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双槐树遗址揭秘:三重围壕藏神秘黄帝密码,揭示千年前文明奥秘!

船长卡戎 2024-05-29 10:08:19

2020年在河南双槐树这个古老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特别的设计:它被三圈壕沟环绕着,就像层层包裹的保护壳。内壕周长约1000米,深6.15米。中壕周长约1500米,深9米。外壕残存周长约1600余米,深10.5米。这些壕沟围起来的核心区域,就如同村子的“心脏地带”,里面安置了地位最高的墓地、大房子的基础和祭祀用的高台。咱们可以这样理解,就像是古时候的人们特意给自家最宝贵的东西建了个三层围墙,确保安全又显尊贵。

那么,为什么中心的这些遗址如此重要,需要用三重环壕来保护呢?

在咱们中国古代的文化里,圆形确实代表着天,方的则象征着地。就像老话说的“天圆地方”,古人想象天空像一口大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日月星辰都在这个“大锅盖”上转来转去。所以呢,当我们要祭祀上天的时候,用个圆型的祭坛就再合适不过了。这样就如同我们和高高的天空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表达出对天的崇敬和联系。

那为啥不用一个圈,偏偏要用三个圈儿围起来呢?

这就跟古代人们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有关。在咱们中国古代,数字“三”有着特殊的含义。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四个特殊日子——春分、秋分、冬至和夏至,这四天太阳的升起与落下位置非常特别。对于重视农耕的古人来说,准确掌握这些节气的变化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标志着四季交替的关键节点。

我们现在知道,一年四季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不是简单的单一轨道:这四天太阳的位置变化,太阳像是在天空中画出了不同的半圆轨迹:冬至那天,太阳看起来离我们最远,因此它在人们心中的“天空圆盘”上所对应的圆就相对较小;而到了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太阳正好是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这两个半圆在人们的视野里是重合的;再到夏至时,太阳显得更近了,对应的那个半圆也就更大。这三者合一,正好对应了“七衡六间图”的三层环形结构。

了解到这些,咱们再回头看看双槐树那个老遗址,就可以看出个门道来。考古学家们在那三圈壕沟围起来的圆心位置北边。找到了北斗九星图案的陶罐,它们被精心摆放得就像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和两颗辅星一样。这说明,这里的先民可能是想把天上的星星“搬到”地上来,他们相信这样做能连通天地。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三重环形壕沟就像是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星星不断转动的轨迹。而壕沟包围着的那个圆形区域,就好比是被天空盖住的大地正中心,是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双槐树这个地方,在仰韶文化时期,很可能就是咱们先祖按照宇宙的样子,亲手打造的一个“微缩版宇宙”。

所以呢,这个遗址可能不仅仅是一个聚居地那么简单。能够住在那儿、死后葬在这块宝地的人,一定是懂得天文历法,能跟上天对话的祭司或者实权人物。我们现在可以确定,五千三百年前有一位非常有权势的大人物。他可能自认为是人间的统治者,在这里居住并管理着他的子民。虽然还无法确切知道这位领袖的名字,但他所创立和引领的那个时代的成果,却深深地影响了后来我们中原大地上的王朝更迭与文化发展。而这样的大人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帝那样的领袖担任的。不过,是不是黄帝族人就住在那儿,那就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据来说话了。

实际上,多层壕沟可能更多地体现了当时人们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等级分化。每一重环壕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功能区划分和社会地位的区别,这样的设计可能是为了强调中心区域的神圣性与权威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聚落规划的精密与智慧。就好比古代的皇宫不仅有城墙,还有护城河,层层叠叠,既实用又有象征意义。

那么到底是不是黄帝?我们下回再说。

0 阅读:52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