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寒冷冬季科学取暖,警惕“温柔陷阱”

秋凝健见 2025-01-25 04:45:18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了,大家是不是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保暖装备都备齐了,还有养生的人群在家会做一些简单的理疗,比如艾灸、红外线等,虽然这些东西给我们冬天带来了便捷和温暖,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比如低温烫伤。有研究显示,皮肤持续接触温度在44℃的物体表面6小时以上就可能会发生。

低温烫伤听起来很陌生?其实,它是指皮肤持续的接触低温物体(约44℃~51℃)所造成的损伤。我们平时碰到高温的物品会下意识的躲开,而低温物品使用时我们不会觉得烫,短暂使用问题不大,但长时间的接触,皮肤表面可能会出现红肿、水泡、脱皮等症状。别看它外表不严重,很有可能伴随深部组织的损伤。

那低温烫伤有哪些表现呢

I度烫伤:这是低温烫伤最常见的表现,表现为皮肤红肿,有烧灼感,疼痛明显,但还未出现水疱,经过及时处理一般不会留下瘢痕。

浅l度烫伤:一般会出现水疱,基底潮红,局部温度升高,疼痛较为剧烈。这类烫伤通常在愈合后留下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

深II度烫伤:伤及真皮层,但不超过真皮层的一半。表现为水疱可能不明显,疼痛感觉迟钝,皮肤可出现苍白趋势。这类烫伤愈合后可能留下明显的瘢痕。

III度烫伤:是最严重的烫伤类型,创面可能呈现白色或焦黄,质地偏硬,触感消失,疼痛感也可能完全缺失。这类烫伤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修复。

怎么预防低温烫伤

1、使用热水袋时经常更换一下位置,或者外面裹一层毛巾,避免长时间放在同一个部位;

2、电热毯时最好在睡觉前关闭,不要使用一整晚,防止睡着后烫伤;

3、暖宝宝贴在衣服上,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别在同一个位置贴太久,如果皮肤有发红疼痛就及时取下;

4、定期检查取暖设备的完好性;

5、对于有皮肤感觉障碍或者迟钝的人群在使用取暖设备时要尤其注意时间和温度。

以下人群在使用保暖设备时需特别注意,最好有人陪伴或控制在较低的温度:

1、无法自我表述感觉,如婴幼儿、失语、昏迷、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

2、皮肤感觉障碍、麻木,如脑卒中、糖尿病患者;

3、行动不便的人:如生活无法自理,遇热无法自我躲避者;

4、醉酒和极度疲劳的人群。

一旦发生烫伤,请记住这五个字:

冲:立刻在流动的冷水下冲洗烫伤部位,至少15~3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也可以选择冰敷,但是要避免冰块直接敷在伤口上。

脱:马上去除热源,避免继续的伤害。如果发现创面已经和衣物粘连在一起了,千万不要强行剥离,会造成撕脱伤,应用剪刀小心剪开去除烫伤部位的衣物。

泡:烫伤后感觉疼痛明显的可以在冷水中持续浸泡20-30分钟来缓解。注意浸泡时间对于婴幼儿不宜过长,以免体温过低或延误救治。

盖:使用干净的布巾覆盖一下伤口,不要使用牙膏涂抹创面,这样很可能造成感染;避免自行使用红药水、紫药水等,会影响医生对创面的判断。

送:烫伤后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低温烫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我们忽略,于是让它有了可乘之机,给我们带来了慢性伤害,掌握防范措施和正确使用取暖设备才能让我们安全过冬。

参考文献:

[1]孙宇*,闫柳. 高龄老人低温烫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研究[J]. 当代护理,2022,3(2). DOI:10.12208/j.cn.20220030.

文章作者:严靖雯、黄萌、李依文、沈花

作者单位:上海市同仁医院

图片:千库网

第一作者简介

严靖雯,护师,本科,上海市同仁医院康复科护士,主要从事康复临床护理工作

0 阅读:47
秋凝健见

秋凝健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