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的日常中,常能见到父母带着满脸焦虑的孩子前来就诊,他们诉说着孩子的困扰:其他病症似乎都已好转,唯独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导致学习受阻,即便尝试了多种药物、辗转多家医院,但症状依然难以根除,这让家长们心急如焚。
近期,接诊的这样两位典型案例,其中一位年仅15岁的女孩子,在中考来临时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她却因恐惧与幻觉的困扰,将自己封闭在家中,坚信校园内有人欲加害于她,同学间的正常交流也被她误解为议论纷纷,家长的验证无济于事,因为她已深陷于自己构建的恐惧世界之中,经过综合治疗,她的幻听、妄想等症状虽已消失,但回归校园后,仍在学习上显得力不从心,这再次印证了精神疾病治疗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难治性精神疾病的定义
面对种类繁多的精神疾病,哪些相对易于治疗,哪些又尤为棘手呢?
这实则是一个复杂且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但从临床角度来看难治性精神病指的是那些治疗难度较大的精神疾病,即运用常规的治疗手段难以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在临床上,如果一种精神病发病超过 3 年,经过药物治疗、电休克等常见方法的处理后,病情依旧反复发作,难以痊愈,就可以被认定为难治性精神病,较为常见的此类病种包括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狂症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等等。
这些疾病的成因复杂,涉及边缘系统异常、个人体质、疾病特性、社会环境及心理因素等多个层面。
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此,我尝试归纳几点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以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疾病严重程度:重症精神疾病自然治疗难度更大,需要更长时间和更精细的治疗方案。
治疗依从性:患者的配合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不按时服药、私自停药等行为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情恶化。
发作次数:频繁发作不仅加剧病情,还延长了治疗周期,增加了治疗难度。
发病年龄:早年发病往往预示着更强的遗传因素或神经系统发育问题,治疗起来更为复杂。
病前性格:积极阳光的性格基础有助于治疗,而性格缺陷则可能阻碍治疗进程,影响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性。
社会功能损害程度: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损害严重者,治疗难度自然加大。
药物因素:一方面,药物用量未达标准或许是导致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发现,在被界定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当中,有近乎三成半的人血药浓度未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水平。
另一方面,个体的药物代谢差异也不容忽视,精神疾病的治疗极具个性化,每个人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尽相同,要是所用药物在患者体内属于快速代谢的类型,那就可能无法收获良好的治疗成效。
请记住,治疗的目的绝非仅仅是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精神症状,最为关键的是要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社会功能,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融入社会,依旧是那句话,难治并非意味着无法治愈,对于患者,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耐心和信心,要坚信我们的医学科技在不断发展,始终在努力攻克这一难题,前沿专家们也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从而彻底消除“难治性”这一说法。
我精神分裂症复发了三次,药物的副作用感觉腰很累很累,理论上应该是没有希望了。有次无意中喝了些奶制品,感觉好了很多,从哪以后我每次吃药都用250毫升的纯牛奶送药,现在感觉很好。希望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