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中,茶树的生长环境一直备受关注。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明确提出了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阳崖阴林”。
那么,何谓阳崖阴林呢?
所谓阳崖阴林,也被叫做阳坡阴林,指茶树的生长环境在朝阳的山崖、山坡,且在高大的林木之下。这种环境生长出来的茶,才会有优良的品质。
阳崖表示温度适宜,又有光照,利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阴林则避免了阳光直射,相对减少茶多酚的合成,而增加氨基酸、蛋白质等的形成,这样的茶喝起来才鲜爽甘甜,品质上佳。
为了让大家更详细地了解阳崖阴林,我将从三个方面光照、温度、水分给大家介绍。


一、光照
茶树是一种喜光的植物,其有机体中90%~95%的干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
其生长要有太阳光的照射,但又不能有太阳光的直射,为什么呢?
因为茶树的原生种属于小乔木类,其早期生长环境与参天大树相互交织,栖息于原始森林之中。茶树通常位于大树底层,属于下层植被,因而具有伴生特性。
它必须依赖大树的遮荫,或在高山云雾缭绕的环境中,借助云雾层进行保护。
阳光照射至云雾层时,会将紫光等反射回去,而茶树所需的光线则能透过云层,缓缓且温暖地洒在其身上,这正是茶树喜欢的生长状态。
茶树也就是喜欢漫射光,这光是指太阳光经过云层、树叶等障碍物散射后形成的光线,它相对柔和,能够均匀地照射在茶树叶片上,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在“阳崖阴林”的环境中,茶树能够同时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和树木提供的漫射光。
阳崖保证了茶树能够获得足够的日照,而阴林则通过树叶的遮挡,减少了直射光的强度,为茶树创造了一个光照适中的生长环境。
这种光照条件有利于茶树合成更多的含氮化合物、叶绿素和氨基酸等有效物质,同时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使茶叶口感醇厚柔和,苦涩度降低。



不仅茶树,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适宜的光照。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程,而光照条件的改变则会深刻影响有机体的生化反应,进而关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遮阴技术正是基于光对茶树有机体影响的原理而采取的一项农业技术措施。
在日照强烈的地带,宜在茶园梯坎及主要道路两侧适量种植遮阴树木,以削弱直射光线,确保遮光度符合茶树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这是必要的。
由此可见,“阳崖阴林”正是契合茶树生长的理想生态环境。


二、温度
茶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其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30℃。在“阳崖阴林”的环境中,阳崖能够吸收太阳辐射,提高地面温度,为茶树提供足够的热量;
而阴林则通过树木的遮挡,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保持了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助于调节茶园的小气候,使茶树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此外,茶树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有限。在冬季,阳崖能够吸收和储存太阳辐射能,提高地温,有助于茶树安全越冬。
而阴林则能够阻挡寒风侵袭,减少茶树因低温而受到的冻害。

三、水分
茶树既怕旱又怕涝,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在“阳崖阴林”的环境中,阳崖能够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防止茶园积水;
而阴林则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为茶树提供了适宜的水分条件。
研究表明,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0%~80%时,最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
在“阳崖阴林”的环境中,这些条件都能够得到满足,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此,关于阳崖阴林还想与大家分享关于山场的一些见解。
当去到茶山,步入那片山场时,便能深切体会到古人所言最佳茶树生长环境的真谛——阳崖阴林。
这不仅意味着茶树需植于阳坡之上,更是古人口中的堪舆穴,即进入某一特定场域,需考量其磁场与风水。
山谷的走势、风的流向、河流的轨迹,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该地独特的空气状态。
优质的山场,即适宜产茶的山场,不仅需位于阳坡,还关乎地势。
有人对此理解片面,认为阳坡茶叶售价更高,而阴坡茶叶则相对便宜,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它讲究地势与整体气场,涉及山坡的朝向,不仅需阳光照射,还需空气流通。
古时茶叶曾作药用,饮茶旨在养生,只有在舒朗健康的环境中,茶叶才能带来身心的愉悦与幸福感。

而有的茶区就毒物特别多,茶区也能够照射到阳光,茶树生长在乱石堆中,既位于大树之下,又处于阳崖阴林的复杂环境中。
但它就是有很多的毒物,就比如蛇呀、蝎子呀,那说明它整个地势给它的一个属性是阴性的。
那这样的茶喝起来,其实是难以体验到那种开阔、舒朗的山坡所带来的愉悦感受。
所以呢,以后大家去茶山时,去感受一下山场。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老闪的茶)
一盏清茶慰平生
老闪文字诉茶情
若你也懂茶爱茶
与老闪共寻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