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基金素来都有稳健的特点,它的波动率远远低于股票基金。不过近期市场大幅下跌,债券基金竟然跌比股票基金还多。
数据显示,2021年市场上205只QDII基金中,有94只基金收益为负,差不多5成产品去年年内亏损,其中26只QDII基金跌幅超过10%。截止2021年年末,债券型QDII收益均为负,债券仓位较重的QDII,跌幅尤其大。将业绩周期拉长来看,去年整年QDII债券型基金收益多为负,仅有11只基金实现正向增长。
排在跌幅首位的债基,近6个月跌幅最高超过50%,10月跌幅最高近20%,这只以投资海外债券的QDII产品刷新了投资者对债券类产品的认知。
细看这些跌幅较大的QDII基金,其中不乏债券、美元、互联网主题的产品。
债券型QDII基金:受房企违约影响明显
跌幅前三,均来自同一家基金公司,这几只基金均是以海外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
截止去年上半年末,鹏华全球高收益债总规模26.22亿人民币,其中债券投资约21.97亿元,占比83.78%。其中,B+至B-评级的债券规模5.46亿元,占比21%;BB+至BB-评级的债券1.14亿元,占比4.37%;未评级的债券规模14.71亿元,占比达56.55%。
以鹏华全球高收益债系列的历史持仓债券来看,2018年开始,这只基金就偏爱房地产美元债。2021年三季度报显示,前5大持仓涉及的发行主体全部为房企,依次为:禹州集团、中南建设、阳光城、当代置业、佳兆业集团,且这五只地产债今年跌幅在60%-80%。
而2021年债权型QDII回撤较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受中资房企的美元债违约影响。其逻辑是,国内房企经常在海外发行中资美元债,由于信用评级不高,往往是B级左右的高收益债券。所谓高收益债,实际是信用等级低于投资级别的债券,又被称为垃圾债券、投机级债券。
公募市场中的QDII债基中,有不少都重仓这类评级较低的海外高收益债券。因此,在国内房地产严管,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近期房企又发生中资美元债实质性违约,加之恒大事件信用风险逐步上升的情况下,整体中资地产企业的中资美元债都有较大幅度的价格下跌,而重仓这些美元债的债券类QDII基金也就大幅回撤。
互联网主题QDII:受反垄断政策影响
除QDII债券型基金外,重仓互联网巨头的QDII基金也亏损严重。
近年来中概互联表现低迷,重仓相关个股的QDII基金排名也就靠后,QDII互联网主题基金基本都是负增长。2021年蚂蚁集团因违规被终止叫停上市,中概互联就有一波回调,然后是社区团购,互联网二选一,反垄断处罚、双减政策、信息泄露、未成年游戏等问题,直接将中概互联打入谷底。
以交银中证海外互联来看,十大重仓股包括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京东等等。以上个股都受到反垄断政策影响,股价都有较大波动,这支互联网主题基金自然表现不佳。
(交银三季度报)
所以说啊,千算万算都不如上面的一条红头文件,不管是上述房地产、互联网,还是之前的煤炭,不管你多火热,一个政策下来也只能趴着。虽说上述基金都是QDII,但重仓的也都是中资美元债或者中概股,不像华宝油气,买的都是国外油气,受国内政策影响有限。
我们小散户也没有像高盛那样广阔的信息来源,能准确抄底中国房企债,不管是能力还是资源都落后一大截。所以说,玩玩政信固收就好了,管你外面腥风血雨,我都岿然不动,坐等收租不香吗?
这里是“大佛聊理财”,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