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深蓝的2024:内驱力推动品牌,用户塑造品牌

汽车人时刻变形 2024-12-31 19:12:49

深蓝用最快40万辆下线和独树一帜的深蓝速度,书写了长安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 /《汽车人》张敏

12月中旬,深蓝不知不觉间在周交付中上升到第三位,继续坐实月交付3万辆之余,剑指4万辆月交付。

深蓝不仅是达到这种状态最快的,也是最为低调的品牌。业内刚刚意识到,深蓝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进度时间表。

2022年才成立的深蓝品牌,成长史堪比网络爽文主角,2024年更是进境神速。订单上万,交付破10万、30万,月交付破3万,都被称为新势力发展的里程碑。“里程碑”这种措辞,意味着突破不易,值得庆祝的节点。但深蓝突破这些节点,云淡风轻。

2022年7月,深蓝SL03上市33分钟大定超过1万,创下行业最快速度;2023年9月,深蓝累计交付超过10万辆,只花了14个月,再次打破记录;2024年10月,深蓝达成30万辆销量,用时27个月。一年一个台阶,走得既快又稳。

2024年11月,深蓝交付3.6万辆,首次踏上3万月交付台阶,就高出6000辆,显示了旺盛的进攻欲望。截至目前,12月交付量破3.6万辆,助力全年实现超24万辆新突破。

2024年12月30日,深蓝举行了第40万辆产品下线仪式。深蓝以29个月的时间,在同级市场中实现最快40万辆下线。到这里,深蓝才给自己拍了“定格照”,纪念这一时刻。

作为国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典型代表,深蓝品牌是最快突破10万辆、20万辆、30万辆、40万辆(同级市场)下线的智能新能源品牌,“深蓝速度”不断刷新行业发展纪录。40万辆是一个全新品牌发展的重要时刻,但深蓝更愿意将这一刻视为2025年交付50万辆的新起点。

深蓝速度不断跃升,全程加速度都飚出火花来。品牌发展的内驱力之强,大家都见识到了。但深蓝内驱力到底来自哪里,由哪些因素构成,业内看法未必一致。

深蓝的左手:前沿新能源技术群

很多舆论都认同,深蓝并非典型的新势力。

相比新势力,深蓝的全产业要素,从一开始就比较成熟和齐全。这无疑是长安技术群、管理方式、生产组织、营销方法全面赋能的结果。

将长安汽车视为单纯的大股东和投资商,固然片面;认为长安大包大揽,将全产业要素完全拷贝一份给深蓝,恐怕也不客观。深蓝的独立运营方针,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长安汽车固然给予强大的产业链支撑,但并非“直升机型”父母。归根结底,深蓝走出了自己的品牌进阶之路。

深蓝两年多以来推出5款产品:轿跑、中型轿车、智能交互轿车、中型SUV、科技新硬派SUV。而2025年将推出首款大六座SUV在内的两款全新产品,深蓝的产品矩阵将进一步完善,足以覆盖多数细分市场。

除了方盒子G318,所有产品都实施纯电和增程双线布局。深蓝CEO邓承浩曾经说,国内市场的新能源稳态可能是50:50,即纯电占一半,插混和增程等带内燃机的新能源产品占据另一半。邓承浩2011年就投身增程技术研发,但他表示,增程本身并不构成护城河。增程技术发展到行业前列,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构成护城河。

SL03半小时内卖疯,就是凭借“原力超集电驱”一战成名。双通道油路喷淋、高槽满率扁线电机及母线电压过调制、分段激光焊接中空轴技术,达到当时全球量产条件下最高的2.53kW/kg功率密度。而碳化硅和全球量产最薄超薄低损定转子硅钢片、自适应润滑液面控制等技术,共同将工况效率拉升到92.59%的高度,深蓝增程的护城河,在电驱一个环节上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长安赋能的新蓝鲸内燃机,全球首发500bar超高压喷射、150mJ高能点火、16:1超高压缩比等先进技术,最高热效率高达44.39%,实现了1升油发电3.63度的油电转化效率,给用户带来“超级省”的使用价值:300公里纯电续航,9分钱一公里,比公交车还便宜。跨城旅行可以使用3C快充,30%充到80%只须15分钟。

燃效热效续航构成的产品力不止是“省”,给用户带来旅行当中的从容和笃定,是很难替代的。别人可能剩30%电量就开始恐慌,而深蓝增程,就算单算纯电续航和补能,也丝毫没有续航焦虑。

不仅如此,无论高原驾驶、馈电加速爬坡,都没有动力衰减之虞。

纯电和增程一样使用了长安自研的金钟罩电池,60万公里无衰减,极端情况下仍然保证电池安全。目前交付的40万辆深蓝汽车,电池原因的热失控事故率为零。

深蓝的右手:智驾前沿探索和平权理念

如今的创业品牌逻辑,都是依靠新能源拿到入场券,以智能化决定品牌高度。智能化日益成为品牌竞争的高地。这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所说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数字化,意思是一致的。

大家都知道深蓝已经与华为携手深度合作,并在深蓝S07和L07两款车型首批搭载乾崑智能系统。

深蓝与华为高阶智能大模型下实现了云算力、算法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从用户角度,最直观的莫过于“可见即可泊”的智能泊车功能。不管多么难以手工泊入的车位,深蓝乾崑智驾都能胜任愉快。

而消费者很难直观地认识到,大模型的训练、算法演进、产品形态,与训练量(数据量)密不可分。

过去基于规则的自动驾驶算法(规控)主要依仗算法本身的进步,即需要先教会算法怎么走,然后看算法的领悟能力。而现在深蓝与华为打通了训练数据,乾崑智驾相当于用庞大的数据,以自己的方式演绎、联想和自学习去认知了解我们所处的三维世界。这是训练量和参数量暴增之后产生的蜕变(即“涌现”)。

乾崑智驾是全球自动驾驶路径尝试收敛的结果。头部品牌在探索智驾的道路上殊途同归之后,谁投入的资金多,谁掌握的有效数据多(目前训练量超过7亿多公里),谁的产品部署量更大,谁就能依赖数量本身,碾压对手。在这里,就产生一个令人瞠目的推理结果:量变即质变。

深蓝共享的云端AI算力国内第一,算法模型迭代正在与对手产生体验的差距,但这仅仅是开始。随着迭代速度的加快(目前5天一次),其差距会积累并拉大到代际差。

高阶智驾不等于昂贵的智驾。深蓝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矢志践行“智驾平权”。第一步就是在20万元以下产品中以视觉方案,形成哪里都好开、哪里都能去的智驾体验。

与此同时,深蓝也坚持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不断强化智驾自研能力,以期更早地在全系产品上广泛部署L2.5+智驾能力。“合作+自研”的并驾齐驱,不会因为客户的预算不同,就在智驾的“有无问题”上形成分野,入门级产品也能获得智驾体验。

用户自发将深蓝捧上高位

到这里,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深蓝得到众多用户的追捧。线下口碑传播有其固有的规律和速度,但年轻消费者可能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和网上社区发现,深蓝产品的舆论声浪如火如荼,讨论产品、品牌、技术的舆论播散度随处可见,难免就想更深入地了解和直观体验。

这一过程虽然是市场自发产生的,但深蓝对位的用户群体自造公域流量,就将深蓝捧上高位。以至于深蓝在9月、10月一度面临交付危机——迫使邓承浩承诺,迟交一天,就赔付给订单客户120元,封顶1万元。

有人分析,10月份订单汹涌的情况下,深蓝未上3万辆交付,就是产能拖了后腿。11月交付3.6万辆,12月交付超3.6万辆,产能放量之后交付过程愈加流畅。

深蓝在短短两三个月之间,就实现了陡峭的产能爬坡。长安赋能的供应链和生产组织,再度发挥了威力。这就是背靠强大母品牌的好处。有的时候,生产管理方法和采购平台、技术群一样,也能在短期实施后就见到效果。

业内都认同,最好的营销莫过于口碑营销。作为上市不足3年的新品牌,其声望蹿升之快,令人叹为观止。长安大厂技术群在更广泛的受众面上,已经形成了非常坚固的认知和忠诚度,深蓝品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销量从零开始,但口碑认知可不是从零开始。

深蓝技术的对手一直是自己,即未来的自己不断挑战现在的自己。下一代深蓝超级增程将实现三大技术群的全面升级:下一代原力智能增程将达到47.03%的最高热效率,1L油可发电3.85kWh;下一代金钟罩电池将支持5C/7C技术,30%-80%SOC充电时长缩短至5-8分钟。

令人目眩的技术指标,都是量产技术,在普通消费者使用环境当中就能体验。没准儿消费者自己测试,能比深蓝官测数据更好。这在续航和油电转化率上,已经被多次证实。

深蓝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验证了从用户价值出发,以母体强大技术群为支撑的品牌塑造路线,是可以功力速成的。今年是长安汽车涉足汽车制造的第40个年头,作为长安汽车新能源转型的先锋与主力,深蓝用最快40万辆下线和独树一帜的深蓝速度,书写了长安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深蓝要实现全球销量50万辆目标,意味着要实现销量翻倍。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激进的目标,但深蓝人已经下定决心,以创新为引领,以敢于突破的精神不断探索前沿科技,用硬核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更有魅力的绿色出行体验,稳步向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迈进。

老资格的新势力超过10年,有些刚刚在产能爬坡上运转自如,有些尚未触及到产能瓶颈。而深蓝则在用户群体高度一致认可中,一开始就迎来订单爆发,根本没感觉到品牌发展的瓶颈期。产能考验也是一划而过,这让很多人都看不透了,到底深蓝算不算新势力。新势力容易踩的坑,深蓝都有点踏雪无痕的感觉,很难让人估量出其发展的速度上限。

从这一点看,深蓝内驱力之深厚,仍然可能被低估了。【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阅读:2
汽车人时刻变形

汽车人时刻变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