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者 杜一用
浙江前首富黄伟向员工发行的46亿信托产品爆雷,牵出了湖北宜昌的“远洋捕捞”案。挺耐人寻味,黄伟名下的新疆宜化矿业资产被湖北法院追缴返还宜昌国资委期间,湖北正在下大力气推进化债“一号工程”。紧接着“一号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黄伟的资产也被宜昌国资委没收了。
黄伟创立了新湖集团,名下曾经有过三家上市公司,即新湖创业、新湖中宝和湘财股份。前两家主营都是房地产,湘财是一家证券公司,后来新湖创业和新湖中宝合并。2009年,如日中天的黄伟身家财富一度超过了娃哈哈的宗庆后名列浙江首富。
现在房企爆雷并不新鲜,黄伟的爆雷原因也大抵相同。杠杆加太大,十个盖子盖不了五个碗,债务这张多米诺骨牌就倒了。按照浙江日报的报道,新疆宜化矿业现在一年能够盈利20多亿。如果新疆宜化矿业这台印钞机能够保持稳定,即便现在房地产市道不好,黄伟付清员工信托产品的收益还是有保证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房地产遭遇去杠杆,新疆宜化矿业这头现金奶牛最近又被司法追缴了。今年8月,湖北汉江中院二审确认黄伟所持有的新疆宜化矿业全部股权及孳息都要返还给宜昌国资委。
新疆宜化矿业的控股股东是宜化集团,背后控制人是宜昌国资委。黄伟所持有的股份是2010年花2个多亿从几个自然人股东手里盘过来的。后来,有一位胡姓原始股东行贿犯了事,湖北法院据此认定黄伟当年受让的新疆宜化矿业为“非法所得”,在终审判决后把股权强行划转给了宜昌国资委。
今年8月以后工商登记信息都变了,现在新疆宜化矿业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背后的实际控制人都是宜昌国资委。
涉及上百亿资产的罚没划转,这事是有争议的。黄伟的资产被追缴划转给宜昌国资委后,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宜昌的“追缴”行动瞬间被戏称为“远洋捕捞”。浙江官媒集体高潮,纷纷为新湖集团打抱不平。网上甚至传出,“现在杭州都慌了,出通知说如果有异地警察来办案,请第一时间报警”。
浙江日报潮新闻质疑了湖北宜昌的做法:根据法律规定,属于善意取得的涉案财物在执行中是不予追缴的。然而在这起案件中,湖北法院将黄伟合法取得并且经营了15年的资产给追缴了。其实,按照罚没程序,先是收归国有,还有个公开拍卖寻找买家的过程,直接划转显然也是违反法律程序的。
按照浙江日报的口径,黄伟接手新疆宜化矿业时,这家公司出现了5000多万元的亏损。接手后,黄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后才在2017年开始扭亏为盈。现在项目估值超过300亿,到去年底账上未分配利润就有67亿。
浙江日报尖锐指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应警惕由地方财政困境催生的“趋利性执法”。由于罚没收入归入地方财政,这容易对地方司法机关办案产生诱导。
浙江日报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宜昌发布的统计公报,2023年宜昌地方财政收入269亿,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680亿,自给率连50%都不到,是典型的财政入不敷出城市。
这个时候的宜昌市国资委对提高财产性收入似乎也有迫切的需求。
根据湖北日报2023年3月份的报道,多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宜化集团在2017年7月,因为新疆生产基地发生重大燃爆事故被责令停产整顿。此前盲目扩张、管理混乱等带来的问题也因此集中暴露,宜化集团面临严重资不抵债、384亿元金融债务违约的局面,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触即发。
宜化集团风险化解由此被湖北省列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一号工程”。当年9月,108家金融债权机构组建了宜化集团债委会,以寻求最佳风险化解路径。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到2023年2月底,宜化集团还掉了197亿,留下债务余额187亿元,负债率降到了62%,债委会成员从108家减少到了45家。
今年3月份,三峡日报传出的消息称,宜化集团债委会解散,“一号工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很巧,4月份汉江中院终审确认,不能阻止对黄伟持有的新疆宜化矿业股权的追缴。胡某被检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时间是2018年2月,到最新判决结果,这件案子的时间跨度也差不多是五年。
湖北“一号工程”化债周期与黄伟资产被追缴的时间高度重合,而宜昌“远洋捕捞”的资产也基本上够得上填满宜化集团的债务窟窿。这件事是不是显得很蹊跷?
哈哈,新疆17年炸的时候我刚好在那,好多事看破不说破[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