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清远楼:乙巳迎新春

浩慨说历史 2025-01-18 04:19:10

人文历史|宣化清远楼:乙巳迎新春

作者;侯志霞

来源:河山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怀古颂年华,乙巳迎新春。

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的宣化清远楼,正用它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这座建成于公元1486年的古楼,已在风风雨雨中见证了多少往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日复一日的灯火家园,年复一年的佳节春意,一定已经融入了这古楼的血脉。

登上清远楼,看宣化这座古城春节的脚步,近了,近了。(张秀梅)

工人师傅们在钟楼大街挂灯笼

【佳节新春】

宣化清远楼:乙巳迎新春

侯志霞

建成于公元1486年的清远楼,距今已有538年历史,因其楼上悬有一口重约万斤的铜钟,所以也叫钟楼。清远楼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造型瑰丽、气势雄奇,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

一位建筑师曾说:“一幢建筑应该表达出生活、传统、民族精神及建造它的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理想!”清远楼楼顶檐下现存的四块匾额,东曰“耸峙岩疆”,北曰“声通天籁”,西曰“震靖边氛”,南曰“清远楼”。从昔日守护疆土的军事重镇到今日美丽宜居的文化古城,历史与现实的欣然衔接,尤从这“清远”二字彰显出来。

宣化清远楼

向东:师范长存,一草一木尽显家园春意

马上就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了。大寒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黄玉莲,第二次登上了宣化清远楼。第一次是1990年她在宣化师范上学时,那时她刚刚二十岁,风华正茂。登上清远楼,走进古人的智慧,她赞叹于那种“卯榫相扣、严丝合缝”的木结构,是怎样独具匠心地撑起了一方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空间。丰富的想象力仿佛给她的理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师范毕业之后,玉莲先是来到宣化化肥厂从事资料翻译工作。1994年,她从工厂辞职到北京打工,于2001年创办了“北京昌平雨竹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首都青年创业贡献奖”!事业有成的黄玉莲一直心系母校,2025年春节临近之时,她特意带着自己十三岁的孩子回到宣化,回访宣化师范,感恩那曾经给予了她知识、启发了她的梦想、磨炼了她意志的岁月。清远楼脚下的师范路依然那么熟悉,校园里的一切虽已随着时光的迁移有所改变,却也保留着旧时的模样,宿舍,食堂,教室,操场,五龙壁,160年树龄的国槐,都在默默地向她致意,“阅微知远,立凡行真”的校训又在耳畔回响,当年上学求知的往事历历在目。她即兴写就了一副春联,赠给母校:一草一木尽显家园春意;一砖一瓦蕴含教诲恩情;横批:师范长存。

向北:古城墙前,莲花架下,静待葡萄飘香

清远楼北檐的匾额上写着四个遒劲的大字:声通天籁,表达了宣化人对辽阔大自然和美好家园的赞颂。而通向天籁的距离并不遥远,从清远楼向北出发,步行半个小时,就可抵达田园式风光的、依傍着巍峨的明代古城墙的莲花葡萄小镇。小镇里葡萄品种多达140多种。每一架葡萄藤,年龄都在百年之上,尤其保存有600多岁高龄的“天下第一老藤”。小镇虽小,却享有五个“全球唯一”:全球唯一以漏斗架为栽培方式的葡萄园;全球唯一在城市中的葡萄园;全球唯一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高度融合的葡萄园;全球唯一距首都最近的农业文化遗产;全球第一个以“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命名的传统农业系统。

小镇广场中央,约12米高的钢制“中国红”漏斗架造型,鲜艳夺目,犹如一朵凌空绽放的莲花。往西数十步之外,伫立着一串高5米、重10吨的宣化牛奶葡萄岫玉雕塑。只此青翠,浓缩了多少萦回故里的乡愁!广场的便道上,用紫、绿、黄三色小石子,铺展勾勒出葡萄那紫的藤蔓、绿的枝叶和金灿灿的果实,粒粒饱满,点点成趣。

阶梯式环绕的廊桥下,矗立着威武的张骞铜像,八根错落有致的大理石浮雕石柱,分别雕刻着“西汉张骞出使引葡萄、大唐盛兴栽葡萄、葡萄美酒香辽金、元代丘处机葡园祈福、明代徐渭写意墨葡萄、近代曹禺题诗颂葡萄”等。

观桥村500余亩葡萄园由890个紧密相接的莲花架组成,农民们的日常起居都与这莲花架紧紧相依。春节临近,他们正在葡萄园里剪窗花、贴福字、写对联。2025年是蛇年,剪一纸“龙腾蛇舞”,写一幅“雪舞银蛇”,盼一场飘扬春雪,等待着春暖花开,等待着把埋入土里的葡萄老藤重新架成莲花,重复一年一度的“葡萄月令”,想一想那“嫩香似乳滴翠甘”的丰收场景,一股甜润的滋味便再一次装点了生活……

南门楼下年货市场

清远路上舞龙迎新春

向西:日日新,又日新,漫步景贤上谷

五十三岁的张庆明,习惯每天晚饭后,从大新门悠闲地散步到清远楼。尤其是到了年根儿,他可以一边散步,一边欣赏那一盏盏红灯笼。近十年,他每年腊月都会加入到挂灯笼亮化春节的队伍中。从大新门到清远楼,每棵树上挂几盏灯笼,他都了如指掌。那洋溢着温馨的橘色,让他的心里暖洋洋的。过大年,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都要回来团聚。他欣慰,喜庆的灯笼已经挂起来了,孩子们回家的路已然亮堂堂的。他希望孩子们对宣化的记忆中有这红红的灯笼。走过宣化二中门口,他仔细端详着那书写着“上谷书院”的牌坊。宣化不仅是一个军事重镇,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开设有上谷书院、景贤书院、柳川书院。等到小孙子回来过年时,自己这当爷爷的,能给他们讲讲宣化的故事:关于大新门,关于皇城桥,关于清远楼,关于上谷书院……

钟楼大街上的上谷书院

向南:洋河两岸,昌盛平安,祈盼团圆幸福年

如今,在宣化,“清远”二字已不仅仅属于一座城楼的名字,它还是一条街道的名字——清远路!清远路是南大街的延伸,也是步行街的延伸,还是以钟楼、鼓楼、南门楼连接而成的南北轴线的延伸,它的南端连接洋河岸边的滨河路,向北立交京藏高速接轨北外环,成为宣化城南北方向的中心轴线一条街。

李冬晓就居住在清远楼下的清远路。十五年前,他在清远路经营起一家小店。他的日常,辛勤而有收获。2025年春节即至,他已是一儿一女的父亲,过了年,他就三十六岁了,属蛇,正遇本命年。依照惯例,每年腊月里,他都要陪父母逛一回宣化南大街,采买年货。李冬晓是土生土长的宣化人,出生在洋河岸边的江家屯乡申家屯村。每次回老家,都要经过洋河。随着他的年龄增长,洋河里的芦苇越来越茂盛,回家的路越来越宽阔,洋河大桥,洋河二桥,洋河三桥,四江桥……壮观的桥,平坦的路,滨河两边树木成林,春夏鸟语花香,秋天赏红叶,冬天踏雪归……

回村接上父母,穿过洋河大桥,驶进清远路,南门楼近在眼前。城门上三个醒目的大字“昌平门”,与清远楼南檐下的匾额“昌平”南北呼应,每一次走过,他都会发自内心地升腾起那古老而又崭新的愿望:愿和煦的阳光每天照在昌平楼清远楼上,愿我们的生活每天充满阳光、充满希望,一年又一年,与亲人们共享这幸福时光。

2025年春节的钟声渐近,围绕着历史悠久的宣化清远楼,围绕着这朝朝暮暮可亲可爱的家园,我们又将以何般崭新的姿态,来重温时间串起的那一段段往事,来启发下一程的一步步航向呢?

(版权所有 转载必究)

编辑 张秀梅

审核 胡世海

0 阅读:2
浩慨说历史

浩慨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