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开国少将有1300多人,其中进过政治局的有4人。
其中第一位进政治局的是李德生,他在1973年的第十届一中全会上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而李德生的晋升可谓是坐火箭,解放战争初期的时候他才只是团长,之后是受到毛主席的青睐,迅速升到了正国级的位置。
李德生的前半生李德生是1916年生人,祖籍河南省新县。
在出身上李德生相当贫苦,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之后12岁时工农红军在他的家乡建立根据地,李德生踊跃响应工农红军的工作,当上了当地童子团团长。
至1930年,14岁的李德生凭借着惊人的身体素质征服了当地红军,破例被允许以14岁的年龄参军。
随后李德生先后当过传令兵、通讯兵、战士。
到1932年算是李德生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李德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一年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转战川陕地区,李德生也跟着大部队走了。
之所以说1932年是李德生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和红四方面军当时的特殊之处有关了,因为红四方面军当时是受张国焘实际指挥的部队。
为了巩固自己对红四方面军的控制,张国焘从被调任到鄂豫皖苏区开始,就对红四方面军内部展开了大清洗,很多人员因为和张国焘意见不和或无法受张国焘的控制就被张国焘杀害,其中甚至包括徐向前当时的妻子程训宣。
李德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很快遭了重,1935年时因为被人诬陷直接被开除了党籍。
万幸的是当时李德生的职务还不高,还只是个红军班长,因此没有受到更进一步的注意。不然以当时红四军内部的混乱,李德生极有可能被屈打成招然后被秘密杀害。
然而就是在背负冤屈的情况下,李德生依旧没有屈服,他秉持着坚定的意志继续跟着红军大部队,之后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他跟着大部队继续艰苦行军。
后来到抗日战争时期,李德生凭借着功劳一路晋升,从通信排长一路晋升到了营长。一直到抗日结束解放战争初期,李德生当上了太行纵队第4支队769团团长。
从团长到进入政治局解放战争中,李德生再次凭借着能力和功劳一路晋升,一直到解放战争末期,他晋升为二野第12军35师师长,成了王近山麾下的悍将。
之后李德生上了朝鲜战场并回国后,于1954年担任第12军军长,之后1955年的授衔中李德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从儿童团团长到开国少将,李德生的这一路可谓是非常坎坷。
不过少将并非是李德生晋升的终点,到1968年时李德生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大转折点。这一年李德生开始担任安徽军区司令以及安徽省的省委第一书记。
说到李德生在1968年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的教育资源是分配不均的,以河北、河南为首的两个省份人均教育资源很少。
而当时李德生在安徽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动乱时期中科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要从北京外迁,是李德生力排众议把中科大迎到了安徽,这才有了安徽的中科大。
如今中科大是安徽唯一一所985大学,如果当时没有李德生的这一手,安徽现在可能就2个211大学,教育资源比河南、河北强点但有限。所以现在的安徽学子还得好好感谢李德生。
有意思的是,当初中科大在从北京外迁的时候,还有迁到安徽还是河南的讨论,而李德生祖籍却是河南。
总之在安徽的时候,李德生相当尽职尽责,不仅搞定了安徽的教育问题,还快速平息了当时安徽因为动乱时期的武斗问题,恢复了安徽正常的生产活动。
因此李德生从1968年开始,受到了毛主席的重视,到1969时他就被调入了北京,担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中央军委委员,正式参与政治局工作。
李德生的职业巅峰毛主席在调任李德生进北京的时候,还拉着李德生用名字和他套近乎。因为毛主席曾在革命年代用过“李德胜”这个化名,所以毛主席打趣地说自己是听到了“李德生”这个名字才注意到了他,称“你是李德生我也是李德胜”。
当然,毛主席因为名字注意到李德生只是说辞,真实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李德生在安徽的工作。
在安徽时期李德生坚决执行“支左不支派”(支持革命而非派别)的群众路线,并且妥善化解了当时动乱年代两大群众派别之间的矛盾,迅速解决了安徽的武斗问题。
支左不支派也是毛主席当时希望群众革命场景,再加上李德生的工作做得相当到位,使得安徽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恢复正常生产的省份,这使得毛主席才相当看重他。
在李德生进北京后他的职务升的相当之快,到1973年时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正式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了正国级官员,这一年李德生57岁。
按照毛主席当时的想法,中央政治局在年龄段上需要是“老中青组合”,保证领导人不断代。其中老是以他为首的一代领导人,中就是以李德生为代表的一批年龄在50~60岁的人员。
李德生在当上中央政治局常委时已经是职务巅峰,70年代中期后他逐渐开始主动退居二线,80年代时就跑去军队工作了。1988年时我国军衔制度,李德生再次授衔,这一次他的军衔是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