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6年打新新规落地后,股民们嗨了。原因很简单,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只要中签就稳赚不赔,无论是新股还是新债。
可转债20%的收益起步,30%只能算毛毛雨。新股就更不用说了,以前上市后几个交易日,天天一字板涨停。
有数据统计,2016年打新新规落地后至今,共约1770只新股上市,以新股上市首日收盘涨跌计算,这1770只新股首日平均涨幅达96.57%。若以发行制度来区分,核准制下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43.7%,注册制下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208.17%。
别看着首日涨幅那么高,事实上,打新收益在持续下滑且风险也在增加。2016-2021年以来各年份新股上市后5日平均涨幅分别为60.42%、57.14%、50.91%、46.43%、37.38%和28.38%。另外,2019-2021年注册制下新股上市后5日平均跌幅分别为0.72%、7.48%和10.33%。
而近期,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的情况更是频频出现,“中签如中刀”的剧情接连上演。从10月22日到10月29日,连续6个交易日新股破发,真金白银向各位展示了什么叫“开盘就输在起跑线上”。10月22日,中自科技首日发行价70.09元,开盘即破发,收盘66.03元,打新幸运儿首日即亏近7%。上市至今跌幅达-23.39%。
从11月1日到5日,又将有13只新股启动网上申购。以往打新,只要中签便意味着躺赚,但近期的新股中签如中刀,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很多投资者既肉疼又无奈。实际上,这并不是首次新股破发潮。
复盘历史,自A股开市至今,曾出现七轮新股破发潮。分别发生在2004年6-8月、2007年10月-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及5-7月、2011年1月-2012年1月、2012年3月-9月、2018年2月-10月。
这些新股破发均出现在市场情绪不佳、流动性趋紧时,本次破发也不例外,再加上询价制度改革压缩上涨空间、大量上市的新股不再稀缺,实质上也是从量变到质变。以美港股的历史来看,新股破发很常见,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新股首日破发率达40%,港股首日破发率也达到15%左右。在注册制的大方向下,新股套利空间被压缩也是历史的必然进程。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历来都是集融资、资源配置、理财于一身。而现在新股躺赚信仰逐渐被击破,新债收益也开始平庸化。依旧坚信“打新信仰”的人们,闭眼蒙离“输在起跑线上”就差一个幸运中签。形势变了,市场中每种稳赢背后都暗藏着时间的限制,不限于股市。1996年价值投资为主流思路,然后1998年下半年风格转换,价值股暴跌。2007年牛市流行蓝筹股,资源成长股风靡一时。2013年流行创蓝筹,到了2015年流行改革牛+创蓝筹,在当时“看估值就输了”。2017年流行核心资产龙头溢价,而2018年去杠杆被打回原形。2020年为应对疫情的放水+科创改革,核心资产龙头溢价日益夸张。2021年,宏观环境大不同于2020年,以往那套打法也被抛弃。为什么巴菲特的超额收益率不存在了?巴菲特在1956年-1998年取得了年化30%的超额收益,而从2000年到如今年,只取得了指数的平均收益。仅仅是用资金规模大等因素解释是乏力的,主要还是大环境变了。市场趋势不断变化,在过去的二十年不断实施货币宽松策略,很难买到低估值的好公司。
没有什么过程是顺利的,学会顺势而为,不要输给时代。
这里是“大佛聊理财”
我们下期再见!
草原之狼
炒股[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