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毛泽东,3岁成诗,43岁问世名词,一生丰功伟绩只有一个遗憾

历史的小书生 2024-08-02 03:44:38

毛泽东的伟大来自平凡,毛泽东的智慧来自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底蕴,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一心想着穷苦大众。

他性格刚毅,从未向恶势力低头,他勇于挑战困难,从未退却,他富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带着战士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面对牺牲的战士也常常泪流满面。

他感情丰富又细腻,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都充满了爱。他是一个好儿子,是一个好父亲,是一个好老师,又是一个好领袖。

他已经离开我们整整48年了,但他的名字,中国人民从未忘记,甚至他的笑容,他的身姿,他的胆略和智慧,一直在一代代中国人里闪着耀眼的光辉。

在他的故乡韶山,一直流传着关于他的各种故事,这些故事虽然没有鲜为人知,却凸显了毛主席小时候的天赋。

他有两个哥哥,但都不幸夭折了,母亲担心他的身体,便把他送到外婆家生活。文家是书香门第,他在这里经受了很好的熏陶,激发了他的学习天赋和才气。

“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

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难以想象,这首看着很不起眼的儿歌竟是他3岁所作,10年后,毛泽东在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在受到先生惩罚时,也做了一首诗,据他的恩师回忆,毛泽东拈手就来,作了经典的五言诗《井赞》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毛泽东的才气,方圆数十里,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懂,只是他性格不羁,有自己的想法,在那个素来讲究“尊师重道”的年代,他的种种举动让老师无可奈何。

17岁之前,自他记事起,无论有什么想法,从不隐瞒,即便是面对严厉管教的父亲,他也敢于直陈已见,遇有与父亲的意愿相违背的时候,父子之间也时常发生争吵,受到责罚的自然是儿子。

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依然很难改变年幼的他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为此常常遭到父亲的训斥,说他是“牛犟筋”……一次同父亲发生争吵,父亲要打他,他便跑到家门前的池塘边威胁说,如果父亲再向前走近一步,他便要跳进水里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只好“妥协”了,答应不再打他。

有一天,表哥文运昌告诉他,在湘乡外有一座新式学堂,传授新学,“你这么有天赋,应该去学一学,不应该一辈子窝在山沟沟里。”他动心了。

他一夜无眠,和父亲不辞而别,只给父亲留下了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到了湘乡新式学堂,他发现自己落伍了,这里的孩子们年纪都很小,和自己差不多大的萧子升等人也要毕业了,他有点自卑,但是还要学。他坐在比他小十几岁的孩子们的课堂认真听讲,孩子们都瞧不起他,可他从不在乎。

仅用5个月就学完了所有课程,考入了长沙。在此间,还做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1年,他第一次来到长沙,这是他从未来过的地方,从报纸上他看到很多从来没有看过的词语,“推翻清王朝”“富国强兵”“建立共和”……这些词语让他目不暇接。

18岁的毛泽东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他读了这些文章,挥笔写了一篇《救国图存论》,大胆地贴在了学校的墙上,这是他第一次发表政见,轰动了校园。

在湖南一师范读书期间,他按照相同的方法,在墙上贴了自己的《征友启事》,结交了一大批有志青年,他性格刚毅,胸襟坦荡,乐观开朗,心存大志,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他交朋友,都愿意跟着他一起读书,吃饭,聊天。

在这里,他不仅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还认识了日后的妻子,杨开慧。杨开慧是老师杨昌济的女儿,她温文尔雅,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个人日久生情。

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时,他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杨开慧也跟着父亲去了。二人在此日久生情,下决心要在一起,他们一起读书,学习,看了大量的马克思著作,培养了自己的革命思想。

可那一年,又是他最痛苦的一年,母亲和父亲相继病逝,甚至都没见到最后一面。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也病逝,他忙的不可开交,和杨开慧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但杨开慧不离不弃。

结婚后,他要去各地奔波,和爱人第一次分别,他思念至极,夜不能寐,写了经典的《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临走去上海开会时,又给杨开慧写了柔情似水的《贺新郎·别友》,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那年他31岁,为了寻求救国真理,想到少年时光感叹不已,可他没有悲观,挥笔写了名词《沁园春·长沙》,他在诗词中呐喊: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927年9月,他发动了秋收起义,随后上了井冈山,和妻子和孩子失去了联系,由于敌人的层层封锁,他得不到一点消息,最后山下传来消息,说开慧已经牺牲,他悲痛交加,他最爱的人被敌人杀害了。

他很会打仗,有方法,很多战士都愿意跟着他,到那时领导们觉得他老是有不同的意见,有时候和制定好的计划相背,所以常常排挤他,前后5年间,他备受煎熬,似乎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他。

但他从不介意,他知道,现在是革命初期,没有谁对谁错,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直到周恩来的到来,周恩来发现他是个天才,一直在默默支持着他,一直到遵义会议,把他推到了领袖地位。

周恩来对大家说,“他会打仗,可以打胜仗,只有跟着他才能成功。”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时年42岁

后来,长征胜利了,他带着红军经历的各种苦难成为了史诗,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阅大雪山,他还把这些写在了诗中,他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蒋介石得知红军到了陕北,发疯似的,想要出动倾国之兵“剿灭”红军,可是日本侵略者正在吞噬中国,国家危难。

毛泽东昼夜难安,他从不怕任何敌人,可战争往往苦的是老百姓,他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起抗日。

张学良将军深明大义,发动了西安事变,他得知后马上派周恩来去和平解决,最后达成了共同抗日。

此后8年,八路军战士在他的指挥下,在晋察冀创作了诸多惊天动地的战绩,培养了无数英勇无敌的将军。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邀请他去谈判,如果不想国家分裂,那就和平建国。他欣然答应去谈判,只要能给全国人民带来好日子,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不再有战争。

可是蒋介石消灭共产党之心不死,公然撕毁协约,发动了内战。

既然打,那就打。

三大战役是他打的最不情愿的战争,可不打不行,在他的带领下,解放军战士士气十足,捷报连连。他最后发动了最后号令,打过长江去。

1949年10月1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刻站起来了。

他的名字被全国人民记住,他叫毛泽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在思考要不要出兵,最后还是毅然出兵,抗美援朝。他的大儿子毛岸英也在这场战争中永远地离开了。

此后数年,他带着中国人民努力建设新中国,一步步让新中国发光发热。

从他出生到新中国建立,再到70年代,他写了无数的诗篇,来记录的自己的一生。可他的诗中,从来没有夸赞过自己的丰功伟绩,写的都是劳苦大众,红军战士。

1976年,他的生命到了最后阶段,他似乎很想为后人留下什么,把自己诗稿整理了好几遍,交给了秘书。

可还有一件事他放心不下,他对最信任的人说,那件事到底是好是坏我不确定,“搞不好会腥风血雨,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可他还是选择了最信任的人,华国锋。

1979年9月9日,他离开了。

他说过自己的愿望,也总结过自己的一生,但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后人记着,不仅不会忘记他的名字,他的丰功伟绩永远会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甚至全世界。

千古无人,后无来者。

让我们再亲切地叫一声,敬爱的毛主席。

0 阅读:4

历史的小书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