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本期继续讲述忻口会战战斗全史内容……
为配合友军阻止和迟滞日军由娘子关西进,稳定晋东战局,第18集团军第115师主力(欠第344旅)也奉命由五台山南下,驰援娘子关。部队开往平定途中,突然听到一个消息:日军于10月26日占领娘子关后,除以主力沿正太铁路进逼榆次,直取太原外,又以1个旅团的兵力出动于正太铁路左翼,沿公路与正面部队齐头并进。据此,第115师主力又奉命向昔阳县以西的沾尚镇附近进发,待机打击左翼进犯之敌。
10月30日,第343旅到达沾尚地区。此时,日军第20师团的左追击队已占领平定、阳泉,其主力正集结于平定附近休整,准备尔后的作战。第115师师长林彪判断,日军左翼沿平定以南迁回之纵队,必沿马道岭、广阳大道西进。该道蜿蜒于山谷之中,便于我军隐蔽设伏,于是决定以第343旅在广阳设伏,痛击日军。

为了选择有利地形,第343旅参谋长陈士架等人翻山越岭,进行察看。广阳地处沾尚至松塔之间,是个不到200 户人家的小村镇。附近都是南北走向的山岭,山密重叠,沟壑纵横,有的山沟长达几十里,便于运动作战。从沾尚经松塔至榆次,虽有条碎石泥结公路,但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山洪暴发,沙石冲击,已经破坏得不成样子,似路非路,似河非河,不便于日军机械化运动。这里地形复杂,又有疏落的树木,便于部队隐蔽,正是打伏击的好地方。经过一番认真勘察,他们终于找到了理想的设伏地点。随后,紧张的战斗准备工作立即展开。第686团1名团级干部亲自带领化装的侦察连,进至马道岭以东,监视日军的行踪;同时,各团派人前往该地进一步勘察地形,对兵力部署和突击方案进行研究;部队召开各种会议,进行战斗动员,讨论战斗的目的意义和完成任务的措施。
11月2日上午10时,日军左追击队的先遣队(以步兵1个大队为基干的部队)从北阳胜出发,沿平定-马道岭-松塔镇-榆次大道前进,渐渐逼近马道岭。陈士架很快就得到侦察人员的报告,日军正向广阳方向前进。但此时,该旅尚未完成伏击部署,便以第686团第2营,在昔阳以西之杏庄、马道岭、北沟村一带节节抗击,迟滞与疲惫日军,以掩护旅主力完成部署。
下午1时左右,日军先遗队向杏庄开进,当其进至第2营第5连阻击阵地前100米以内时,该连突然向其开火,随后即向马道岭转移,与营主力一起继续抗击日军。日军先遣队遭到意外的打击后,前进速度减慢,于下午5时左右抵达马道岭,当晚于该地宿营。黄昏以后,第2营乘黑夜转移至路南北沟村北山,于次日拂晓归队。
3日早晨,日军左追击队主力又从平定附近出发,沿着先遣队的进路前进;另以步兵1个大队作为右侧支队,沿贵石沟-上龙泉―松塔镇大道前进。与此同时,日军先遣队也由马道岭向广阳前进,因沿途不断遭到第343旅派出的小分队袭扰,前进缓慢,一整天只走了10公里,当晚于广阳宿营。

第343旅以小部队连续两日袭击日军先遣队,为其主力部署争取了时间。这期间,该旅主力抓紧时机,迅速占领广阳及其以东道路南侧的有利地形,并于3日晚完成一翼伏击的作战部署:以第686团占领广阳镇南之瑶村、前小寨以北的高地,担负主要攻击:以第685团第3营由狼窝沟北山出击,协同第686团歼灭进入伏击地区之敌。
4日上午,日军先遣队摆脱了第343旅的袭扰,向松塔镇杀去。该地守军为第3军一部。中午时分,日军先遣队进抵松塔镇南侧高地附近时,即和守军遭遇,马上发起进攻。第3军在新关保卫战中伤亡很大,还未得到整补,战至下午1时,就再也支持不住了,全线后撤。
当日早晨,日军左追击队主力也从沾尚镇向松塔镇行进。第343旅的观察哨很快就发现了这支日军的行动,当时他们看到的情景是:“先是侦察搜索的骑兵部队,随后是主力部队,其中有步兵、炮兵和少量装甲车。”日军队伍每通过一个地方,观察哨就甩动帽子或摇动树枝,发出信号。
这支日军的主力部队,是不完整的2个步兵联队,即步兵第79、80联队。当其进入第343旅的伏击区时,公路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
隐蔽在山头上的第343旅官兵目睹了这个情景,不由怒火中烧。但旅长陈光的头脑却异常的清醒。他明白,这支日军的主力部队拥有强大的实力,部队如果此时出击,不但不能吃掉对方,反而会遭到很大损失。因此,他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决定采取避强击弱的原则,将其放过,再耐心地等待总攻时机。
这时,陈士渠和李天佑都举着望远镜,不住地向日军来路方向观察瞭望并发出信号。其他官兵也和他们一样,个个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像猎人一样静静地等待着野兽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战前夕的焦灼心情是难耐的。
下午1时左右,这支日军前面的主力部队通过广阳进至松塔镇,而其后尾辎重部队则正一步一步地走进第343旅的伏击地区。当时,日军辎重部队正按辎重兵第20联队第4、5中队、步兵第80联队第4中队、病马收容班及第2野战医院的顺序行进,丝毫没有觉察到危险的来临。
“好,进口袋了!”第343旅的指挥员们一下子兴奋起来。
“咣!”一声信号枪响,埋伏于广阳南山的第343旅,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向日军袭击,机关枪声、步枪声、手榴弹、迫击炮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震撼山谷。

这一突然的袭击,使日军无不惊慌失措。他们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压在山沟里,欲进不成,欲逃不能,加上辎重队的骡马一乱,队伍霎时就变得七零八落,人仰马翻。
第343旅乘机迅猛冲向山下,将日军切成数段,逐个攻击。第686团第1营在猛烈火力掩护下,向日军掩护中队(步兵第80联队第4中队)展开冲杀。然而,该中队已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迅速抢占路旁坍坎进行顽抗。第1营一时还拿他们没有办法,双方形成对峙。
与此同时,第343旅的其他突击部队也以排、班为单位,逐段逐片包围、搜索日军。这些日军大部分都是非战斗人员,连枪也没有,战斗力较弱,在第343旅的穷追猛打之下,不得不化整为零,成伙躲藏在石崖下或窜入附近村庄内。
战斗中,陈士渠从望远镜里发现对面山脚下有少数日军逃到路北洼地,便命令随行的警卫排排长带2个班冲下去抓几个俘虏,以便今后做瓦解日军的工作。警卫排个个配有短枪和长枪,打仗勇猛而灵活。陈士渠用望远镜目送着警卫排长带着战士冲下山去,期望他们能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但是在一阵激烈的枪声过后,警卫排很快就回来了,缴了不少“三八大盖”,却没抓着一个俘虏。排长气呼呼地说:“他们顽固不化,只好把他们消灭了!"
还有一小股日军藏在某处石崖下企图顽抗。第685团的战士们,一部分从正面用机枪向其扫射,一部分绕到土岔村和广阳村北面在其背后扔手榴弹,很快把这些日军从石崖下轰了出来。逃到小河边的日军像没头苍蝇一样来回乱窜,不一会就全被击毙了。
天色不知不觉暗了下来。此时,除了日军的掩护中队仍在负隅顽抗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零星日军,或潜伏在各个隐蔽的暗角,或依托房屋、石崖固守待援。当陈士架向林彪汇报战斗进展情况时,电话里传来了林彪的鼓励声音:“希望你们尽快地肃清残敌,将负伤的同志迅速转移下去,战利品也要马上运走,免得明天遭到日军报复。”
陈士果还没有放下听简,第686团3营的通信员就来报告说,我们的部队已进入广阳镇,街内除极少数散兵负隅顽抗外,包围圈内再没有日军的踪迹了。听完报告,陈士渠和李天佑当即决定将指挥所转移到广阳镇里,以便指挥消灭最后的残敌和组织转运伤员。
陈士梨他们进入广阳镇时,天已完全黑了。镇内仍有残余日军负隅顽抗,做困兽斗、不时有零星枪声传来。陈士渠顺着枪声急寻过去,看到有不少战士正将一个小院围住,说是有个日本兵藏在里面,不时向外打枪。
陈士渠得知这个情况后,又产生了抓俘虏的念头。这样,他便带着师侦察科科长苏静等人进了院门。那个日本士兵躲藏在小院里的南房的里间屋。陈士架趁夜色掩护,猫着腰悄悄摸到窗口旁边,用刚刚学会的日语喊道:“缴枪不杀,宽待日本俘虏!"
此时院外的战士们也用刚学会的日语喊话。但那个日本兵不但不肯出来,还向外打枪。陈士渠耐着性子,又喊了几遍,才听到屋里传来生硬的中国话:“明白,明白。”
陈士架一阵惊喜,可等了老半天仍不见屋里有任何动静。他忍不住一脚踹开房门、冲进屋去,借着月光只见那家伙站在老乡的粮食筐里欲动不能,挣扎无用,此时面对一屋荷枪实弹的中国官兵,更是吓得浑身发抖,两腿打颤。陈士集命令战士把鬼子从筐里拖出来。这是八路军抓到的第一个日军俘虏。经审讯,这名俘虏是日军第20师团步兵第79联队辎重兵军曹加藤幸夫。
当晚,第343旅在转移伤员,运走战利品之后,即撤出战地,转入山区。
直到5日,日军左追击队队长上月良夫少将才得知其后面的辎重部队遇袭的消息,从松塔镇急派步兵第80联队第1大队前去扫荡。当该大队赶到广阳附近时,昔阳支队也抵达该地,但此时第343旅已撤走。于是,这两支日军部队随即收容了附近的日军残兵。

《八路军表册》记载,是役第343旅战死95人,负伤159人。那么,广阳伏击战中,日军有多少人参战呢?伤亡多少呢?
下面笔者先从编制上来推算日军的参战人数:
1.辎重兵第20联队第4、5中队共有兵员1124人,乘马94匹,挽马758匹。(当时,日军四单位常设挽马师团的辎重兵联队一般下辖6个辎重兵中队和1个马厂。其中,2个辎重兵中队专门运送步兵弹药,2个辎重兵中队专门运送炮兵弹药,2个辎重兵中队专门运送粮袜。每个辎重兵中队编制有兵员562人,乘马47匹,挽马379匹。)2.步兵第80联队第4中队编制有兵员194人。4.第20师团第2野战医院编制有兵员240人。5.输送监视队编制有兵员92人,乘马16匹。6.病马收容班的编制人数不明,估计约数十人。
这样,即使考虑到此前的减员因素,进入伏击圈的日军也不会少于1500人,其中战斗人员约400人,其余均为非战斗人员。
关于日军的伤亡情况,《20师团战斗详报》虽承认受到了“相当损害”,却并没有提到具体的伤亡人数。而从其他日军资料来看,进入伏击圈的日军似乎并未被第343旅全歼。例如,第2野战医院的报告称:“我病院将兵战死23名(将校3名),生死不明26(内将校1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