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人一直为诸葛亮的英明果断所折服,即使死后也能算到魏延造反,因此立下遗嘱,留下马岱诛杀魏延,这等神机妙算确实让人佩服不已。
那么诸葛亮真的立下遗嘱要诛杀魏延吗?其实认真翻阅《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诸葛亮确实智慧过人,但是也没有达到预料魏延会造反的程度,我们都被罗贯中误导了。
姜维和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虽然没有想过要杀魏延,但魏延也确实死于诸葛亮后面,而罗贯中很好的利用这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将它们很好的串联起来,让人误以为诸葛亮真的设计杀害了魏延。
魏延被杀的背景。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年54岁。在去世之前,诸葛亮已经给刘禅留下了两位继承人,一个是蒋琬,另外一个就是费祎,这是朝中之事;而为了确保军队顺利的退回汉中,诸葛亮立下比较详细的遗嘱,包括谁领队,谁断后等情况嘱咐得一清二楚,而问题就处在这份详细的遗嘱之中。
魏延剧照
令人费解的遗嘱。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亮病困,与仪及司马费祎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三国志》在前,《资治通鉴》在后,可见司马光采纳了陈寿的内容,司也认同陈寿的看法。
这份遗嘱令人费解:如此撤军大事居然不让手魏延知道,几个文职官员就这样敲定下来,而且还让魏延断后。此时的魏延已经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其军中地位除了诸葛亮之外无人能及,也难怪魏延不服气,这样的事情,任谁也不会服气,何况是火爆脾气的魏延?由此可见,诸葛亮的遗嘱立的有些蹊跷,那就是立遗嘱没有找魏延。
诸葛亮剧照
遗嘱出台解密诸葛亮在安排的遗嘱的时候魏延不在场,那么这里有三个可能:
1. 就是魏延当时不在营帐,在外面执行任务,不能够及时回来。
诸葛亮安排遗嘱的时候,确实病重,没有达到完全不省人事的地步,否则在确立继承人的时候,和成都刘禅之间的来往就不可能进行,因此立遗嘱的时候诸葛亮是比较清醒,而且还可以行事。
诸葛亮打仗稳打稳扎,不太可能分兵进攻,即使分兵,距离也不太远。立遗嘱是大事,即使魏延在外面执行任务,诸葛亮也会把他叫回来,一起商量这个事情。况且诸葛亮去世的时候,魏延还在身边,并非死后才赶过来,那么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2. 就是诸葛亮觉得魏延不会听从命令,所以干脆就把他排除在外面。
魏延在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人物,立下如此重大遗嘱,涉及到全军的前途命运,诸葛亮没有理由不会通知魏延,即便魏延不甘心领命,以诸葛亮小心谨慎的性格,他也会说服魏延同意,然后再实行。
诸葛亮了解魏延的性格,明知这样的遗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完全不合诸葛亮行事风格,因此诸葛亮不会将魏延排除在外。
3. 杨仪伙同费祎,姜维等人捏造了这份遗嘱。
诸葛亮死后,对于谁最有利?只有魏延,他军中职位最高,而对于杨仪,费祎以及姜维都不利。根据《三国志》魏延传:
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由此可见,魏延和这些人的关系都不好,或者和他们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魏延掌权,这三个人不愿意,因此他们有可能结伴反对魏延,捏造了这份遗嘱。
杨仪剧照
首先,杨仪和魏延素来不和。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
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
如果魏延掌权,杨仪难免倒霉,因此最不愿意见到魏延得势的人就是杨仪,因此杨仪定然是这场阴谋的主持人。
其次就是费祎。费祎是文官,职位司马,但是已经被诸葛亮指定为蒋琬之后主持蜀汉朝政的继承人,但是此时的费祎资历尚浅,根本指挥不动魏延。费祎同样也不愿意有一个威望远大于自己的军中大佬拦在前面,因此费祎也视魏延为眼中钉。
从后来费祎对付杨仪的手段来看,费祎也参与了这场阴谋,顺利的除掉魏延。
最后就是姜维。姜维虽然深得诸葛亮的赏识,但是职位比较低,而且军中资历不高,也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军功,因此姜维也是排斥魏延,乐见魏延被排斥在外。
姜维剧照
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遗嘱确实属于杨仪,费祎以及姜维等人伪造,从而导致了魏延的死亡,而始作俑者不是诸葛亮,而是一直视他如眼中钉肉中刺的杨仪,费祎乃至姜维等人。作为站在所有人对立面的魏延,他不死谁死呢?他死了,蜀汉就可以太平二十年了,也许是值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