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网络,作者:时间的针脚>
“不能死、不能穷、不能远嫁,只因爸妈就我这一个娃!”
近些年来,网上流传的这几句话,让多少人掉泪啊!这是一个独生子女发自内心的话,也是当下中国两亿独生子女都有的想法。
在咱国家,独生子女挺特别的。他们打小就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爸爸妈妈这六个长辈疼着护着,在家就跟小皇帝、小公主似的,那可是万千宠爱都集在他们一人身上了。
当下,这些独生子女中最小的都三十多岁了,这“在蜜罐中成长的一代”,碰到了人生里躲不开的尴尬事儿。
01.医疗和养老的费用那可真是像山一样大
2018年新年那段时间,网上有一篇文章在流传,题目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按说呢,李可家经济状况挺不错的,他在北京开公司,经营得挺好,有车有房,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中产啊。
他岳父原本身体挺棒,才60岁,谁能想到,就岳父一场感冒,把一家人安稳幸福的日子给搅和了。
一个冬天的下午,岳父瞅见窗外阳光挺不错,便把窗子打开让空气流通一下。这倔老头没听岳母的阻拦,依旧照着在老家的做法,光个膀子,吹了半小时的冷风。
谁能料到就这么着受了风着了凉,当天晚上岳父就感冒还发起烧来。起初,岳父在旁边的小医院打了好几天点滴,然而没啥效果,于是打算去北京的大医院看病。
北京的医疗水平在全国那是顶尖的,然而因为医院的床位太紧缺,一开始想住进去都难。
后来多亏李可朋友帮忙,岳父才得以住进一家三甲医院。这时候,岳父感冒都已经11天了!
糟心的是,岳母和孩子也倒霉地被感染了,因为要照料岳父,李可只能在医院旁边找那种一晚上要花 400 元的酒店住下。
后来,老丈人的病情变严重了,进了 ICU,李可就把去美国出差的事儿给取消了。
老丈人在ICU里的开销特别大,刚开始得插管,接着又用上了人工肺,一天起码得花两万多块钱。
李可和他老婆都是独生子儿,老丈人病了,他俩没跑儿,得全负责,没退路可走。
那时候他们大概估摸了一下,就算把家里的钱全拿出来,再把岳父岳母老家的房子给卖了,最多也就能够维持个三十到四十天!
最后,岳父病了二十九天,家里的钱差不多都花没了,可还是没治好,人走了,钱也没了!
李可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文章,这文章一发出,就引发人们特别强烈的反应,底下留言那是相当多,让大家对医疗、养老以及独生子女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这是个实在的事儿,面对疾病的时候,中产阶级也能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
中产阶级都这样了,那普通人就更甭提了。当下这医院简直就是个“填不满的坑”,随便治个病就得花好几万,十几万,有的甚至几十万,普通老百姓咋能扛得住啊?
爸妈要是生病了,这可是每个独生子女最怕得知的事儿。这话就好像一颗定时炸弹似的,随时能把一个家庭多年的付出给全盘毁掉!
02. 是出去工作呢,还是在父母床前尽孝
好些年前,有一张叫“独生子”的摄影作品得了奖,这作品让好多人心里不是滋味,把好多网友都给看哭了!
照片里有个中年男人的背影,这人坐在医院两张病床中间,满含深情地看着在左右两边躺着输液的爹娘。
那些孩子多的人家,老人病床跟前,孙辈们男男女女的,又是喂水又是端饭,围了一大帮。
他是个独生子,没人帮他。他孤单地坐在两个床中间的小凳子上,两只手分别扶着两边的床沿,守在父母的床边。
瞧着那疲惫的背影,能体会到他肩头的压力有多重,他显得那般无助又无奈。
这张照片一发出来,好多独生子女的泪点都被戳中了!众人都感叹,照片里那个没啥办法的男子,不就跟现实中的自己一个样嘛!
有人评论说:“这还算好的啦。父母被安排在同一间病房,儿子能同时照看两位老人。要是医院没床位,给安排到两家医院去呢?那儿子可咋整啊?”
平常啊,就算父母没病,好多独生子女因为工作忙,也抽不出时间和精力去照料父母。
有个朋友,是独苗,他爸前些年没了,家里就剩他老妈自己了,这人在深圳有自己的公司,工作特别忙。
前些年,他老妈病了,生活没法自己料理,可他公司有好多事得他管,走不开,于是他给老妈找了个保姆,专门负责老妈的吃喝拉撒睡。
除了给保姆开工资,再算上母亲别的生活花费,一个月得用两万块钱。
街坊们都一个劲儿地说:“这老太太可真有好命,摊上这么个孝顺的儿!”
然而,对普通的打工人员来讲,这般“昂贵”的孝顺,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呢?
有人统计过,当下在三、四线小城市,医院护工费大概一天是100至200元;在一、二线城市,护工费每天是300到400元,一个月能达到9000到12000元呢。
要是家里有瘫痪在床的老人,连大小便都得有人照顾,那就得请个住家的护工,这价钱可就贵多了。
独生子女面临着一个没法解决的难题!要是自己亲自照顾老人,那就没法出去工作,经济来源就断了,一家人的日子都过不下去;要是出去赚钱,可每个月挣的那点钱,差不多都还不够给护工开工资的呢。
对此,有人挺无奈地表示,21世纪啥最重要?是人才吗?错啦,是保姆!
03. 养老院住不起啊
不少老年人都讲,自己就那一个孩子,还不在跟前,靠家里养老那是没指望了,等年纪大了就奔养老院去。然而,咱对养老院的实际状况,又知道多少呢?
深圳有个独生子网友,因为得上班,没法在家照看老爸,就打算给父亲找个合适的养老院。哪承想,他一仔细打听里面的状况,整个人都懵了!
他去了本地一家收费较为低廉的公立养老院,那里面的条件还算可以,然而却有两千多名老人在排队等着入住,并且每年只能够安排一百人进去。
就是说啊,要是他爸现在去排队,得等上20年才能住进去呢!
他又去问了北京的一家公办养老院,那地方设施完备,价格实惠,单间一个月2250元,双人间每人每月才1200元,可现在得排队,想住进去得等上100年呢!
那咱去民营养老院瞧瞧去。嘿,真是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
民营养老院可不是做公益的,那都是冲着赚钱去的,收费也比较高。
北京有个民营养老机构,只接收失能跟半失能的老人,这儿每人每个月的花费是五千到六千元,这可比大部分老人的退休金多得多了。
住进高端养老机构得花多少钱呢?知乎上有个网友得出的结论是,得522万到1162万呢,这价格高得吓人,让人惊得合不拢嘴!
要是子女特别有能耐,能赚大钱,有自己的企业跟公司,那啥都好商量,可在实际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富豪啊?
据讲,南京有个 65 岁的老妈妈,由于脑梗进了养老院,每个月住院得花 1 万多元呢,她儿子交了几次钱后,眼瞅着又欠下 1 万多,打那以后,这儿子就没影儿了!
或许有人会指责这位儿子不孝顺,可“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的背后,反映的是独生子女负担过重的实际情况!
04. 嫁到远方的闺女和独自在家的老人
近些年来,网上有这么一句话挺流行:“不能远嫁,不能早没了,也不能穷,因为爹妈就我这一个孩子。”这说的就是独生子女的实际情况。
身为独生子女的爸妈,他们期望孩子能留在身边,可又担忧孩子没本事;期望孩子有能耐,可以去远方发展,然而又害怕自己变成“空巢”老人。
独生子女家庭属于“倒三角”的模式,所有的重点都在独生子女那儿,这是一种很“危险”且不稳定的结构。
有个叫六微澜的网友讲:我是个农村的80后姑娘,家里就我这一个孩子,现在已经嫁人了。娘家的日子过得挺难,爹妈浑身是病,一点生活的门路都没有,还隔三岔五地住院,我真是觉得日子不好过啊!
老人和娃娃都得顾着,可咋整呢?主要是时间和钱我都缺,有时真心觉得日子没法过了,太难啦!
有个网友觉得独生子女的爱情不能总被父母束缚在身边,她觉得就算远嫁了,以后也能把父母接到身边一块儿生活。
嫁了人以后,她从美好的想象落回了残酷的现实,结婚好几年了,她竟然一次都没回过家过年。
头一年过春节的时候,丈夫讲这年过年得去婆婆家,这样才像个儿媳妇,要不然婆婆会不开心。
第二年,正值怀孕又在坐月子,那肯定是没法回家了。
到了第三年,孩子病了,受不了长时间的路途折腾,于是还是回不了家。
第四年的时候,爸生病倒下了,靠着邻居的帮忙给送进了医院。妈打来了电话,小心翼翼地问道,能不能回来瞧瞧你爸,没准这是最后一回了!
恐怕人生最后悔的事儿就是,父母疼了咱一辈子,咱却一点儿都没报答上。
要是父母就你这一个孩子,他们老是担心给你添乱子,不乐意轻易找你帮忙;可除了你,他们也没别的人能依靠了。
实在没办法了,有些独生子女居然琢磨着让机器人来帮他们给父母尽孝。
他们讲:“咱就盼着国家能早点研发出人工智能机器人保姆,好帮咱解决照看老人跟孩子的事儿。求那些搞智能机器人的科学家们,赶紧把保姆机器人弄到市场上去吧。”
哎呀,咱就盼着国家能整出些帮扶的办法来呢
有个80后的独生子女讲出了他们这代人的想法:老一辈都觉着我们这代人挺幸福,可谁又能明白我们的苦处呢?
老一辈人那时候日子不宽裕,不过上班能吃大锅饭,结婚单位给分房子,孩子能送职工托儿所。可80后呢,得面对要伺候四个老人和两个孩子的难处。
要是父母岁数大了,身体还不好,能自己照顾自己就算挺好的了。那往后可咋整?真是不敢往深了想啊!
要是父母是农村的,又没退休金,那子女可得承受老大的经济压力了。
结了婚,孩子得吃奶粉,还得上幼儿园、上学,孩子教育上的开销,样样都不少,而且还得担起夫妻双方家里的责任。这是当下中国独生子女得面对的大难题。
现在,80 后是最早的那批独生子女,都进入了上要顾老下要顾小的“压力山大”的中年阶段,而同样是独生子女的 90 后呢,也马上或者已经要面对组建家庭、照料父母、抚养孩子这类事儿了。
现今,独生子女都盼着国家推出有关的扶持政策,好在人生道路上帮他们一下。
就像有个网友说的:都讲人到三十就该有所成就,可真到了三十岁这个节骨眼上放眼一瞧,生活里净是需要我们照顾的人,却找不到能让我们依靠的人。
没个兄弟姐妹能一起商量事儿,朋友也没法完全理解自己的感受,孩子还小得靠人照顾,而父母的身体却已不再挺直。这,就是实际情况。
可咱们得使劲儿扛住,毕竟咱没别的路可走!
编辑:青青
1,桂世勋所著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的照顾问题》[M],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
2,陈自芳所著的《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刊登于《人文杂志》2004 年第 5 期
3,穆光宗提出,独生子女家庭实际上属于风险家庭[J].《人口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