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山,大多数时候都是要看山的高度,或者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到了山顶的视角;或者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登顶后的气势或者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不同海拔高度出现的不同的美感。
用现代科学来看,山是可以分类的,丘陵,这是海拔低于500米的山;低山,是海拔500米到1000米之间的山,这类形体一般比较圆滑,常为缓坡;中山,是海拔1000米到3500米的山,这类山相对高度比较大,山势相对陡峭;高山,是海拔3500米到5000米之间的山,这一类相对高度极大,山顶可能存在冰川;极高山,是海拔5000以上的山脉,这一类山顶终年积雪,相对高度一般要大于1000米。
从这几类山分类来看,主要还是以海拔,即一种纵向的视角。比如从山下到山顶可能会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山甸草原、冰川等不同的类型。
当然一年四季的变化也会在山上有很多体现,有不同的风光和风景,这也会给人以观察的不同视角。
但是,太行山除了有这类的变化外,太行山的多数山海拔在1000米到3000米,也就是中山的层次。
太行山的魅力并不是山峰的高度,不是从天空角度来展现自己,而是向水平方向展开,像西藏、四川、青海、新疆那些高山、极高山,一般都是以高度吸引人,但是太行山横向展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比如说太行山井陉的嶂石岩地貌,这里有无数阶梯组成,在长达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的地带上有大大小小的断层。
最有特点的就是赤壁丹崖,这种地理地貌不光井陉、赞皇的深山里有,河南、河北、山西的太行山深处都有这样的地貌。
大约是1988年,河北的一位教授到赞皇县考察,发现了这类红岩大墙的地貌景观,就开始对物质构成、形成原因、形态特征等进行研究,因为发现的地方在赞皇县嶂石岩村,所以,被叫做“嶂石岩地貌”。
这种地貌的特点,山势不算特别高,因此要横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