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散精,灌注一身,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而布运全身,水谷精微反与湿浊混杂,从小便而泄;肾主藏精,肾气不固,气化蒸腾作用减弱,致精气下泄,出于小便而为蛋白尿。
故脾肾不足是产生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键。大量蛋白从尿中排泄,正气日益损粍,脾肾更见亏虚,形成了恶性循环。
急性肾炎经治疗后,尿蛋白不易消除者,与湿热未清有关,除辨证治疗外可重用土茯苓、菝葜、仙鹤草、益母草(有明显的活血利尿作用),对消除蛋白亦有效。
如小便短涩,可用半边莲、龙葵(滑以去着)。
胆固醇高者加用运脾助化之品,颗粒、透明管型多者,应加补肾之品,如菟丝子、杜仲、枸杞子、芡实、金樱子等。
如蛋白质损失过多,阴损及阳,临床可见一派阳虚的症状,诸如浮肿、面白、畏寒等。
若单用温阳而不滋阴,往往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宜重用黄芪(岳美中经验)佐山药、薏苡仁、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女贞子、赤小豆,形寒加附子,尿赤加白茅根。温阳应与渗利结合,温而不利对病情的转归是不利的。
有的病人,服中药消肿后,不久水肿又起,究其原因,化验:血浆蛋白偏低。可加服《千金》鲤鱼汤:鲤鱼1条1斤左右,生姜30克,葱60克(后下),醋30克共炖,不放盐,喝汤吃鱼,常有显效。
蛋白尿持久不消,可用鱼鳔(蛤蚧粉炒珠)研粉,装入开孔的鸡蛋中,用纸封口,再用黄泥湿纸包裹置火中煨熟,另煎黄芪30克,黑豆15克,送鸡蛋嚼碎吞服,每日1个,10日为1个疗程。方中鱼螵固涩精微于下。用大量黄芪者下病上取,补气以摄精也。
慢性肾炎肾病型后期,肾脏功能开始衰弱。这时的主要矛盾便转向高血压、贫血及氮质潴留。有氮质血症时,禁止使用紫河车及各种胶类,总之,一切血肉有情之物,都应禁忌。
慢性肾炎高血压病例,一般多属虚证,为肾水亏损,肝木失养之证,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法当滋阴潜阳为先,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建瓴汤加减:山药、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白芍、柏子仁,磨取锈铁水煎药(具益肾平肝,降胃之功)。
肾功能不全所产生的贫血,其治疗应根据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进行辨证,此属于脾肾不足,气血双亏。采用健脾益肾,双补气血类药物,如人参养荣汤加补骨脂、菟丝子、骨碎补、鹿胶等。
此类药对肾性贫血虽有养血作用,但遗憾的是血中非蛋白氮会同时升高,所以在肾性贫血有氮质血症时,用药宜消补兼施。
如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合焦三仙、鸡内金之类,加入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仙鹤草等,各种胶类药严禁联合应用,以免助长氮质血症的发展。
若血中非蛋白氮突然增高,可权用灌肠透析法,近人采用大黄15克,玄明粉10克(后入),半边莲15克,蒲公英15克,附子15克(兴奋肠肌不致麻痹)加水2000毫升,煎至300—400毫升,加入玄明粉过滤,先用温开水灌肠排便,然后患者取侧卧位,用20—222号肛管,从肛门插入约20厘米左右,用加热之透析液,每次150—200毫升,缓缓滴入肠腔,30—40滴/分,每日1次,每晚取60毫升作为保留灌肠。
本法从肠道排毒泄浊,以降低血中氮质和血钾,减轻肾周围水肿,改善肾血流量,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正虚明显者可加扶正之品,如参、芪、二术、桂、苓之属(岳美中法)。
如大便泄泻频繁者,则停止使用,改服芪桂真武汤。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刘炳凡》
“无论在治疗期间,还是在巩固疗效时期,均可服用。”唯“此药宜研末或入丸吞服。如果入汤煎,其效大逊。
组成:黑大豆120克,山药60克,黄芪60克,苍术6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益气健脾,化瘀利水。
主治:面目下肢浮肿,腰痛(慢性肾炎、蛋白尿)。
方解:黄芪为补中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重要药物,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它有利尿消肿之功,能治肾炎蛋白尿症,有降血压及强壮作用。
苍术能健脾燥湿、解郁辟秽,《珍珠囊》说它“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药理实验证明它有兴奋肠蠕动,消除肠胀气的作用以及显著的排钾、钠、氯等无机盐的作用。
山药,《本草正》说它“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上三药配合,具有健脾益气,固肾摄精,利水消肿之功。
最为妙的是主药黑大豆一味,《别录》说能“逐水胀,除胃中热搏,下瘀血”,《本草纲目》说能“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
故先生治疗肾炎蛋白尿重用黑大豆为君药。黑大豆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既能补充肾炎患者体内因蛋白尿而丢失的蛋白,又能滋水补肾,固涩肾精,活血解毒。
辨证加减:先生指出,此药宜研末或入丸吞服。如果入汤煎,其效大逊。一般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克,温开水吞服。临床上常用本丸加入辨证复方中配合运用。待病情稳定后常服本丸以资巩固。
若神疲气短,纳食不馨,大便不实,面色萎黄,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淡红,脉细,此为脾肾气精两虚,固摄无权,以益气固肾摄精之法:
党参12克,白术12克,升麻3克,益智仁9克,补骨脂9克,菟丝子9克,枸杞子9克,熟地9克,山萸肉9克,金樱子9克,潼蒺藜9克,龙骨15克(先煎)。另服黑大豆丸。
若水肿反复或良久不退,面白肢冷,尿少,大便溏薄,腰酸背痛,此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以温阳益气利水:
附片9克,党参9克,黄芪9克,桂枝6克,白术9克,茯苓15克,仙茅9克,仙灵脾9克,生姜3克。另服黑大豆丸。
病案举例:
蒋某,男,32岁,患慢性肾炎已3年,近来肢腹均见凹陷性浮肿,溲短,大便溏薄,腰酸畏寒,面色苍白,唇舌俱淡,苔白,脉弱。尿检:尿蛋白(+++),有颗粒管型。
证属脾肾虚寒,阴水泛滥,
以附子理中汤及五苓散加减:
附片、党参、黄芪、茯苓、猪苓、白术各9克,泽泻15克,干姜4.5克,14剂,另服黑大豆丸,每次服6〜9克,日服3次。
药后浮肿消退,尿蛋白(+),无颗粒管型。续服黑大豆丸半斤,其病痊愈。
黑大豆丸,为先生所创用,慢性肾炎之水肿与尿蛋白二者有一定的关系,尿中流失大量蛋白,加重了水肿的症状。水肿患者从辨证看多为脾肾阳虚。若脾失运化,肾失封藏,脾肾不足,则精气不能滋养人体,而从尿中漏出。所以,先生在运用大剂健脾固肾之品的同时,选用黑大豆为主药。
黑大豆一药,今人虽然少用,古人论述颇丰。除了《本草》记载它有补肾消肿利水、活血解毒之功外,不少方书记载了大量有关方剂。肾炎除脾肾亏虚之外,亦与瘀、热、毒有关。而黑大豆身兼数种功能,无疑是十分适用的。且其本身为优质蛋白,能补人体之损失,故无论在治疗期间,还是在巩固疗效时期,均可服用,临床实践证明确有良好的疗效。
本文选自:《姜春华学术经验精粹》
张某,男,15岁,学生。患慢性肾炎半年余,2009年8日初诊。尿检示:红细胞(++),尿蛋白(+++),以及少量管型细胞。用利尿药、抗生素及激素类药治疗月余无效,故来求诊。
顷诊:两下肢水肿,神疲乏力,腰酸,纳呆,便溏,脉细数,舌苔滑微黄。
中医诊为阴水。
辨证属脾虚湿胜,蕴久化热。治宜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搜风活络。
方以自拟方黄芪合剂:(太子参、黄芪、地龙、丹参、川芎、山药、赤芍、茯苓、槲寄生、制大黄)合五虫汤加减。
方药:生黄芪30g,党参30g,白术30g,怀山药30g,莲须30g,丹参30g,川芎10g,制大黄5g,六一散10g(包煎),蒲公英30g,水蛭10g,全蝎5g,蜈蚣2条,蕲蛇5g,地龙10g,炙甘草6g。
治疗3周后患者逐渐减少激素用量,复查尿检示:尿蛋白(-),红细胞(-)。效不更方,随症加减,继服2周。复查尿检正常,停服激素药物,上方再进2月,病告痊愈。
按:蛋白尿是临床上较难根治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顽固性疾病。
蛋白尿属中医“虚劳”“水肿”等范畴。其病机不外是脾肾气虚、血瘀及湿热内蕴,故治疗以补脾益肾、搜风化湿、通瘀活络为主。
中医辨证施治时,首选水蛭,并配合全蝎、蜈蚣、蕲蛇、地龙等虫类药,利用虫类药搜剔经络、走而不守的特性,常常收到活血化瘀、祛风解毒、利尿消肿的疗效,同时用黄芪、党参、白术、怀山药、莲须健脾益气固摄,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少量制大黄清热泄浊,六一散利湿化浊。
全方共奏健脾固摄、搜风通络、利湿消肿的功效,常收效满意。
现代药理研究,水蛭含有水蛭素,具有抗凝血等作用,治疗因肾病引起的蛋白尿效果独特。
经临床实践证明,水蛭配伍其他搜风虫类药确有提高机体免疫,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及血清肌酐的作用。
本文选自: 《老医秘验——范文虎传人孙幼立70年临证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