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的夜空中,约200枚导弹划破长空。
其中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等多种武器。
这不仅是数量上突破,更是质的飞跃。
此前,伊朗从未直接从本土,对以色列发动如此规模的军事打击。
据伊朗统计,此次突防成功率高达90%。
这一数据令人震惊。
要知道,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铁穹防空系统,在过往的小规模冲突中,拦截成功率曾高达95%以上。
然而,这次却手忙脚乱。
特拉维夫情报机构、特尔诺夫空军基地、内瓦蒂姆空军基地。
这三处被伊朗精准打击的目标,都是以色列军事重地。
内瓦蒂姆基地,更是以军F-35战机主要驻地。
可见,这次伊朗选择这些目标并非偶然,而是精心策划。
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阿拉伯国家曾发动过多次战争,但都未能撼动以色列分毫。
然而这次,直接被伊朗炸了个透心凉。
以色列防空系统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
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了39枚飞毛腿导弹。
虽然数量不多,却造成巨大恐慌。
当时以色列,仅有几套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拦截率不足50%。
这段经历,以色列下定决心发展防空。
30年过去,以色列已有了“铁穹”这样闻名世界的防空系统。
以色列防空系统,具体是什么样?
铁穹是前哨,专打近程火箭弹;
大卫弹弓,负责中程威胁;
爱国者是压轴,守核心目标。
一套完整的爱国者2型防空系统,就是一个精密的作战小组:
包括,一套AN/MPQ-65雷达系统,探测半径可达160公里。
一套火控单元,可同时指挥8枚导弹。
一套25千瓦发电机车,一套通信指挥设备。
还有4-6个发射装置,每个装置可装8枚导弹。
这听起来很强大,但让我们算一笔账:
一个防空导弹营,通常配备60-70枚导弹,每枚爱国者导弹造价约300万美元。
一整套系统,需要100多名专业人员操作。
从发现目标到发射导弹,平均需要10秒。
2011年,以色列铁穹系统首次投入实战。
在加沙冲突中,创下了令人惊叹的85%拦截率,一度被誉为“世界最先进的防空系统”。
每发“铁穹”,拦截弹造价约5万美元。
而它拦截的导弹,只值几百美元。
这种“大炮打蚊子”的做法,引发了不少议论。
伊朗的车轮战而伊朗,曾在两伊战争中饱受导弹之苦,多年积累,也打造出了法塔赫导弹家族。
法塔赫-110导弹射程300公里,精度可达100米;
改进型法塔赫-313射程,达500公里;
佐勒法加尔,更是突破700公里。
每枚法塔赫导弹造价,不足100万美元。
虽然,技术算不上顶尖。
与美俄顶尖导弹相比还有差距,但实用性却不容小觑。
这些导弹数量可观、但性价比极高、可靠性强。
此次冲突中,伊朗发射了超过300枚各类导弹。
即便以色列拥有约10套铁穹系统、4-5套大卫弹弓和多套爱国者系统。
面对如此密集的攻击,仍显得力不从心。
1973年,赎罪日战争,当时埃及军队用2000多枚导弹形成“导弹雨”,一举突破以军防线。
1999年,科索沃战争。
南联盟防空系统虽然落后,但通过分散部署、不定期开机等简单方法。
竟然让北约先进战机,吃了不少苦头。
这说明在军事对抗中,数量优势有时能弥补技术差距。
过分依赖单一防御体系,都是危险的。
当伊朗发射300多枚导弹时。
就算以色列拥有多套防空系统,总库存导弹可能也就200-300枚。
按照“一攻一防”甚至“一攻两防”拦截模式。
防空弹药,必然会架不住车轮战。
现代战争中,进攻方,只需要突破防线一次就能造成重大损失。
而防守方,则需要确保100%的拦截率。
这本身,就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导弹饱和打击这给中国提了一个醒。
一旦将来中美开战,可用导弹饱和打击。
二战后,美国在西太平洋布下三条岛链,企图将中国“锁”在近海。
第一岛链,从日本到台湾,距大陆500-1000公里。
第二岛链,距大陆约3000公里。
第三岛链,以美国夏威夷群岛为中心,距离中国大约6000公里。
当时的中国,确实难以跨越。
1950年代,中国海军装备仅有小型巡逻艇和部分二手舰艇,最大作战半径不过几百海里。
这三条岛链,并没能阻挡住中国。
就像一条逆流而上的鱼,中国在经济领域率先突围。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世界工厂,到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发展是最好的突破。
中国拥有完整工业体系,2023年GDP超126万亿元。
50年后的今天,这三条链已经松动。
1990年,中国GDP仅占美国的6%;
到2023年,已超过70%。
2000年,中国外贸总额3.89万亿元;2022年猛增至42.07万亿元。
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海军发展提供了扎实基础。
1990年,中国海军总吨位不足40万吨。
而到2023年,仅055型驱逐舰就有8艘,单舰排水量达13000吨。
辽宁号、山东号两艘航母相继入列。
福建号,采用电磁弹射技术。
中国导弹水平,有多高?从原材料到芯片的全产业链,可以同时启动多条导弹生产线。
东风-17导弹飞行速度,10马赫,大约12000公里/时。
最大射程2500公里。
采用钱学森弹道,导弹像打水漂一样在大气层进行30-40次跳跃,每次跳跃都能改变方向。
防空系统极难预判轨迹,可以大幅降低被拦截概率。
要知道传统防空系统,需要3-5秒反应。
但面对10马赫速度,实际只有1-2秒应对。
即使发现,也难以拦截。
1944年,V2导弹攻击伦敦。
当时的防空系统完全无法应对V2,因为它太快了。
而今天的东风-17速度是V2的7倍多,还能主动改变弹道,这种技术优势远超历史上任何导弹。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选择珍珠港作为首要打击目标?
因为,它是美国在太平洋的前沿基地。
但,日本零式战斗机作战半径仅1000公里,必须冒着巨大风险,把航母开到珍珠港附近才能发动奇袭。
今天的第一、第二岛链,同样是美国企图制约中国关键位置。
东风导弹系列,已经全面覆盖太平洋。
从近程东风-15,射程900公里可覆盖第一岛链;
东风-17,2500公里射程将威慑延伸至更远;
东风-26射程,可达到3500-4000公里。
这个距离有多远?
从北京到新加坡的直线距离,也就4000多公里。
能够覆盖第二岛链,包括关岛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
更难以置信的是,它从4000多公里外发射,精确度达到10米以内。
还有“多弹头分导技术”。
什么意思?
通俗来说就是:“一箭多雕”。
传统导弹是一支利箭,而东风-26却是一束会分散的箭矢,可同时打中多个目标。
4000多公里、精度10米、还能一箭多雕?
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简直是天方夜谭。
只需从大陆发射,就能把远在3000公里外的关岛基地,炸成一片焦土。
任何藩篱都是螳臂当车2008年,中国海军首次突破第一岛链,赴亚丁湾护航。
2013年,辽宁号航母编队首次穿越宫古海峡;
2017年,海军编队首次环绕日本列岛航行。
这都是历史性突破。
就像1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
今天的中国,正在重返海洋大国的历史地位。
军事专家预测:
“到2030年,中国海军规模,将迎头赶上现在的美国海军。”
今天,仅在日本,美国就部署了5.5万军人,在韩国还有2.8万。
每年光是维持这些基地的开支,就高达300多亿美元。
这还不包括军事演习、装备更新和后勤保障的庞大支出。
更惊人的是,美国已将60%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亚太。
其中包括:
5个航母战斗群,大约2000架各型军机,数十艘核潜艇。
维持这些,每年要耗资近千亿美元。
但这些原本被设计用来遏制中国的岛链,在国力面前,就是一盘散沙。
发展才是硬道理。
当一个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时候,任何藩篱都是螳臂当车。
1942年,日本曾想用“绝对防御圈”困住中国,结果竭尽国力也未能如愿。
今天的岛链战略,也是在做无用功。
任何人试图阻挡发展,终将付出巨大代价。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以战争靠人多力量大,现在战争靠导弹饱和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