诸外了。‘时习’者,‘坐如尸’,非专习坐也,坐时习此心也;‘立如斋’,非专习立也,立时习此心也。‘说’ 是‘理义之说我心’之‘说’。人心本自说理义,如目本说色,耳本说声,惟为人欲所蔽、所累,始有不说。今人欲日去,则理义日洽浃,安得不说?”

\ 精 讲 \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儒(程朱)学的是先觉之所为,我们是后觉,在我们前面觉悟的,他们的做法,我们学而时习的内容是先觉的做法作为。这对吗?”

王阳明说:“又没说到点子上,所有的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

王阳明在南京时天天讲去人欲,存天理,“你整天做这个功课,即去人欲存天理,然后,你自正诸先觉,做功课之时,你以先觉为标准,哪儿对哪儿不对,你自己通过自正省察,你自己提高自己,这叫自正诸先觉。先觉已经不在身边了,你只能通过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功夫。这些功夫,不过是为了去此心之人欲,存心之天理。这是‘学而时习之’学的内容,要以先觉为标准,如果你只是模仿先觉的行为,这才是学得的一件事,也是模仿表面而已。这属于求知于外,学了一个做派,没有学心性的功夫。”

“时习”者,“坐如尸”,“坐如尸”貌似是先觉之所为,并非让你学坐姿,而是让你学习这个心,学习“坐如尸”时的心,这个心要去人欲存天理。你“立如斋”,并非学习站姿,而是学习站立时的心。

下面一句是孟子的话,即“理义之说(悦)我心”,人这个动物,与其他的动物不一样,人有对理义产生喜悦的能力。我们为什么学习圣贤著作、信宗教、欣赏艺术品?

就是这种精神的东西,它对我们内心的满足,有时比吃穿更深切,这是人为精神动物的特点。人心本来就是喜悦理义的,就好像眼睛本来就喜欢好看的颜色,耳朵本来就喜欢好听的声音一样。这是人的共性。

所谓美学的共通感,是因为人有共通性,“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人人所具,就像良知一样,人人具有。唯为人欲所蔽、所累,然后才有不悦。那些自暴自弃、邪恶之人,对这种义理一点儿向往和快乐都没有,是因为他被人欲遮蔽。

今天的人,应该将人欲每天都去一点,这样义理每天都会融洽、圆融。这样你怎么会不快乐呢?“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种快乐是内在的、精神的喜乐。

1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