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延时服务不可盲目引进校外培训机构
王营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一些学校为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探索实施了将课外培训机构引进学校的做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也大大减轻校内教师的工作负担。
但是,应当看到,将课外培训机构引进学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但也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比如,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不具备相应的办学资质,通过不正当手段进驻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差,上课敷衍了事,目的不纯,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某种程度的误导;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联合,借机敛财,收费价格不菲,给家长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针对这些现象,12月21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进行了回应。他强调,要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吸引一些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参与学校工作。“中央文件作了明确规定,要依法依规来操作,由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去遴选一些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经过遴选后,可以把这些有品质的机构和专业人士引入到学校来。但不是由学校直接和这些机构去联系——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允许的,要经过教育部门统一遴选若干个,然后提供给学校去自主选择、去使用,收费要符合相关规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来减轻教师的负担问题。”
透过这一回答,我们可以捕捉到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一、学校引进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延时服务,不是整体引入,让培训机构换个地方去学校办班,而是引入培训机构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人士;二、学校不是想让谁来谁就可以来,而是由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遴选后,由学校自主选择和使用;三、收费要符合相关规定。
吕玉刚的这一回答,澄清了学校在引进校外培训机构时的一些误区和片面做法,堵死了校外培训机构借机敛财的后路,能有效发展学生特长,实现学校的家长的双赢。落实这一要求,学校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要把引进的校外专业人士纳入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学校要在教育部门遴选的人员中聘用有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中的辅导教师,不得私自聘用。校外专业人士进入学校后,虽然只是给学生提供专业方面教育和指导,但本质上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员,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影响和教育学生。
其二,要按照教育规律组织教学和培训活动。校外专业人士进入学校校后,在学生专业教育和培训方面,要有明确的教育理念,要依据培训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和辅导计划,精心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让每一名学生兴趣盎然,学有所得。不可校内少讲、粗讲,留待校外培训班上多讲、细讲,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误导。
其三,学校要科学考评校外专业教师的工作。校外专业人士进入学校后,要依据课外辅导项目所设定的培养目标,精选内容,科学组织培训活动,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要根据特长训练的目标、内容、过程、效果、学生和家长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考评方案,对校外专业教师定期进行考评,表现优异的校外教师,给予奖励;辅导效果差、给学生和家长造成误导、反映强烈者,要及时给予解聘。
其四,是要规范特长培训收费。校外专业人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其收费标准不是由所属的课外培训机构制定,也不是由学校自行规定,而是由当地教育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收费标准应大大低于学生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额度,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和学校巧立名目,随意提高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