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铭:安阳墓志选编

考古研史赏人物 2024-08-23 16:36:38

墓志是中国古代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时的持家、德行、学问、技艺、政绩、功业等,无论大小,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档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足。墓志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墓葬建筑、随葬器物、文化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历史记载和考古新发现来看,安阳石刻和墓志历史悠久,从最早的安阳汉残石四种,后赵时期的鲁潜墓志,北朝墓志,到北宋时期的韩琦家族墓志,明代赵王府的家族墓志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在中国古代墓志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安阳是中国历史上的八朝古都所在地,特别是位于河南、河北交界的邺城遗址,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曹魏、后赵、前燕、冉魏、东魏、北齐的都城所在地,历时近百年。因此,安阳地区出土发现的这一时期墓志,尤其是北朝墓志,不仅数量多,且墓主人身份高,墓志形制大,文字书法艺术髙,历史价值高。本书主要收集了2006年至2008年南水北调干渠文物保护巡护中出土的安阳北朝墓志共计十方,墓志出土地点明确,墓主人皆是身份较高的官吏和贵族,墓志内容起到了证史补史的作用,是近期安阳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

后赵鲁潜墓志

隋唐时期,安阳地理位置重要,人口众多,文化先进,经济发达。这一时期,安阳周边埋葬大量官僚、贵族。安阳隋唐时期墓志不仅出土量大,且墓主人身份复杂,除大量的官僚贵族外,还有一般的平民、地主,甚至僧尼、道士等。墓志内容丰富,出土地点明确,地名记载准确详备,是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一些墓志雕刻华丽,纹饰繁缛,书体精美,具有极高的科学、书法、艺术价值。

安阳宋代墓志以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家族墓志为代表,在中国墓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韩琦家族墓地出土及发现韩琦及其子孙、夫人墓志计十方。其一,韩琦家族墓志的体量较大,代表了韩琦家族的非凡身份和地位。其二,墓地内出土了墓志,总计文字有一万余字。文字之多,内容之丰富,具有较髙的史料价值。其三,墓志多由当时著名的文人、书法家、御笔官和髙级官员撰文和书丹的,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和文学价值。如韩琦墓志篆盖由当时的宰相、大书法家、文学家文彦博书写。其字体硕大,章法古朴,书体遒劲有力,可为书法中之上乘。总体来看,韩琦家族墓地出土的墓志是集宋代文学艺术、书法艺术、墓志艺术等之大成的作品之一,是近期宋代考古中最重要的发现,这些墓志的发现对于宋代文学、书法艺术及宋代名人传记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宋故司徒兼侍中赠尚书令魏国忠献韩公墓志铭(盖)

宋故龙图阁学士韩粹彦墓志铭(下方为部分无法缀续拓片)

安阳在明代为彰德府所在地,也是明初分封赵国藩王的封地。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封其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洪熙元年(1425年)就藩彰德府。至朱由棪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袭封,永历元年(1647年)十二月薨,赵王在安阳共传十六王(包括追封),二百二十二年。除赵王外,赵王之下又分封有安阳国、临漳国、汤阴国、襄邑国、雒川国、南乐国、平乡国、汝源国、昆阳国、清流国、光山国、获嘉国、成皋国、寿光国等。这些大小国王及其僚属的墓葬在安阳周边地区经常发现,出土墓志也多,是安阳地区墓志的一大特色。由于赵王及其属国国王多为袭封的国王,平生无为,事迹较少,反映在其墓志上,一般制作端正,形制较大,雕刻华丽、字体规整,但字数较少。

明江宁端和王妃王氏合葬圹志

此外,2013年10月,在安阳原火柴厂旧址开发的“干达·盛世家园”出土了明代监察御史进鸿胪寺卿周颙家族的周冕、周俊、周全、周大初等墓志共计十方。墓志记载,这些墓葬埋葬于安阳古杨计村先茔。周氏家族一门几进士,是明代安阳当地的望族,多人在外做官,与明代安阳崔铣、郭朴等人互为亲戚。明代周氏家族墓志的发现为安阳明代古地名、古村落分布及安阳地方历史、地方文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本文由田媛摘编自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博物馆编著《安阳墓志选编》一书的序。图片摘选自本书,内容略有删节。

0 阅读:1
考古研史赏人物

考古研史赏人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