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岳珺 沧海一尘
涿鹿有个传奇人物李翰林
涿鹿县西南部小五台山脚下,有个小村叫三道沟。村里有户姓李的人家,世代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淡的田园生活。一转眼到了清朝末年,李家因为出了个翰林而闻名遐迩,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
这个翰林叫李敬修,人称李翰林,生于1853年。因为家贫,他12岁才进私塾读书,也只能冬天农闲的时候上学,农忙时就得下地劳动。他学习非常认真,加上天生慧质,学习成绩自然是数一数二的。先生很爱他的才气,就给他起了个大名叫“李敬修”,希望他敬业修身,将来担当大任。
李敬修果然不负先生的期望,考上秀才之后,又高中举人,最后又通过进士考上。进士在当年就算是最高学历了。有了进士的头衔,就可以在朝廷当官了。
清光绪元年(1875年),李敬修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慈禧太后对李敬修的才能非常赏识,多次赐他钱物,还给他修了一个挺大的宅院。这个大院现在还在,前几年我去三道沟,还进去过呢,虽然有点破落了,但仍能看出当年的景象。
翰林编修虽然不是个什么大官,但成天和那些王公大臣们打交道,光靠自己的学问可不行,搞好人际关系才是最要紧的。
可这个李翰林天生耿直,不会结交权臣,所以在朝廷里很孤立。加上,那时正是清朝垮台的前夜,内外交困,山河破碎,慈禧专权,卖国求安,李翰林对此多有指摘,弄得太后老佛爷对他也不那么待见了。于是,朝廷就委派到山东做巡按。谁知,还没到任,又改任平阴县令。李翰林是个有经世济民理想的人,这一点小波折算什么呢!县令就县令,县令更能造福一方百姓。
山东历来就出响马,时逢乱世,响马更加猖獗。李敬修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剿灭境内的响马。他帖出告示,要百姓举报响马行踪,悬赏捉拿匪首。一时间,响马无处藏身。对于罪大恶极的匪首,他抓一个杀一个,响马们真是闻风丧胆。
对于地方土豪劣绅,他也不手软。县里有个外号叫“贾不正”的恶霸,强抢他人女儿抵债,被人告到县衙。李县令立即掷下令牌,下令拿人。旁边有个衙役告诉李敬修:“这个人可拿不得呀,他手眼通天,能量可大了。”李敬修愤然道:“当官不为民作主,还当什么官?!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一个小小的地痞?”
贾不正被押到大堂之下,李敬修问明案情。下令对贾不正重责八十大板,手下帮凶,一律痛打四十大棍。老百姓拍手叫好。李县令不徇私情,执法如山,由此可见一斑。
平阴县令任满之后,李敬修又当过章丘、曹县、新城三个县的县令。每到一县,他都爱民如子,政绩斐然。可他始终是个县令,干得再好,也没人提拔。他目睹朝政混乱,国势日颓,自己又无力回天,毅然辞官回乡。百姓闻讯,泣送于道,并送给他“万民红罗伞”两顶。
响马们听说李敬修辞官回乡,立即聚集起来,尾随而至,想要报仇。早有人给李敬修报了信。于是李敬修匿姓隐名,悄悄绕道而行,躲过了响马的追踪,回到了老家。
响马们找到三道沟。但人生地不熟,没有找到李敬修家,他们看到村里的一座大宅院,就放把火,把它烧了,然后扬长而去。但是,他们搞错了,烧的不是李家的宅子。李敬修幸免于难,得以终老乡里。民国十五后(1926年),李敬修因病去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