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补血汤
黄芪一两(30g)当归(酒洗)二钱(6g)
上件咬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空心食前(现代用法:上药研粗散,用水300ml,煎至150ml,煎2次过滤合汁,分3次空腹温服,每日1剂)。
【原方证治】上方补气养血,甘温除热。《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曰:“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为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制方背景】
1.宗《内经》之训
东垣所处时代,百姓处于困顿之中,既有摄纳不足,又有劳役过度,还饱受情绪紧张、焦虑等影响,导致脾胃内伤,运化无权,血虚气弱者多。故宗《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原则,制温补之方以应对。而血属阴,气属阳,遂又宗《内经》“阳生阴长”之训,对于血虚气弱之证,反以补气为首务,养血为辅助。
2.秉承师训,创制新方
东垣之师张元素曾指出“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见解,极力主张医生应针对当时具体情况创制新方,以解决当时实际问题的创新思想。
东垣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发现,阴血亏虚之证,不仅仅以面白唇淡,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失眠惊悸,舌淡苔白,脉细弱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还可能出现状似白虎汤证的发热、烦躁、渴饮、脉洪大的“四大症”,但此之“四大”,得之于劳倦内伤,为虚损之证,而非彼之“白虎四大”乃气分热盛,实热内迫所致。此证虽为高热面红,但神疲乏力,精神委靡;虽见烦躁,但时烦时止;渴欲饮水,却喜热饮;脉虽洪大,但重按无力。
其“四大”之征,皆属阴血亏虚,不能敛阳于内,导致阳气浮越于体表,呈现一派血虚发热之象。然证虽属“虚热”,但又有别于“阴虚内热”证象,二者虽皆有发热、烦躁、汗出、脉数表现,但阴虚内热,常指肝肾阴津(阴精)亏耗,虚火内炽,其发热、烦躁、汗出常在傍晚以后出现,“夜热早凉”,伴随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肝肾不足之证。
东垣所述血虚发热,没有明显夜甚昼安的特点,且常伴纳呆、神疲等肺脾亏虚之象。尤为重要的是,阴虚火旺舌红苔少,脉细数偏沉;血虚发热,舌淡苔白,脉洪大位浮,重按无力。
由此可见,东垣清楚地认识到,血虚发热证,与前人所论气分热盛、阴虚火旺证貌似相同,实则大异,自不可投前古之仲景白虎汤、仲阳六味地黄丸。既然古方不能治今病,自当大胆创制新方以治新证,故精选黄芪、当归二味,新成当归补血汤,专为血虚发热而设,堪为首创。
【制方要旨】
方随法立是制方的基本原则,证既属血虚发热,治当以养血泄热为法,制方本该用四物(当归、熟地、川芎、白芍)之属养血为重,加丹皮、丹参、青蒿等凉血泄热,似为法道。但东垣所创当归补血汤以黄芪重用,五倍于当归,名为“补血汤”,实似补气方,何也?
一者,东垣以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欲补气血,当健脾胃为先。二者,脾肺二脏,母子相生,休戚相关,脾主肌肉,肺主皮毛,阳气浮越于肌腠,既关乎脾,亦关乎肺;脾主统血,肺朝百脉,劳倦损耗,阴血外泄,亦关乎脾肺,因此健脾还不能忘记固肺。肺脾得固,血脉充盛,腠理密实,阴血才不致加重亏虚,阳气才不致脱于体外,才可渐归于内,与阴血互根内守。三者,血之与气,关系密切,血为气之母,血可载气,血弱必然损气,而致气弱,气弱则固摄无力,更容易加重血虚阳浮;又进一步认识到血为有形,易损难存,而气为无形,易于生化。正如清代张秉成所言,“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因此,血虚发热的证机根本实为:血虚→气无所依→失于固摄→阳浮于表→出现假热诸症。其以阴血亏虚为本,阳气浮越为标,而无形之气较有形之血更易速生,治自宗《内经》“急则治标”原则,以益气实卫为首务,养血和营为次要,体现了东垣甘温除热法在血虚证中的运用。故方中重用味甘补气的黄芪为君,既健运脾气,以滋生血之源,使脾旺血生;又补肺气,以实卫固表,充实腠理,使阳气无以外散;再佐当归甘温味厚,养血和营,引阳内守,使阳有所附,假热之症才可尽去。全方重视补气,虽为补血汤,却重用补气药五倍于养血药,既寓益气顾表,敛阳摄血之意,也有气壮而血旺,以无形之气来促进有形之血的生长,即《内经》所谓“阳生阴长”之意。东垣独重黄芪之理,全数在此,药虽两味,其理颇深,选药精当,可见一斑,堪为他首创的见解。
【类方提要】
东垣创当归补血汤虽为血虚发热而设,但东垣以此为基础方,灵活化裁,创制了系列或益气敛阳以除热,或补气养血的方剂,现将其加减化裁的规律归纳如下:
①《脾胃论》黄芪人参汤,配伍生津清热,除湿健胃之品,治疗肺脾气虚,感受暑热之证。肺脾已亏,元气不能内敛,又值日高阳盛,热炽肌肤,更加伤津耗气,故在当归补血汤原方基础上合生脉饮益气生津,黄柏清热泻火;暑多夹湿,更易困脾,又佐陈皮、苍白术、神曲健脾除湿,是当归补血汤原方的变化方。
②《脾胃论》调卫汤、助阳和血补气汤,调整黄芪、当归比例为2:1,酌加养血敛阴止汗之品,如麻黄根、五味子、生地等,治气血亏虚,自汗之证3。
③《内外伤辨惑论》门冬清肺饮,再配益气养血之品,如人参、白芍、麦冬、五味子、阿胶等,治脾胃虚弱所致衄血吐血。
【名家发挥】
当归补血汤所示益气养血,甘温除热的法则为后世诸多医家依法沿用,活用于众多大失血致发热案中,颇有显效。如全国著名老中医陈潮祖教授曾以原方治疗产后失血发热、汗出、口渴3例均愈。
当归补血汤以其补气摄血之法为后世诸妇科医生所推崇,如傅青主创“加减当归补血汤”,以本方加三七、桑叶,治妇女年老血崩之证,认为当归补血汤已乃气血两补之神剂,三七根乃止血之圣药,加入桑叶者,所以滋肾之阴,又有收敛之妙,自然奇效,故张锡纯谓“此方治少年妇女此病亦效”。
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轻用当归的组方结构还为外科所彰,以其补气养血,托里生肌,如《证治准绳·疡医》用原方治疗疮疡内陷或溃后久不收口之证;《医宗金鉴》则加人参、白术以增益气健脾生肌之力,佐穿山甲、白芷、升麻、甘草、皂角刺排脓消痈,共成“托里透脓散”,益气阳血,托里透脓,治一切痈疽气血亏损,将溃之时,紫陷无脓,根脚散大者。
【临床荟萃】
本方既可用治血虚阳浮之假热证,又可用于气虚不能摄血之各种出血证,还可作为补气养血的基础方运用于血虚气弱诸证。临床征象多样,或见妇女经期、产后发热,或见失血过多身热、烦渴,或见崩漏不止,或吐血、咯血、尿血、便血,血色淡白,伴神疲乏力等,或产后乳少,或术后体虚,或疮疡久溃不愈等,但皆以舌淡苔白,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其辨证眼目。
血虚发热,又无外感,可用原方,甚者可加人参增强益气力量,加青蒿、竹叶增强引阳内敛之力。用于气虚不能摄血的出血证,可以酌加益气、止血药物,如三七、阿胶、女贞子、墨旱莲、炒蒲黄、仙鹤草等。疮疡久不敛口,气血两虚,余毒未尽者,可加银花、甘草,为补气养血,生肌敛口,托里透毒之法。对于产后气血不足,乳汁不充,常加人参、白术、玉竹、甲珠、王不留行、通草,猪蹄炖服,有补气血,通乳汁功效。用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加大枣、花生衣、紫珠等药。还有报道,用本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获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