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精讲《传习录》(56)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10-30 10:47:09

原文: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比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

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 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实不称名,生犹可补,没则无及矣。‘四十、五十而无闻’,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孔子云:‘是闻也,非达也。’安肯以此望人?”

\ 精 讲 \

先生说:“为学的大病在好名。”名与实相对,你的好名之心重一分,你的好实之心就轻一分。多说一句话就少念一声佛。好名之后就会往外奔驰,内心就减少了修为。

薛侃说:“从前岁开始,觉得自己的这个病少了。对自己精察了、深入了之后,发觉这个病一点都没减轻。怎么没减轻呢?只要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就是这个病又发作了。”

王阳明很是欣慰,说:“说得太棒了。”原先觉得有进步了,功夫越进步越能省察到自己的不足,就好像镜子越亮越能看清问题。后来南大吉也纳闷:越用功毛病越多。

王阳明引导他:原先镜子不太明,有点大毛病能看见,后来镜子越擦越亮,连小毛病也能看见了,这是进步。这是王阳明唯一一次说“最是”。

因为薛侃实处用功,诚意上身了,“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这就好像持志如心痛,你哪有工夫说闲话。“疾没世而名不称”,这句话是别人说孔子的,人就怕死了之后名实不相符。

王阳明解释得很细致,他说称字要读去声,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季羡林老先生临死归还三顶帽子,他说他并非国学大师,自己也没读过《孟子》,一个没有读过此书的人,怎么能称为国学大师呢?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的君子之风。

你真实的水平和你的名号不相称,如果你活着还可以补救,如果你死了就来不及了。下面解释《论语》的话,“四十、五十而无闻”,不是说没有成为闻人,是不闻道,而不是没有名声。

孔子说“是闻也,非达也”,这种人是闻人,而非达人。只算行过,不算成了,你只是有了名,但没 有完成生命人格建设。你别指望着别人怎么评价,你还是把心收回来。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