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后人谁长得最像毛主席?主席侄女毛小青回复:李讷

历史的小书生 2024-08-01 02:39:30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人们往往会频繁关注伟人的后代,这也是光辉使然。他们过得好不好?有没有人关照他们?都是大家想去了解的话题,甚至说,伟人的后代中,谁长得最像毛主席?又承继了他为人处事的哪些优秀品质?

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对父亲毛贻昌的严厉有着深刻的感受。他曾回忆道:“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目光如炬,神情严肃。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

在毛泽东16岁那年,他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智慧,成功说服父亲,放弃了让他去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的计划,转而前往一所讲授新学的湘乡东山小学堂学习。那一刻,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一步,成为了他人生转折的重要开端。

与父亲的严厉不同,母亲文七妹对毛泽东少年时期的影响更加深远。她的善良和慈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毛泽东的心灵。

1919年春,正在北京忙于帮助同乡赴法勤工俭学的毛泽东,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他心急如焚,立刻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回到长沙后,他“亲侍汤药,未尝废离”,眼神中满是担忧和关切。母亲去世后不久,毛泽东曾写信给同学邹蕴真,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利人的,自己的母亲是属于第三种人。”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仰和怀念。

1919年,对于毛泽东来说,是一个充满苦难和挑战的多事之秋。

在这一年,他不仅正处于革命思想的形成阶段,还接连遭遇了父母相继去世、恩师杨昌济病重离世的沉重打击。与此同时,他的三个弟弟妹妹的未来也让他忧心忡忡。面对这重重困境,毛泽东没有退缩,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

回到家乡后,毛泽东决定带着弟弟妹妹走出困境,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他召集弟弟妹妹们开会,神情严肃地说:“我们欠别人钱的,马上还了,别人家欠我们的,一笔勾销!”说完,他的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

从此,毛泽东带着弟弟妹妹给父母上了坟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闹革命的道路。家乡的人们关切地问他,啥时候回来了。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革命不成功,我就一辈子不回韶山。”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决绝。

时光荏苒,后来发生的事虽已成为历史,但每次提及,毛主席的心中都会涌起无尽的难受与感慨。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他站在父母的照片前,凝视着,眼神中饱含着深深的思念,伫立良久。

第二天清晨,毛泽东默默地爬上故居对面一座叫楠竹坨的小岗,来到了父母合葬墓前。他的脚步沉稳而坚定,手中捧着一束采自路边的松枝。

在墓前,他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轻声地说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他的声音虽轻,却蕴含着无尽的感慨和对父母的敬意。当地干部询问是否要把坟修一下,他微微摇头,说:“不要了,添一下土就行了。”他的话语简洁而朴实,体现了他对父母的深情和对简朴的坚持。

回到住所后,毛泽东仍沉浸在对双亲深深的怀念之中。他对随行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说道:们都是唯物主义者,到那时母亲的坟,还是要去的。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对父母的眷恋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毛主席家里牺牲的人,除了亲弟弟和亲妹妹,还有毛泽覃的孩子毛楚雄,以及妻子杨开慧,还有毛岸英。

1950年,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对于毛主席来说,是一个难以言说的痛苦,他孩子们牺牲的牺牲,夭折的夭折,最后只剩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毛主席的后代

毛岸青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四岁时,他便与父亲毛泽东分离,那稚嫩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七岁时,母亲的离去更是让他的世界陷入了黑暗,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将他击倒。

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相互扶持,从上海辗转到了苏联。在苏联的日子里,毛岸青努力学习,克服着种种困难,但头部的受伤让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

十四岁那年,毛岸青终于重新与父亲联系上,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近二十年的分离,让这份亲情显得更加珍贵。当毛岸青结束在苏联的治疗回国时,毛泽东那久未见到儿子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与刘思齐的妹妹邵华关系日益密切。他们一起玩耍,共度欢乐时光。毛主席从李讷那里得知毛岸青可能对邵华有特殊的感情,而毛岸青却因身体原因,始终不敢表露真情。

1960年,得知岸青一直在和邵华通信后,毛泽东特意写信给儿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子的关心和对他们感情的关注。他像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希望儿子能找到幸福。

信中写道:“听说你同邵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在毛泽东的关心和支持下,不久,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市委的见证下,正式登记结婚。虽然毛主席没有亲自到场,但他派人送来了两件贺礼,表达了对儿子和儿媳的祝福。1970年,毛岸青和邵华的儿子出生,毛主席亲自为孙子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毛新宇”。

毛岸青还有两个妹妹,李敏和李讷。1936年的冬天,李敏出生在陕北的窑洞里。生孩子的当天,邓颖超来到此地看望。

大姐抱起孩子,左看右看,眼神中满是慈爱,心疼地说道:“哎哟,这孩子长得可真小啊,真是个小娇娃,一个小娇娇!”毛泽东便给这个刚出生的小孩子起了个“姣姣”的乳名。1940年,出于对贺子珍的思念和对孩子的考虑,毛主席把娇娇送到了苏联陪伴贺子珍。

一直到1947年,贺子珍带着李敏踏上了回国的路途。远在中国的毛泽东十分想念这个女儿,便让工作人员把李敏带到了北京,从此李敏便在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

李讷比李敏小四岁,她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深切地体会着更多的父爱。在北京的日子里,李讷和李敏共同成长,一起学习、读书,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她们先后毕业,步入婚姻的殿堂。

1959年,李敏与她在“八一”学校的同学孔令华喜结连理,婚后生育了一个儿子,毛主席为孩子起名“孔继宁”。1972年,李敏又生下了一个女孩,是毛家第三代唯一的女性,也就是孔东梅。

李讷于1970年结婚,生下孩子后离婚,后来改嫁给王景清,孩子名叫王效芝。

谁和毛主席最像?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和毛主席最像的有两个,一个是孔东梅,一个是李讷。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有个最显眼的标志,就是那颗痣。孔东梅却继承了毛主席那颗独特的“痣”。当李敏生下孔东梅后,将孩子的相片寄给毛主席,请求为孩子取名。

毛主席思索片刻后说道:“把我的东字给了她吧。”而梅花,那是毛主席钟爱的花,于是,孔东梅这个名字便诞生了。可惜的是,孔东梅从未有机会与外公相见,但她却继承了毛主席那颗独特的“痣”,仿佛是一种冥冥中的联系。

而李讷,作为毛主席最小的女儿,是唯一一个在父亲身边度过完整童年的孩子。她方脸宽额头,鼻子和眼睛随了母亲,脸型、额头和嘴却酷似父亲。她肤色微黄,身材较胖,这一点也与毛主席十分相像。尤其是到了晚年,李讷愈发显现出与毛主席的相似之处。

毛小青认为,李讷是最像毛主席的后代,或许这不单单是因为外貌的相似。李讷身上继承了毛主席的许多精神品质。

她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却没有继承父亲的物质财富,但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却让她受益终身。她为人低调,除了参加一些家族祭奠活动外,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这使得她的身上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我看来,孔东梅和李讷与毛主席的相似之处,不仅仅体现在外貌上,更体现在他们所传承的精神品质上。毛主席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这种精神的传承,是比外貌相似更为重要的财富。

它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坚守信念,努力奋斗,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无论是孔东梅还是李讷,她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毛主席的精神,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0 阅读:74

历史的小书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