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一个“刷屏”时代,让孩子捧起书读,并不是那么容易。
每次聊起阅读的话题,总有家长说:
“太难了。”
“书本竞争不过电子产品。”
“买了很多书,孩子在家翻都不翻。”
“孩子刷短视频上瘾,什么时候看书能这么上瘾呢?”
作为家长,我们期待孩子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投入了不少时间和金钱,然而不知为何,收效甚微。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爱读书,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父母教育和家庭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的文章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相信大家读完会有所启发。
01
营造良好的早期语言环境
婴幼儿在一岁到三岁年龄段,家长应该如何进行阅读启蒙呢?
这里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多和孩子聊天。
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
她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写道:
早期的语言环境才是影响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即,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多少话,应该怎么和孩子说话。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语言越多,语言能力会越好。
换句话说,多和婴儿期、学步期、学龄期的孩子聊天,他们就会越聪颖。
这提醒我们做家长的,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多和孩子说话,多回应孩子。
比如:唱歌、朗读、编故事、玩游戏、走路时聊,陪玩时聊,睡觉前聊······
家长与孩子之间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会增长得越快,语言能力越强,大脑越活跃,思维发展越迅速。
在语言丰富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也会获得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我们不对孩子说话,他们就无法学习语言。
当孩子听到的、使用的词汇越丰富,语言中枢的大脑连接就会越多,阅读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02
在家中提供便利,让孩子亲近书本
人是环境的产物,适宜的环境能促使孩子主动去做与环境相符的事情。
认识一位爱读书的90后年轻人,在他小时候,市面上的童书并不多,父母也鲜少去给他买课外书看,但是他的外公喜欢看书,房间里有个小书橱,堆满了外公珍藏的书籍。
那些书当时他还都看不懂,但是他每次都饶有兴趣地去翻。
渐渐地形成了习惯:一去外公家,就钻进他的房间翻书。
时间久了,他对书越来越感兴趣。
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很多时候离不开这种环境的熏陶。
有句话说得好: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
阅读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一是,父母爱看书,孩子也认为读书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二是家中要有书,孩子想读书的时候,就能随手拿起一本书来读。
大人们不妨多买一些书放在家里。客厅或孩子的房间,可以设置小书架
,不管大小,都能营造出阅读的氛围,这是属于孩子的阅读角,当他要读书时,就能随意地去读。
孩子的床边也可以放置阅读灯,方便父母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确保当孩子想看书时,随手就能拿起一本书,这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这些地方不仅能提供舒适的读书环境,还能调动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人们穿梭于书架摊位之间,挑选着心仪的书籍,孩子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在这种飘着书香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受到熏陶。
带孩子出门玩,书店也应该被列为最常去的目的地之一。
03
父母对阅读习惯的培养足够重视
有的妈妈问:“我和孩子他爸真不爱看书,没办法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还有家长抱怨道:“为什么我的孩子只喜欢看电视、打游戏,不喜欢阅读?”
对于这两个问题,家长先需要自问:
你真的有重视过阅读这件事吗?
很多大人把孩子不看书当成是兴趣问题或者是孩子内心缺乏学习的热情,然后得出结论:这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
其实,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前期需要父母的耐心以及投入大量的陪伴时间,不管是早期的阅读启蒙、亲子共读,还是带孩子买书、看书……
孩子不爱阅读,很有可能是父母从来没有真正地重视过阅读这件事。
比如:
有的家长嫌孩子的书贵,一本绘本翻几页就没了,这个钱不值得花;有的家长买了书就丢给孩子自己读,少了早期的共读和监督,孩子自然而然地投入手机、电视的怀抱,因为那是更加丰富且新鲜的视听刺激;有的家长觉得教科书之外的书都是闲书,对学习没有帮助,干脆就不读.......
大人真的有想象中那么重视孩子的阅读吗?
答案值得深思。
孩子热爱阅读,大概是每个父母都热切期盼的,但同时也是需要花时间和心思去培养的。
如果父母重视看书这件事,孩子也会重视,这种重视并不是指父母也要每天捧着书看,它是指父母是否愿意为孩子的阅读之路扫清障碍,营造好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支持。
我认识很多家长,他们自己虽然没有阅读习惯,但是孩子对书籍却是如痴如醉。
一位年轻的朋友曾经告诉我,他的母亲文化水平并不高,虽然没有阅读的习惯,但母亲一直认为读书是一件好事。
平时勤俭持家的母亲,在买书这件事上从来没含糊过,小时候,每次朋友阅读时,她总是会静静地退出房间,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
现如今,这位年轻朋友已经攒了几百本藏书。
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把阅读的种子埋在他的心里,孩子才会渐渐对阅读有着始终如一的热情。
就算你的重视来得晚了点,也不用着急,阅读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即使孩子现在读高年级,你也有充分的时间去引导孩子阅读。
父母对阅读的认同,是打开孩子阅读大门的隐形钥匙。
04
懂得呵护孩子的阅读兴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很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但是遗憾的是,孩子就不是不爱看书。
一个孩子,如果十分抗拒阅读,其本质在于阅读带给他太多糟糕的感受。
生活中,很多家长深知阅读的好处,尤其是对学科学习的辅助作用。
的确,阅读对孩子的学习有益。
正如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说过:“孩子学习的所有学科,最终考验的都是阅读水平。”
然而,很多家长抱着过高的期待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误以为认字就是阅读;选择书的时候主要看对学习有没有帮助;在孩子看书时,提出很多记忆与背诵要求……
任何事情,太注重结果,就会少了在过程中的快乐,兴趣渐渐地也被磨光了。
《朗读手册》中有一段话:
“我们必须保证孩子的早期阅读经历一点都不痛苦,只有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才会愉快地回到阅读之中。
但如果这段经历反反复复充满痛苦,那么我们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身阅读者。”
太功利,只会把阅读变成孩子的负担。
阅读是一生的功课,它在短期内很难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语言表达、学习能力、专注力、 拓宽眼界和格局等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一点都急不来。
只要孩子读的书多,终有一天,阅读中汲取的知识和思想会反过来滋养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这之前,我们应该教孩子去享受阅读,帮助他在书中找到阅读的乐趣。
哪怕孩子偶尔读些闲书,也不用过度紧张。
曾经和几位爱读书的朋友聊起人生中读完的第一本书,无一例外,大家口中聊到的都是父母眼中的闲书:《哈利波特》《笑傲江湖》《银河帝国》……
童年的闲书,成为他们养成阅读习惯的早期动力。莫言先生在《会唱歌的墙》一书中也提到自己读闲书的经历: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但是就是这些“闲书”,打开了莫言阅读世界的大门。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种看“闲书”的阶段,因为所谓的“闲书”,有时候就能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读得多了,孩子逐渐建立起个人判断,也慢慢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所以,如果孩子现在喜欢看的书,不符合你的预期,不用过于粗暴地勒令制止他们。
因为这种喜欢大部分时候都是很短暂的,他此刻喜欢的,不代表以后只看这个类型;你想推荐给他的书,此刻不愿意读,也不代表他未来不会再翻开。
只要给他们点时间,多一些疏导,就不用过于担心“闲书”把孩子带坏。
如果我们逼迫孩子去读那些你认为最有营养的书,又怎能养成为阅读而阅读的习惯呢?
早期的儿童阅读,一定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让兴趣驱动孩子去主动读书。
只要父母足够重视又有足够耐心,培养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真的一点都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