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一篇《下一个蓄水池在哪》的文章中分析到了,未来M2新增加的货币供应量,有很大一部分会流向债市。也大致地推断出了国内债券的违约率大概在0.2%左右。
比如过去一年,我们的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如下:
而去年股权再融资规模只有1.28万亿,加上其它未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新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预计股权融资总规模占比都不会超过10%。
就拿去年12月份的社融数据来说,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规模占比只有3%左右。
这个数据跟软件采集的千二违约率基本吻合。
我们再把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券给他剔除掉,因为前面三种债券实际上是几乎零违约,剩下的债券类型去年发行规模为38.1万亿。
实际上普通企业和公司类债券去年的违约率大概为:1464亿 / 38.1万亿 = 0.38%。
38.1万亿的债券里面,实际上去年发行的城投债券大概有5万亿左右,城投债券在过去29年的历史中,实际上都是零实质性违约的,把城投债券砍掉后,剩下的33万亿,才是普通工商类企业发行的债券。
这33万亿中,实际上还有一部分是普通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真正去年违约的1464亿债券中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民企债,尤其是地产债为主,其它的都还好。
从历史违约主体构成看,如下图:
远的不说,就拿青海的盐湖股份来说,前几天债券违约,停牌了,有部分债券就是去参与了债转股的,复牌前股价8.76,重整完,复牌后,复牌当天股价爆拉322%,截止到目前,股价也重回34.7;去年新能源比较火,盐湖拥有不少锂资源,沾了不少光;最近俄乌冲突,欧洲把白俄罗斯的也制裁了,白俄罗斯主要产钾肥,被制裁后,钾肥价格又快到历史高位,比去年翻了一倍多,向我们出口钾肥的加拿大趁机涨价,而盐湖又是国内主要的氯化钾供应商,也只有跟着涨价,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对于家里有矿的那帮国企来说,你怕啥?矿产储量才是货真价实的,即使现在价格不行,但总有用得到它的一天,只要留着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
如果仅仅是从泛数据上分析,别说城投债券,哪怕是普通的地方国企债券,它违约的几率都很低的,估计都在千分之二以内,每年几乎都可以数过来有几只国企债券违约,所以未来到2028年以后(据说是在2028年之前,要把城投存量的地方隐性债务清零),即使城投丧失平台属性,全部市场化转型,也没啥好担心的。如果胆子再大点,就买国内发行的普通工商企业债券,实际上它整体的违约率还是很低的,哪怕是买民企发的上市了的债券,估计违约率都不会超过1%,坏账率估计能控制在0.5%以内,民企债只要票面利率超过6的,买下来大概率都能跑赢银行理财。
至于我们买的城投债券,目前主要买的是四川和山东的城投债券多,如果要想搏收益,胆子大些,实际上哪怕是云贵的上市了的城投债券,估计出流动性风险的几率都极低,更别说出实质性风险。
国内的债券发行主要都还是审核制,实际上管的还是非常严的,不可能像恒大在境外发的美元债一样,票面利率能定到15%,因为国外债券发行主要是注册制,高风险高收益,愿者上钩。而国内债券的上市审核制度,还是要严格得多。后面我们也在边走边看了。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